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5,(9):21-22
今年3月,在陈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的帮助下,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正式成立。成立的那一天,香港武术总会、国术总会、太极拳总会、精武体育会四大武术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加上香港武术各界的知名人士共有一千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香港媒体评价,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的成立大会是民间武术社团组织成立大会中空前热烈的,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为盛大的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2.
燕侠 《中华武术》2002,(1):36-37
在北京市大兴区,张全亮先生是出了名的武术书记。他身为大兴建筑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有着出色的政绩、业绩。同时,张全亮先生痴爱武术,刻苦钻研,在太极拳和八卦掌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是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常委、大兴区武术气功协会主席,并获国家武术段位制七段称号。  相似文献   

3.
唐友 《中华武术》2006,(5):35-35
“北京致一瑞周武术社”近期即将成立,这是记者刚刚从北京市武术协会获悉的。这一以著名武术家徐致一和高瑞周命名的武术社的成立将为首都武术百花园增添一朵奇葩。据悉,该社社长将由二位武术家的弟子、武术名家白玉玺担任社长,菲律宾世纪太极拳社总教练、华裔陈永年先生资助。因此,这也将是京城首家引进外资建立的武术社团。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6,(2):4-5
如今,网络已经逐渐深入地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在众多网站的武术论坛上也涌现出很多观点独到的武术评论,这些武述网友的帖子有的思路开阔,有的笔法锋利,他们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对武术发表风格鲜明的个人观点。“网罗天下”便是将这些活泼生动的个性化观点进行搜罗,整理而成的栏目,希望能开阔您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对东岳太极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月份,在一个月之内办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北京市武术协会东岳太极拳研究会成立;二是东岳太极台在泰山尧观顶上落成。  相似文献   

6.
刘茂盛  薛军 《精武》2005,(11):4-5
在风景秀丽的千山脚下,有一座全国驰名的钢铁之都,鞍山市。武术运动在这座城市普及较广,拥有太极、八卦、少林、通背、戳脚翻子、鸳鸯拳等拳种的传人:那里的人们习武、爱武,并代代传承,名师辈出。在铁西永乐公同东北侧,每天晨曦微现之际,总会看到许多人在打太极拳或推手,数十年来从未间断,而教他们练拳的就是鞍山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我的恩师谢守忠生生。  相似文献   

7.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2,(4):54-55
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设立“名家信箱”栏目后,陆陆续续接到许多武术爱好者的来信。这些来信除了表示欢迎建立这样一个和武术名家沟通、联系的园地外,并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武术爱好者还提出,希望能颂这些武术名家的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当我们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武术名家们后,他们为广大武术爱好者的习武热情深深感动,表示愿意解答武术爱好者们的问题,帮助武术初  相似文献   

