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丁川  李爱民 《科研管理》2020,41(5):213-230
企业家(EN)的努力对项目的现金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EN的努力分为:质量努力和管理努力,并研究了三种控制权安排(EN控制、投资家控制和条件控制)中的合同设计问题。通过建模分析研究表明:(1)EN拥有控制权的合同很难达到社会有效率,出让部分控制权的条件控制权安排总是社会有效率的,出让全部控制权虽然不能保证社会有效率,却大大扩大了融资范围;(2)再谈判虽然能保证EN控制事前、事后有效率,但再谈判不总是可行的,而且再谈判成本也会造成效率流失;(3)股权分配虽然能解决风险投资家(VC)控制下的事后无效率,但这以牺牲事前效率为代价;(4)VC拥有控制权时,如果VC获得的支付大于好状态下的清算值,那么合同是社会有效率的,如果VC获得的支付不大于好状态下的清算值,那么合同事前激励为零,事后无效率,最终项目必然清算;(5)VC的保留效用会影响控制权的安排,如果VC的保留效用高于一阶努力水平下的社会最优福利时,VC拥有控制权是最优的控制权安排。当VC的保留效用低于一阶努力水平下的社会最优福利时,并且再谈判成本趋近于0时,EN拥有控制权是最优的控制权安排;当VC的保留效用低于一阶努力水平下的社会最优福利时,如果再谈判成本不是无穷小量,则条件控制是最优的控制权安排。  相似文献   

2.
基于相互套牢的创业企业控制权最优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在金融契约和控制权配置理论的框架内,从缓解企业家与投资家相互套牢问题的角度,在扩展企业家风险偏好、假设企业状态变量不可证实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企业家事前努力水平、企业家与投资家讨价还价能力、企业中期绩效信号、投资家投资额、管理监督成本、项目清算价值等变量,建立了创业企业控制权动态配置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控制权配置方式下的双方收益与企业价值,确定控制权最优配置,研究表明:相机控制与投资家控制交替实现控制权最优配置;当企业家讨价还价能力较强时,或较弱时,如果绩效信号较低,投资家控制最优,企业价值不会随之变化;当企业家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并低于临界值,如果绩效信号较高,相机控制最优,反之投资家控制最优,企业价值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产学研合作委托代理模型中引入技术价值变量,并尝试运用再谈判机制和控制权配置理论,揭示出技术价值不确定性情况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机制.结论显示,合理配置控制权的再谈判可增加合作剩余,而控制权的配置取决于初始谈判力与努力的产出弹性的关系以及谈判力受技术价值影响的程度;一般情况下,初始谈判力弱的一方拥有控制权更利于增大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雷 《科研管理》2014,35(5):107-117
文章分析了创业企业控制权类型、控制权收益构成及其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建立控制权共享收益函数将人力资本专有性与专用性、投资专用性、信任度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以金融工具为载体的两类控制方式下,两类控制权的两阶段配置模型,分析各因素对不同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机理,并运用Mathematica软件对理论模型分析结论进行数据模拟。研究发现,受两类控制方式下企业家与投资家控制权收益不同的影响,关键因素对企业剩余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机理存在显著差异,但对特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随着创业企业绩效的改善与创新项目成功概率的增加,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专用性、信任度与投资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在联合控制方式下呈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在相机控制方式下呈先减后增的非线性变化关系;人力资本专有性与投资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在联合控制方式下呈先减后增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在相机控制方式下呈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构建不同自然状态和创新水平下创业企业的双边道德风险模型,研究表明可转债能够有效地缓解创业企业的双边道德风险,其内嵌的债权契约能够保证在自然状态较差时,VC通过再谈判的方式引导EN做出社会最优的创新选择,并且激励双方投入社会最优的努力水平。在自然状态较好时,EN有动力选择高的创新水平,并且设计合理的可转债契约同样能够提供有效的激励促使双方选择社会最优的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徐细雄  刘星  杨卓 《科研管理》2011,32(4):128-135
控制权配置是影响风险投资合约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控制权理论发展演进为脉络,介绍了国外风险投资合约设计中控制权配置的经典模型及经验证据,主要包括控制权静态配置模型、控制权相机但离散转移模型、控制权相机且连续转移模型等,并对各模型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了简要评述。最后,论文还结合国内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承揽研发外包的过程中,如果新的研发路径出现,代理方会将此路径披露给第三方,而委托方为治理这类可能发生的披露行为,会在双方研发外包关系形成时配置最优的控制权。尽管控制权越大,代理方的披露行为越能够被有效地治理进而委托方的收益也越大,但越大的控制权所带来的成本也越大,故最优的控制权配置应该在权衡该收益和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而在此过程中,合同的不完全性表现得越明显,委托方所拥有的最优控制权就越大。另外,不同于Lerner和Malmendier的论断,委托方配置最优的控制权将占优于不配置任何控制权。而相关的经验性证据也验证了这类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承揽研发外包的过程中,如果新的研发路径出现,代理方会将此路径披露给第三方,而委托方为治理这类可能发生的披露行为,会在双方研发外包关系形成时配置最优的控制权。尽管控制权越大,代理方的披露行为越能够被有效地治理进而委托方的收益也越大,但越大的控制权所带来的成本也越大,故最优的控制权配置应该在权衡该收益和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而在此过程中,合同的不完全性表现得越明显,委托方所拥有的最优控制权就越大。另外,不同于Lerner & Malmendier(2010),委托方配置最优的控制权将占优于不配置任何控制权。而相关的经验性证据也验证了这类结论。  相似文献   

