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1909年。它本着基督教精神,一直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进步活动。1938年广州沦陷,1939年广州基督教青年会迁往韶关,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迁回广州。在韶七年,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积极开展战时服务和救济工作,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青年会最初由英国商人乔治·威廉于1844年创于伦敦,是个带有社会改良色彩的组织,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从最初以宗教活动为内容的青年职工团体,逐步发展成以“德、智、体、群”为宗旨的社会改良机构。传人到中国后逐步创立了学校青年会、女青年会等团体,1912年于上海成立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在统一组织和机构的协调下,青年会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是近代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活跃的非政府组织。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它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社会服务工作,学生义工服务即一种重要方式。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学生义工服务是宗教性与社团性的结合,其主体为青年学生,通过会员直接参与和招募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服务,服务范围广、领域宽、贯通中外,具备很大的社会动员力和实际效力。义工服务最终起到了缓和中西文化冲突、推进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的产物 ,它的教义来源于基督教 ,但它的教义、宗教内容和宗教活动方面与基督教有很大差异。它实际上是西方基督教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产物 ,并且适应了太平天国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服务事业,演讲在其社会服务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演讲活动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演讲内容既具有学术性又有通俗性,既带有宗教特色,又有世俗化趋势;二是演讲涉及教育、政治、法律、宗教、体育、卫生等诸多内容,是培育青年德智体群全面发展、辅助天津青年会开展各种社会服务事业的重要载体;三是从演讲者身份、演讲题目和观众分析,演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责令《新青年》更名的并非学界过去认定的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而是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明显的政治文化考虑使《新青年》根本改变了对宗教组织的价值判断与斗争策略,将宗教描述为"历史遗形物",强调和夸大它与科学之间的对立。科学急于取代宗教在文化中的逻格斯中心位置,使"五四"新文化的整体结构不稳定。考察《新青年》杂志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论述,将有助于理解五四新文化的产生机制和内在运作动力。  相似文献   

7.
宗教教育是教会学校的基本特征,随着教会中学世俗化的不断发展,其宗教教育目标也经历了培养宣教师、培养基督徒人才、培养有基督化人格的人才三个阶段。立案以前,宗教课教学曾是教会中学宗教教育的主要形式;立案以后,则为以青年会为主体的宗教团体及宗教课外活动所替代。教会中学的宗教教育对基督教传教事业、教会中学生的成长及近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本体建设和"社会服务"活动中,有大量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其起始时间之早、活动内容之多、遍及地域之广、产生影响之大,在西方音乐文化传播历史上地位独特。虽然青年会所从事的音乐文化传播不是青年会活动的主要工作目的,但其在中国南方各地的传播所产生的音乐普及效应,与当时当地学校音乐教育形成了呼应与补充,不仅是十分有益的社会音乐扫盲活动,其各种音乐活动形式也丰富了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内容,带动了音乐文化活动在南方各地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持续到1864年。该运动遍及清帝国的所有省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同时也是一场宗教文化革命,共有两千万人丧生。洪秀全所发起的太平天国信仰,虽然有着基督教的部分教义和形式,但它不是西方宗教或者基督教信仰,也不是中国化了的基督教。太平信仰由基督教信仰点燃,却发展成了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宗教,是中国古典文化与宗教的回归的尝试,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吸引力的实质。洪秀全利用基督教因素打破其时固有的文化形态,开启了复古之路,其目标是要在古典文化与宗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发展是近代体育兴起的基础。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学校教育首先出现了体育,维新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教会学校的体育和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对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会和在华外侨进入内陆,近代体育也传人了成都.1910年,成都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为推广近代体育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1920年代后,成都的体育推广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名人效应”,二十军军长杨森等川内名人大力倡导近代体育,通过修建体育场馆、组织市民运动会等使近代体育在成都落地生根,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培育,而公民意识的形成有赖于系统的公民教育。在我国积极推行公民教育,使之成为全国社会性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余日章领导的青年会开展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这项公民教育运动对于提高国民公民意识和公民观念及催生现代民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认识与分析余日章领导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在我国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注重社会服务是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从创立之日起就明确的一种指导思想。起初,它只是基督教精神的一种世俗表达,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社会服务逐渐泛化为教会大学各项工作的准则,并成为其办学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的英语测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史料出发探讨民国时期的英语测试状况,关注的教学机构为教会学校。作者首先介绍民国时期英语教学的基本状况,解析当时英语测试的理论背景,再现其形式,讨论其用途,最后进行评价。结语指出,尽管民国时期在语言测试史上属于科学前时期,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师们在语言测试上做出的积极谨慎的努力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resented as a paper at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AAUP) Conference on Academic Freedom at Religiously Affili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ld at Baylor University, April 1, 2000. It examines six case studies of Baptist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that have distanced or separated themselves from denominational control. The article identifies factors involved in what is often called the secularization of the academy. A complex picture emerges. Factors leading to the shedding of denominational links include questions about academic freedom, the desire to attract funds and students from a wider socio‐constituency but also lack of a clear Baptist pattern for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The typically ‘lower social economic’ background of Baptists has meant that their ambitions have outweighed their resources. Nonetheless, schools founded by Baptists have benefited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Baptist and non‐Baptist, Christian and non‐Christian.  相似文献   

16.
St Augustine was a celebrated esthetician in the Middle Ages. He proposed the Christian aesthetic thoughts in his later years. This paper discusses his theory of combining absolute beauty and God. 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elements of his thoughts. In addition, through analyzing his formalism and his focus on ugliness, it points out that his thoughts are new ideas which not only carry on pagan Greeks but also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hristian Theology.  相似文献   

17.
论“五四”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不同态度:启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推崇,民族主义意识下知识分子的非基督教的倾向,基督教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弘扬。“五四”时期有关基督教问题的论辩,促进了中国社会对于救国救民问题的思考,促进了国人对于基督教问题的了解,促进了中国基督教会本色化的进程,加强了非基督徒与基督教知识分子的交往,也应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著者提出应将人类文化视为一个整体,不仅要站在本土文化之中观照异域文化,更要超脱本土文化观照理解异域文化,观照与理解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的联系与接触。  相似文献   

18.
对《圣经》语言、形象、结构等的借鉴,是中国现代文学受基督教影响的开端。但此借鉴主要是修辞性的,滤掉了它们在《圣经》中本有的意义。在思想内容上,现代文学对基督宗教的回应大体有两条进路。一是人类中心论的,即或者将之道德化,或者从民族和社会历史角度对之加以批判;二是上帝中心论的,对基督教表现出一定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这堪称基督教文学。这两条进路贯穿于中国文学近百年的历程。同西方相比,中国基督教文学目前还不成熟,因其或者直接宣信式地张扬某种教义(如冰心的“爱”),或者从信仰立场出发外在地对生活做出某种评判(如北村),还未能真正进入基督教信仰在人灵魂和精神深处所引发的紧张与激荡。  相似文献   

19.
It is likely that every early childhood class will include children who have difficulty making positive social adjustments. Although some children's difficulties seem to be associated with shyness or reluctance to make social contact, other children's behavior may be a problem because they bully peers or refuse to respect the space and property of others.This article is a revised version of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Anaheim, CA, November 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