8.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2,(5):54-55
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设立“名家信箱”栏目后,陆陆续续接到许多武术爱好者的来信。这些来信除了表示欢迎建立这样一个和武术名家沟通、联系的园地外,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武术爱好者还提出,希望能公布这些武术名家的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当我们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武术名家们后,他们为广大武术爱好者的习武热情深深感动,非常愿意解答武术爱好者们的问题。但是,名家们平时的社会活动很多,恐怕没有过多的精力处理大量的武迷来信,因此,他们还是希望通过本刊这个栏目,解答武术爱好者的疑难问题。 来信请寄:北京体育馆路8号《中华武术》杂志 “名家信箱”栏目 收 邮编:100661 ——编者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6,(1):18-18
1929年11月生于北京。“中华武林百杰”之一,现任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武协委员,国家级裁判员。先后从师杨禹廷、常振芳、史正刚、骆兴武、单香陵、刘谈锋等习太极拳、大悲拳、形意拳、六合螳螂拳及程派八卦掌等。长期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培养了许多太极拳人才。主要著作有《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与翁福麒合著)、《吴式太极拳拳械述真》等,并录制了有关吴式太极拳,剑、刀、杆、推手的教学光盘和录像带。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在很多武术活动中经常穿插相关的武术论坛,但作为以武术文化为主旨的武术活动却少而又少。近期中国武术协会推出的“武术形象大赛”,一亮相便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种议论纷纷出台——一种是支持,另一种持异议。记者为此专程采访了该项活动组委会副主任余功保先生,请他谈了自己对武术形象大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在高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撰写一篇武术在高校发展情况的文章,这个想法已经很久。2004年5月18日晚上,我在北大百年大讲堂观看了北京大学武术文化节闭幕式专场高校武术表演大会。作为武术记者,平日里接触的大多是竞技和民间领域的专业武术人士,对高难度的动作和经年累月的深厚功底似乎有点儿司空见惯。那个晚上,坐在年轻学生中间的我却有一种久违的激动。台上表演武术的学生们,动作没有专业运动员的高难度技能,也演练不出民间老拳师的深邃底蕴,但是台上、台下的学生们共同营造出的那种对武术纯真的热情让人感动不已。于是便有了采访高校武术协会的念头。从1983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成立第一家武术协会开始,在全国各地的最高学府中,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武术精神为使命的学生社团组织——武术协会便一直活跃着。高校武术协会更多给我的是一种概念,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有固定的场所,人员流动性也很大,但是却拥有明确的宗旨——崇文尚武,明确的目标——发扬中国武术,并在具体围绕宗旨的目标达成中以武会友。我曾经反复考虑过这个采访应该做——学生访谈?武协总结?大事概括?或者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但是对于具有开放性思维的大学生来说,似乎不应该给他们的话题制造任何框框。所以在我前后采访6所高校的武术社团负责人的时候,并没有具体框定他们谈话的范围,只是让他们谈一谈自己,谈一谈学校的武术协会,谈一谈高校武术,谈一谈武术。在他们的畅所欲言中,或许才可以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武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信玄 《武当》2004,(8):61-61
青城武术受道家影响最大,所以至今,青城武术中道家武术比例最大。道家讲上善若水,青城武术在五行中属水,所以青城武术又称水拳。  相似文献   

13.
杨金超 《精武》2003,(1):59-59
武术基本功,是指完成技法时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武术运动中每个动作都不是局部的和单关节的活动,它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体现为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全身运动。因此,在身体素质方面,武术对身体各部位的灵敏、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等等,均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06年8月17日,来自国内外的三百多名太极拳爱好者会聚河南郑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 这次大赛,是由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办,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张振河、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婕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在简短的开幕式和武术表演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传统陈式太极剑,以及太极推手等项目的比赛。这些参赛选手中,有七八岁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28日,由亚太文化促进会武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主办,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香山团城演武厅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各省市的三百多名武术爱好者以及武术名家,欢聚一堂,切磋武艺。到会的武术名家有中国武术“十大武术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曾乃梁,陈式太极拳名家王西安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一说起浙江人,人们大都会选择"精明"这个形容词;而提到温州人,人们更会产生"温州人天生会做生意"的感慨。十几年来,以温州人为代表的浙商扎根北京,仅在大红门地区就有20万之多,他们白手起家,为北京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6年10月29日,北京市丰台区武术协会浙商太极拳武术分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7.
乔松茂1955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中国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现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北省武安市副市长。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太极拳主要分为竞技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两类,而当今武术竞赛的发展以竞技太极拳为主,因此,科学地安排竞技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是促进竞技太极拳发展,使竞技武术与国际体坛接轨的主要措施之一.只有这样,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才能在新世纪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太极拳诞生前中国武术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文化与武术实践背景下,探讨太极拳创造过程的历史轨迹,及其相应的技术形态。即本能技术的激情型武术——直接技术的简单型武术——变化技术的升华型武术——闪电战技术的精神修炼型武术——控制技术的整体型武术。  相似文献   

20.
关致远 《精武》2006,(12):43-43
在被誉为华夏之根的华山脚下,座落着一座古老的村镇,它叫岳庙西城子村。西城子村多数人姓孟,他们祖祖辈辈习练着一种拳法,当地人称其为华山太极拳。华山武术以太极武术为最,在孟氏家族与华山高道的精心钻研下,华山太极武术经过酝酿和萌芽、发展与积累、鼎盛与流传、继承与衍续四个阶段,呈现出兴衰更替、彼此融合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