9.
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在金融契约和控制权配置理论的框架内,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基于附属公司或银行的创业投资机构(长期投资家)与独立的投资机构(短期投资家)在投资金额、增值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引入企业家事前努力水平、投资家投资额和管理监督成本、项目清算价值等变量,构建了两类投资家下创业企业控制权动态配置模型,研究如何设计短期与长期投资家下的创业投资契约,确定企业控制权最优配置。研究表明:当企业家选择长期投资家,不论企业家或投资家谁拥有控制权,均可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当企业家选择短期投资家,由企业家拥有控制权可以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研发控制权的含义和细分基础上,阐述研发控制权柔性配置机制,探讨了影响配置的决定因素和最优配置程度。最后,从降低研发控制权配置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研发控制权的替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朱心来  和丕禅 《软科学》2003,17(4):46-48
控制权安排是风险企业所有权结构的中心特征。在风险资本融资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创业家向风险资本家转移的控制权是显示其类型的信号,这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拥有控制权的风险资本家会根据事后的信息决定是否对风险企业进行干预。对好创业家来说,成本是很低的;对坏创业家而言,是很大的威胁,从而使好创业家得到融资的同时,减少了坏创业家进行融资的可能性。如果双方事前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或者事后风险资本家得到的信息质量较高,相机控制权安排是最优的;反之,风险资本家应该得到全部控制权。  相似文献   

12.
考虑私人收益的创业投资双边道德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林森 《软科学》2010,24(3):127-131
引入私人收益变量,分析在股权契约设计下,比较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的努力水平及私人收益的谋取,揭示期间的双边道德风险,并发现私人收益的作用,提出在没有契约工具可以完全消除双边道德风险的情况下,通过间接控制私人收益来激励双方的努力,部分消除双边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 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文章在扩展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风险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分段股权融资、控制权收益以及风险投资家监督成本、风险规避成本与战略性收益等变量,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将Tirole(2001)企业融资模型扩展为两期动态过程。基于分段融资的信息发现过程建立两阶段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分析初始阶段与中期信号显示阶段风险企业家自有财富、运营企业的非货币收益、人力资本专有性与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的专用性、风险规避度与战略性收益等因素对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结论,为有关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治理已有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牛华伟  顾铭 《科研管理》2020,41(3):110-118
摘要:作为创业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天使投资存在显著的信息非对称,由此导致的代理问题对天使投资融资合约产生影响。针对创业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一个理论模型,研究并求解出天使投资最优融资规模及最优股权分配比例。研究发现:最优融资规模及最优股权分配比例是存在的,且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问题;当道德风险问题严重时,最优融资规模及天使投资人的最优股权分配比例均减少;优质的创业项目能够提高融资规模并提升企业家的股权分配比例;创业企业家良好的创业能力与经历,能够提高融资规模但会降低企业家的股权分配比例。由此,本文研究结论较好的解释了国内外天使投资的投资实践,并且为天使投资合约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论创业资本的退出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资本的退出是创业资本投资运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创业资本投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投资能否成功地退出投资。目前我国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创业板的设立方面。本首先探讨了创业资本退出战略的基本内涵,指出创业资本的退出战略主要涉及退出方式和时机的选择、退出程度的选择以及退出控制权的安排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接着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退出战略选择的基本因素,探讨了创业资本退出中控制权的分配和实施,指出使用可转换证券有利于实施最优的退出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风险投资家在投资风险企业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可转换优先股作为投资工具、分阶段对企业进行投资、合理有效的分配控制权来安排契约。文章对这种契约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综述,同时,对它们作了综合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