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和社交焦虑量表考查了353名大学生体像烦恼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像烦恼在性别和家庭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体像烦恼显著高于男生,城市学生的体像烦恼显著高于农村学生;(2)社交焦虑水平在家庭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3)大学生体像烦恼与社交焦虑呈显著相关性.社交焦虑与形体烦恼、容貌烦恼两个维度呈显著相关,与性别烦恼、性器官烦恼两个维度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体像烦恼问卷》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80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测查,主要探讨女大学生体像烦恼现状以及体像与自尊的关系,并考察年级、生源对三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女大学生群体有近20%的体像烦恼检出率,城市女大学生更容易产生体像烦恼,女大学生体像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体像烦恼是指由于个体自我审美观或审美能力偏差导致自我体像失望而引起的心理烦恼.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对江门市新会区4所不同类型中学的754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体像烦恼在性别上差异显著,无年级、学校类别、城乡差异;2.中学生体像烦恼与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无显著相关;而与父亲偏爱被试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其他因子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和寻找合适的科学健身方式以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人物.体像烦恼是一种介于正常体像心理和体像障碍之间的不正常的体像心理,是个体由于对自我体像失望所引起的心理烦恼.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对我们未来的建设者、国家的栋梁——大学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身体自尊降低,不敢从容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导致某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试图探讨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可以通过改善或者消除大学生的体像烦恼问题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双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98-101
采用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913名不同性别、不同来源、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整体状况良好;不同性别、不同来源、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自尊差异均未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文科大学生的自尊比理科大学生更低且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2)大学生的抑郁检出率较高(44.5%);抑郁的性别差异、文理科差异及城乡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大一学生抑郁状态高于大二、大三学生且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3)大学生的自尊与抑郁呈统计学上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河西学院2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当前大学生抑郁心理和自尊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抑郁、自尊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抑郁与外显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内隐自尊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像满意度与幸福感的关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和青春期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多维自我体像关系调查问卷>(MBSRQ)和<综合幸福问卷>(MHQ)对南昌大学167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相貌评估、舒适评估、舒适倾向、健康评估、健康倾向、疾病倾向、身体部位满意、超重八个体像维度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九个体像维度都与心理幸福感和综合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在性别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关注自己的体像,在容貌上花更多的注意力,也比男生更容易对自己的实际体像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认识.而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正性情感体验.[结论]体像满意度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大学生群体中显示出由关注自己的体像转向到关注自我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与情感平衡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采用自编的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现状调查表和Bradburn情感平衡性量表,对2981名大、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体像烦恼与情感平衡性间存在显著相关,主要表现为与负性情感间的相关;(2)体像烦恼者比无体像烦恼者有更多负性情感;(3)性别、家庭住址及学段因素不影响形体烦恼者、性别烦恼者及容貌烦恼者的负性情感,但对于性器官烦恼者而言,负性情感表现出学段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与自尊的关系,利用就业焦虑问卷,自尊量表以及就业相关调查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通过相关分析,独立性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发现:1、大学生就业焦虑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且与焦虑的每个维度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自尊高低影响就业焦虑,自尊水平越低就业焦虑越高,自尊水平越高就业焦虑越低,而且低自尊水平的人在就业焦虑得分以及各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高自尊水平的人;3、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发现自尊与就业焦虑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以自尊水平为研究的自变量,以就业焦虑为研究的因变量.回归方程为=119.290-2.103X.4、就业焦虑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毕业意向上差异不显著.5、自尊在性别、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毕业意向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666名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问卷法,运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与自尊、抑郁—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和自尊、抑郁—幸福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宗教认同能显示正向预测自尊水平,并且通过自尊对抑郁—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宗教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民族差异,自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宗教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概念中的重要部分,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 there are ways that the sexuality and corporeality of the subject leave their traces in the texts produced, just as ... the processes of textual production also leave their trace or residue on the body ...

