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那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体验到数学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强化了数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的确,在小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中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乐趣。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成为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1.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中到处有科学,教师应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精选生活素材,作为学生观察、推理、猜测、实验、验证与交流的基础,让学生经历生活情景科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来构建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时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高考的语言表达题偏重于考查考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尽可能地关注生活,注意生活中的实际语言运用的情况,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下面是语言表达题在表达方面需要注意的四点。  相似文献   

9.
王朝安 《小学生》2011,(2):19-19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这是一门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去深挖教材、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才能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新课标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  相似文献   

12.
潘柱作 《家长》2023,(20):37-39
<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落实,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也成了诸多教师所探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明确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各项指示,更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更符合小学生实际认知的教学方法。而生活化教学法,其以生活作为依托,不仅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学习与认知,而且能够加强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更进一步保障道德与法治育人作用的发挥。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知识源于生活,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生活永远是教学工作无法绕开的关键点,早在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其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又鼓励师生“做中教、做中学”。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相关的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切、实际、可信、可行。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内容,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运用的一个具体体现.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际的道理.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能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寻找一些不等关系来分析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但由于比赛过程的实际情况,有时学生的分析不全面会导致对一些实际问题解答的漏解,并不为学生所察觉,出现对实际问题的解答与数学问题的解答脱节的现象.现举一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孙守忠 《宁夏教育》2004,(12):54-55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材内容要回归生活,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成为“活的知识”、“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推理、探索、演示、实践操作等活动,更加明确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且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应适当为学生增设数学实践活动,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以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走进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着眼于巩固双基,服务于考试,注重书本知识的巩固深化,而很少关注这些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导致学生学会了课本知识,却不能解决与之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的脱节。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反之成为了负担。怎样让数学走近学生生活实际,感到数学时刻在身边,在数学中感受生活,享受生活呢?  相似文献   

18.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在教科书编写时,我们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背景(实际的和数学内部的),内容素材的选取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相似文献   

19.
刘冬梅 《江西教育》2004,(15):74-74
现实性策略。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选择涉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社会生活的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使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后设计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星期天.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就应该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从我国学生目前参加重大国际数学竞赛的成绩来看,计算能力虽然强,解题水平固然高,但实际应用能力薄弱,动手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