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成绩除了跟人的智力因素有关外,还与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动力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和弥补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信心、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职生英语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不浓,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不好等现象影响了智力发展,因而有必要对其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挖掘非智力因素,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学生智力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智力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就会明显。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并非智力素质差,而是非智力素质低。我在教学中遇到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头脑聪明,智商很高,但由于缺乏意志、毅力,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目标,从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动机、意志、兴趣和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强烈的动力和调节作用。在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中,非智力因素的贡献往往大于智力因素,“天才就是毅力”、“天才…  相似文献   

3.
冉莉 《考试周刊》2013,(85):96-97
在农村中学,部分学生英语成绩不好,两极分化尤为严重,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绝大部分学生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积极参与的自觉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要求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中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习困难的学生 ,多数是由于知识技能基础差 ,未掌握学习方法 ,有些则是学习目的不明确 ,因而贪玩 ,不愿学。他们缺乏学习动力 ,缺乏自信心 ,有厌学情绪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学习成绩没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处在少年期的学生 ,失败对他们心理上的挫伤仍属于表面性的 ,大多数学困生不是因智力低下而落后 ,而恰恰是他们个人的心理、求知欲、坚持性、独立性、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缺乏所造成的 ,重视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是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  具体地说 ,找准起点 ,设台阶 ,发挥鼓励性…  相似文献   

5.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智力因素是相对稳定的,而非智力因素的可塑性很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丛立新调查发现,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优秀者其成绩可与智力较高者相当。张履祥、钱含芬的研究把中学生分为四种类型: A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B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欠缺,成绩不良; C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D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习成绩差。李洪玉、阴国恩也对…  相似文献   

6.
分组教学是小班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也是与以往大班教学最明显的区别。在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把学生按四人小组采用“围坐式”,划分为 A、B、C三个不同基础的层次 :A层学生基础扎实 ,学习兴趣浓厚 ,爱好广泛 ,学习成绩稳定。我把他们放在座位的一号位置 ,由其担任四人小组组长 ;B层学生智力因素好 ,有一定潜力 ,但学习缺乏刻苦精神 ,学习兴趣有偏差 ,成绩忽上忽下。我把他们放在座位的二号和三号位置 ;C层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 ,学习上感到吃力 ,成绩不理想。这类学生我把他们放在座位的四号位…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所致。这类学生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课本知识的落实,及时鼓励,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8.
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成绩,其主要表现为:动机不良,兴趣不浓;自卑感强,缺乏信心;害羞拘束,自我封闭;方法不当,习惯不良;教学单一,脱离实际等。改善的方法措施主要有: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师生情感,寓情感于教学;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为了分层作业的顺利实施,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缺乏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作业困难的学生;B层是智力因素较高,但缺乏上进心,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非智力因素?教育学、心理学指出:非智力因素是指情感、毅力、人生观等.国内外大量事实资料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具有其非智力因素的共同特点,即:学习动机和兴趣强烈,积极主动、不甘落后、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意志坚定,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而学习困难者则大多学习自觉性不高,自信心不强,意志薄弱,缺乏持久性,容易分心,受外界干扰,依赖性强.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也说出了非智力因素的"志"在学习活动的"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注意、自信心、自制力、性格、气质等。对于绝大多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因为其智力差,而是因为他们只注重了知识的接受,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挥,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失兴趣和动力,甚至丧失信心,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意志。教师若是在教学中能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2.
自我效能感属于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其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公共体育排球课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因素与成绩的关系分析.肯定了自我效能感对学生排球学习成绩的影响,建议教师在上课时应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改善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打算通过对我校学生成绩的全面比较分析,探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何者占主要地位。设想的基本研究途径有二:一是统计分析九二届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寻找入学成绩与毕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对若干科目(如数学、英语等)的调查和对男女生学习差异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很多事实证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未必是智力差的学生,而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差别所致。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中无不具备有勤奋、独立、创造、坚韧的品质和精神。反之,学生如果对学习感到索然无味、情绪一贯低落、意志非常薄弱、缺乏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衡量课堂教学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三:一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愿学、肯学、刻苦地学,学...  相似文献   

16.
王彩云 《快乐阅读》2011,(10):17-18
分析当前中专生的现状,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数学习主动性差,求知欲低,缺乏学习动机、兴趣、毅力和自尊心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阻碍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据心理学家测定的大量学生的智商分表明:真正智力差的只占百分之几,约95%的学生智力是不差的。由此可见,造成中专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其实是非智力因素开发不够。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我们重视并提高对中专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平日学习成绩较好,作业能独立完成,且很少出错,考试却难以考出理想的成绩;有些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平时学习很刻苦,但成绩总是很难跨入优秀学生的行列中;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会经常性地出现成绩波动,甚至在关键时刻出现严重失误……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信心、进取心、不屈不挠、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等坚强意志和优良品格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天资过人的学生,由于懒惰、自满自足、怯弱而成绩平平,而有的学生天资一般,由于勤奋、自信、顽强,成绩却能出类拔萃,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充分地点拨、诱导、启发、激励学生,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到最好的培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明代教育学家王阳明曾说过:今教童子,必将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物理学习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凡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均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的学习毅力和意志等.而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在非智力因素卜明显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不足,如学习缺乏动力、目的性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缺少毅力和意志等.  相似文献   

20.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说,学生的智力因素普遍差别不大,而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上.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感知、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是学习中的操作系统,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自然要影响操作系统.因而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是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