(Grosz, 1995, p. 21)
  相似文献   

12.
论身体、自我与身体自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不只是物质的"肉体",它是自我的"体现"、个体精神的"本源"、知觉场、现象场、心理场的统一;身体自我也不只是对身体外部属性的感知,它与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融合在一起,对自我的影响与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有关后人类的言说已经变得蔚为大观。在这个过程中,新物质主义的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引导学者由迷恋语言转向重视物质,继而回归身体与生活世界。虽然生态理论大家海瑟曾于2008年宣告“后身体”时代已经来临,但这个回归的过程非但没有终止,而且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精神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人类美学必然落实到身体的维度。恰如哈拉维在《赛博格宣言》中指出的那样,有机体与机器将结合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后人类,而这意味着承认人是一种身体性存在。正是由于意识到了这个事实,物质生态女性主义者阿莱默将赛博格视为人类、机器、自然(尤其是动物)的混合体。随着生命-机器和人类-动物的界限被跨越,一种加强版的身体美学和生态美学已经出现,支撑着正在生成中的后人类美学。在由此形成的视域中,生态学和身体学形成了相互通达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审视后人类美学,我们会重新发现身体的意义。可以说,从身体出发的理论建构具有双重的作用:既证明了生态文化的合法性,又解构了曾经流行的超人主义。无论人获得怎样的强化,她/他都是身体性存在,都依赖生态环境和技术体系。从这个角度看,真正后人类的后人类美学必然呈现人类-自然-机器的交互主体...  相似文献   

14.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前提和保障,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就得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那么,在“健康的饮食”这份“菜单”上,都有哪些食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5.
Developmental Biodynamics: Brain, Body, Behavior Connec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pecial section, Developmental Biodynamics: Brain, Body, Behavior Connections , celebrates a renewed and revitalized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motor development. The renewed interest has been sparked by advances in the neurosciences, biomechanics,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and, importantly, in the attempts to integrate theories and findings across these disciplines. In this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section, we consider the contributions that have led to a reinvigorated field of motor development and to its new interdisciplinary look. We highlight the papers in the special section by discussing how they illustrate related advances across research in the neurosciences, biomechanics,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and how progress across these domains has come to define and characterize the emerging field of developmental biodynamics.  相似文献   

16.
身体、审美与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审美体验的缺失是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今天的艺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压制和剥夺了儿童的身体生活,有意地将他们的身体与心灵、身体与世界割裂.要在艺术教育中找回儿童失落的感性身体,就应倡导儿童的游戏生活,激发儿童的游戏冲动;重视在各艺术门类中刺激和训练儿童的审美感官;关注儿童本体感觉的丰富.  相似文献   

17.
Body pedagogies,P/policy,health and gend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hools within a ‘knowledge economy’ nurture and endorse particular ‘corporeal orientations’, that is to say, ascribe value, meaning and potential to ‘the body’ (particular bodies) in time, place and space. Such processes reflect wider (national and global) socio‐economic trends.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these processes increasingly celebrate particular virtues—‘flexible identities’, the manifest aspects of ‘performance’ and ‘corporeal perfection’ (usually defined as ‘the slender ideal’). Calling on the voices of a number of young women (aged 11–18)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how these processes can intersect to seriously damage some people's health, perhaps especially those of young women and girls. The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expectations of a ‘knowledge economy’ relating to the body and health enter the school system through two forms of P/policy: ‘formal’, state‐sanctioned, usually legislated education Policy; and ‘informal’, mainly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based, state ‘approved’ but non‐legislated, pseudo policy initiatives often merely reflecting expectations and pressures laundered through the popular media. Together, these P/policies define not only formal education but increasingly encode other aspects of school life, in effect, making ‘pedagogy’ everyone's concern, everywhere.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relentless and inescapable nature of pedagogical activity in the Totally Pedagogised Micro Societies (TPMS) which schools have become.  相似文献   

18.
身体在历经长期被规训、被遗忘的悲剧性历史命运之后,终于成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焦点,身体"话语"成了强势话语。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对身体问题的关注不仅应表现为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更应该确立一种全新身体观,并据此反观当下教育中的身体。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肉体享乐盛行的现实背景下,教育必须承担起理性观照身体的重任,使青少年对身体保持一种敬畏。  相似文献   

19.
鼓励动手实践 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场所。帮助幼儿家长指导幼儿动手实践是幼儿园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当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对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放手锻炼、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是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安在2007年底上映的《色戒》一片,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强烈而持久的回响,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最根本的怕是要归结为身体与历史因素,而在这两者之中,身体则是折射历史的代言人,如李安所言:“我们从来没有对爱国主义的这种群体意识,尤其是用女人的这种性心理学来反映它”。其编剧王惠玲也说:“李安试图从人体美学让人们看见这些关系(男性情绪扭曲与女性身心变化)”。围绕身体的论述,并不是为了求证身体背后到底藏匿了什么样的历史真相,而是透过此冰山一角,从精神分析、文化研究等层面,试图总结李安身体美学观念及考察促其形成的时代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