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陕西孝歌在全国孝歌中的地位特殊,据有关资料考证,陕西应该是孝歌的源头,但是,现存的陕西孝歌却很少保留古孝歌的仪式信息,而另一方面,它的内容却凸显了孝歌宣孝的本义,这使陕西孝歌与其他地方的隐性孝歌相比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彰明的孝歌.  相似文献   

2.
孝歌有悠久的历史,汉水上游的孝歌受荆楚文化影响而产生。汉水上游的孝歌,在丧葬仪礼中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孝歌的仪式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在孝歌演唱的过程中,个体的情感得到了渲泄,满足了社会的文化心理需求,实现了丧葬文化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17,(3):35-37
邰科祥教授的新著《陕南孝歌文化考察》对陕南孝歌进行了全新的研究,把孝歌看作是寻根认祖之歌,是移民文化的产物,并对陕南孝歌的起源进行了研究,对传统文化中的孝义做了创造性的阐释与发挥。全书体例完备,表达简雅,是深刻理解孝歌文化的指导性读本,是一部研究陕南孝文化的瑰伟之作,对研究和了解陕南孝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孝歌,一种陪灵歌,又称“闹丧歌”、号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孝歌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流传范围广泛,有着较强的生命力,深受大众喜爱,是桂北地区一种重要的民间祭奠风俗,反映了当地传统文化及部分社会现实。通过对田野调查所得资料探讨桂北地区孝歌的起源、形式及内容特征,着重分析蕴积在孝歌中的儒释道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孝既是人性自然也是文化情结。孝歌分为“阴”“阳”两大类。商南阳类孝歌的主题是传达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导子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孝。阴类孝歌有着俗成仪式套路,贯穿阴阳理论和善恶报应思想。商南孝歌是原生态的地域文化,有独特的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孝既是人性自然也是文化情结.孝歌分为"阴""阳"两大类.商南阳类孝歌的主题是传达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导子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孝.阴类孝歌有着俗成仪式套路,贯穿阴阳理论和善恶报应思想.商南孝歌是原生态的地域文化.有独特的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简论陕南孝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南孝歌作为一种山区文化,具有民间文化的通俗性,但其文化构成是非常复杂的。陕南孝歌的产生,是陕南民间文化与外来移民文化相整合的结果。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也体现当地人民对佛道思想的信仰和对儒家孝道的坚守。由于陕南孝歌文化的承载者大多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不拥有主流话语权的、质朴的民间艺人。这种文化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它作为一种原生态文化,值得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黎平县具有“天下侗乡第一县”和“侗族大歌之乡”美誉,黎平南部侗族大歌已名扬世界,黎平北部许多脍炙人口、各具特色的侗族民歌却鲜为人知,如:山歌、屋歌、酒令歌、哭嫁歌、拦路歌、孝歌、童谣等等。以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的演唱形式、唱腔特点、歌词形态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更好地感受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相似文献   

9.
于观运的行楷《劝孝歌》,师承二王一脉,有赵子昂书风,写得很好。主要特点:一是习书路子正,帖临得形神兼备。二是气韵好,颇得二王气象,尤有赵书韵致。需要留意的有几  相似文献   

10.
孝道思想是屯堡人文化心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佛歌、孝歌、丧葬仪式及地戏、花灯等民俗文化活动来展示。在自明初至今600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屯堡人孝道思想表现出强烈的儒学精神和宗族情怀,不仅促进了屯堡文化的发展,而且也维系着屯堡族群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孝道”源于陕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今天,它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鉴于从1999年开始,我国成了“人口老年型”国家,老人规模居世界第一,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陕西省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509.32万,占总人口的13,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套用西方“福利社会”模式解决陕西省“未富先老”问题,显然不是应采取的科学办法,而应在总思路上继承发挥陕西省的突出文化优势之一即“孝道”,故陕西省也应当把提倡“孝道”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其实,近年来湖北、山东、山西等省区在这方面已经先走了一步,对其经验陕西省应加借鉴.建议在陕西省实施“‘孝道’工程”.这不仅是为了给解决“未富先老”问题提供人伦支撑,而且它本身也是“民心工程”,目前可分解为“‘孝道’宣传工程”、“‘孝道’基地建设工程”、“‘重阳’节造势工程”和“‘孝道’外宣工程”等四个分“工程”加以实施,包括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讲师团、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及党报、党刊、党办媒体(如陕西省电视台《开坛》节目)等,都要把学习、研究、宣传“孝道”作为所承担宣传思想工作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礼县"说春"词,是一种独特的陇南民歌。内容主要有传播节气农时知识,祝福来年万事如意,宣扬孝道、和善、勤劳节俭等思想,反映当地民风民俗,倾诉"春官"苦辛,赞美展望富足美好生活等。采用韵文形式,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八言;多用《诗经》"赋"法,善于铺陈叙事;夸张运用灵活生动;语言平实质朴,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3个方面解读长篇小说《孟宗的故事》:孝的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孝的践行——孝敬长辈、忠君为民的统一与游离;孝的弘扬——“极端之举”与“回归自然”的选择,认为该书给当代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孝是儒家重要的伦理道德,而经权观是儒家重要的方法论.孔孟皆重孝,二者孝又各有所长. 总体来说,作为儒学的开创者,孔子的孝更多的是循规蹈矩,符合礼制的孝,也就是说,孔子的孝偏于执经;而孟子在发展孝道的同时,结合社会现状和具体事例,对孝的遵循古礼的同时,有着因时因事权变的色彩,可以说,孟子的孝是守经达权的孝.  相似文献   

15.
孟子德育思想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发蒙作用,对于孟子“孝”之思想更具有普世价值.深入挖掘孟子“孝”之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建设、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孟子“何谓大事”,“何谓大孝”,“如何行孝”及孟子“孝”思想之当代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赵文陆 《中国德育》2007,2(11):40-43
“新孝道教育”是指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传统孝道思想进行改造和创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的科学奉养父母的教育。在小学阶段,新孝道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孝亲、敬长教育。新孝道教育的实施途径有:课程类途径、实践类途径、环境类途径、传媒类途径。其评价体系包括:日常评价体系、期末评价体系和终身跟踪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民族语言蕴含丰富的民族心理文化,相沿习用的壮语词汇、山歌、行孝歌、谚语等都折射出壮族以女性为尊、褒扬女性、提倡孝道和感恩报德的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的"孝"包含着"孝亲"、"无违"等思想,在继承了西周"孝道"的思想基础上,又蕴含了对"孝"的新阐释,然而又不可超越地包含了很多封建糟粕.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弘扬儒家孝道的积极成分,剔除封建落后保守的思想,推进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郧西民歌通过讴歌真善美和鞭挞假丑恶反映了当地老百姓鲜明的道德观。它告诫人们,子女对父母要行孝敬老、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邻里之间要宽恕为本、为人处世要行正道等。  相似文献   

20.
谥号加孝,是对皇帝孝行统治的一种评价。唐前期皇帝在继承汉朝孝治天下的基础上,把皇帝孝行和孝行统治这种意识自觉发展到孝行观,通过对唐前期皇帝谥号的变化分析可知,谥号加孝、躬行孝道和孝治天下,是从名位制度到实践层面对皇帝孝行观进行阐释,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皇帝实行孝行统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