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才子佳人小说讴歌士子和淑女之间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和世俗伦理所要求的爱情往往形成对比,具体表现在父母开明、婚姻以情为本、情与才色并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爱情对世俗伦理的冲击,折射出人们对理想爱情和美满婚姻的期盼.  相似文献   

2.
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具备两大叙事要素:“才”与“情”。“才”是男女双方必备的条件,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起点。“情”是故事发生的依据,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才子佳人小说对“才”与“情”的重视,与明末清初的社会时代思潮有着密切关系,也与小说作者的生活处境与心态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大量的变形才子佳人爱情模式小说是对传统才子佳人爱情模式小说的继承。在其中体现了蒲松龄作为古代没落人深层的心理意识:热衷于科举不能自拔、希望获得社会价值及个人欲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人情小说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近年来对其逐步展开的研究中,人们多是将这类小说视作古典爱情小说来加以观照。诚然。它所写的也许不过是诗词勾挑、儿女情深,但应该看到,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于明末清初,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情”的张扬是与人性的觉醒、人性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才子佳人小说所叙写的“情”也深深地刘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迹,与现代“爱情”话语的所指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承袭了明中叶以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余绪,这些小说对“真情至性”的肯定与揄扬,在男女之情上带有的某种自主倾向,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呼声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但是,作者们虽然感受到时代的新气息,由于缺少更新的思想资源作为支持体系,他们虽不满于礼教,在男女之情上所提出的理想与追求,还是很朦胧模糊、依违两难的。尽管如此,这也是一个新旧思想更替时代的普遍特征.是人类通向人性自由历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不可一笔扫倒。  相似文献   

5.
才子佳人小说是以“才子”、“佳人”的遏合遭际为主要内容的、表现作者爱情婚姻理想和人生价值现的小说流派。这种婚姻理想体现在三个方面:选择婚姻对象的标准不是门当户对,而是情投意合;婚姻的决定权不在父母之命,而是自主自择;婚姻理想的实现不仅是功名的追求,更是情感的延伸,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是对当时淫情小说的反动,以其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是当时社会颇具盛名的一种小说流派。在表达爱情观上取得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歌颂自由恋爱,批评包办婚姻,强调男女之间的你情我愿。这些都无不体现出"情"的重要地位,体现出进步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7.
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为现实门第婚姻观对作理想中的才情婚姻观的冲击、女主人公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冲突和作品中“情”与“礼”的调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困境等。造成这种悲剧意识的主要原因是: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反拨、“主情”学观念向“礼教”的回归及作的生存境遇与创作观念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红楼梦》是“情”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既以“情”动人,又给予我们了大悲的动容。  相似文献   

9.
受文学政治化的影响,“十七年”小说的爱情叙事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它打破了传统小说“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和婚姻模式,建构了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核心的全新的爱情观。小说中这种爱情婚姻模式的出现,表明文学已彻底沦为了政治的工具和附庸。  相似文献   

10.
在英雄儿女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其借鉴才子佳人小说颇多,笔者从爱情婚姻观、对忠孝节义的提倡、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才”的认识等方面,来探讨才子佳人小说对英雄儿女小说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着重论述才子佳人小说的"对称性":从"情才","男女平衡倾向","诗媒","一夫一妻(二妻)"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尽力地追求幸福的结论。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太大的差距,使得男女双方在各自的爱情争夺战中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才子佳人小说主张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上自择自主,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尊重。明清时期理学和礼教发展到极端,扼杀人性、人欲,爱情婚姻领域极不自由,才子佳人小说力图在这一领域表现人的追求,实现人自身的价值。为此,小说从与人的自然本性紧密相连的貌、才、情等方面而非金钱、门第、权势、地位等方面来探讨人自身,表现人的精神力量,才情尤其是作家思辩的热点。同时,小说又以进步的妇女观为指导思想,歌颂了妇女的人格价值。由于爱情婚姻领域是理学、礼教禁锢最严的区域,历史的巨大惯性使新思想的曙光还很难在观念转换的初期显示出它的现实实绩,故而,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更多地带着一种理想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突破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讴歌人本性中的至美爱情,揭示情与理的矛盾,以情抗理。小说通过表现佳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通过比照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婚姻,体现并宣扬了"至情"的婚恋观。人们在创作和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弥补了其在现实中的缺憾,成全了造梦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古代情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沉淀积累过程。“西厢文化”一经形成 ,对古代小说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主要表现在对写情小说 ,尤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题材、情节结构、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影响。而“西厢文化”之所以会对古代小说产生重大影响 ,其原因在于才子佳人小说与《西厢记》产生的时代背景有近似之处 ;《西厢记》所描写的主人公的人生道路符合了文人的人生理想 ;《西厢记》中主人公追求自主婚姻的浪漫事迹为文人所艳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文化上的透视。文章认为才子佳人作品的婚恋观是循于封建礼仪的婚恋观。以礼节情 ,以礼正情是作者的创作意旨 ,也是作品中的人物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与进步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所表现的以情反礼的进步观点相比 ,才子佳人小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同时 ,这类小说还表现了对一夫多妻制的颂扬 ,表现了作者落后保守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6.
才子佳人小说婚姻模式的特征和成因──兼评其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纪德君明末清初产生了一大批以描写才子佳人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的小说,它们大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仕途得意和爱情、婚姻的幸福、美满;其情节结构也大体一致,即人们常说的“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小说类型,以“显扬女子,颂其异能”作为作品的主要意旨.在与传统的婚姻观相比较中可知,才子佳人小说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男女双方建立婚姻的基础是以“才、色、情、识”为标准的;在恋爱过程中,以恋爱自由为主的现象;结合方式,家长和皇帝只起到帮助的作用,其前提是男女双方相爱,男女平等,并非强迫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吴地柔美文化氛围熏陶下,鸳鸯蝴蝶派作家形成了温婉、文雅的个性特征,他们的审美倾向于优美、秀丽、妩媚。他们追求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但是在民国初年特定的时代条件下,鸳鸯蝴蝶派美好的爱情理想无法实现,因而只能在作品中尽情宣泄其恋爱失败的悲伤与哀怨。其哀情小说呈现出了一种整体性的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19.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我国才子佳人的题材渊源甚远。唐传奇、宋元话本以及元杂剧等都对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古典戏曲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则更为密切。作为明代爱情题材戏剧的代表作,《牡丹亭》在故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思想主旨、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