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可利用能量与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利用能量假说可能是运动性月经失调的一种发生机制。阐述了可利用能量假说,并探讨可利用能量改变引发运动性月经失调可能的机制,可利用能量改变对黄体生成素、肾上腺轴、瘦素、甲状腺激素、神经肽Y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月经失调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之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综述分析法,探讨了运动训练地运动性月经失调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其中包括大强度、中等强度、长期运动训练后的影响等,同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原因、种类预防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原因、种类预防及药物治疗吴亚娟,马光华(浙医大妇产科医院)(浙江医科大学)月经是指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周期性子宫出血,正常月经周期由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各个环节的内分泌功能所调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就会发生月经失调。...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动情周期紊乱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运动性动情周期紊乱动物模型是研究运动性月经失调等病理过程所必需的模型。研究以多指标综合评定为基础,在造模过程中,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基本符合过度训练的诊断标准。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19-522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制剂对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生殖激素指标和能量代谢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8名17~22岁天津市赛艇队患有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正常训练期间,服用复方中药制剂两个月经周期。观察Gn 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FSH(促卵泡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孕酮)、T(睾酮)、C(皮质醇)、leptin(瘦素)和TT3(三碘甲腺原氨酸)的变化。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卵泡期Gn RH、FSH显著提高(p<0.05);与服药前相比,黄体期LH、C、leptin均发生明显提高,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与服药前相比,卵泡期C值下降,黄体期FSH、P值下降。结论复方中药制剂可以提高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的生殖激素水平和能量代谢水平,这对于调节机体能量分配,恢复运动员疲劳,提高身体机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将其归纳为机械损伤学说、代谢学说(包括能量代谢紊乱学说、细胞内钙稳态失调学说和自由基学说等)、炎症反应学说等不同假说。认为: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机制仍处于探索之中,应综合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等假说解释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  相似文献   

8.
女运动员三联征包括闭经、骨质疏松和饮食紊乱,它最早是由美国运动医学联合会于1992年提出的。运动性闭经是月经失调最严重的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女运动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要高于普通女性,女运动员需要在20岁以前尽可能地累积以提高峰值骨量。饮食紊乱也包括两种形式: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饮食紊乱在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中发生的危险性较高,文章综述了女运动员三联征各组分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和诊断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AMI(运动性月经失调)发生的病理过程涉及多个功能轴、多种激素、多个作用环节的综合作用.运动训练造成HPA轴功能亢进,β-EP、PRL等抗生殖激素水平升高,成为影响HPO轴功能的重要因素;HPO轴功能激素受体是靶细胞反应性高低的决定性因素;HPO轴各环节结构的改变则是影响其功能变化的根本因素,导致以下丘脑为始动部位的HPO轴功能紊乱,出现AMI.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运动性动情周期紊乱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及4个恢复期后。大鼠HPA轴及抗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显示.HPA轴激素水平、下丘脑、垂体及血浆β-EP水平,血清PRI,水平均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而显著升高,体内生殖激素与抗生殖激素水平的正常平衡受到破坏。但HPA轴及抗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在停训后的恢复期内可以逐渐发生逆转。结果表明,长期运动应激作用下HPA轴及抗生殖激素水平的升高是导致运动性月经失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