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内容,规范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儒家教育思想的特质是道德教育。本文试就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分析儒家道德教育正、负的作用,以期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补益。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这涉及到儒家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目标。过去我们常讲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即对内强调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完善的人格形象,对外提倡忧国忧民,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内圣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关于预防犯罪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预防犯罪的主要手段。在中国古代,儒家和法家分别提出了利用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来预防犯罪的主张,随后,各朝代的统治更多地是将二结合起来。对中国古代预防犯罪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无疑对治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线,并围绕其展开传授儒家的道德规范。进入近代以来,不断遭到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挑战。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始呈现在中国人面前,引发了近代中国人对自己伦理思想体系新的认识和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4.
顾秀英 《考试周刊》2009,(38):210-211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道德教育,形成了优良的道德传统。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如以情感人、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知行统一等,这些经验对现代道德教育,包括幼儿道德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本文对儒家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指导和启发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有着优良的道德教育传统。先秦儒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自我教育法、行为引导法、环境熏陶法和因材施教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方法为此提供了可借鉴的丰厚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籍庆利 《文教资料》2010,(36):139-141
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其思想精髓延续至今。孔孟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其道德教育内容与自我修身有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现今,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有其复兴的态势,有关儒家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私塾热和读经运动开始在实践中蔓延开来。在现今中国,尽管儒家道德教育具有超越的合法性,但是它不具有完全的民意合法性,也不具有完全的文化传统的合法性,所以儒家道德教育的复兴不可能实现其本有的承诺。但是,儒家道德教育,特别是其具有超越合法性方面的道德伦理教育,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应该在遵循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吸取更多合理、有益的思想资源,以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作为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渊源,其思想博大精深.深入挖掘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对于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熹一生高度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写了很多儿童教育读本。《小学》是朱熹依据其“理气”哲学论和心性说编辑的,反映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和伦理价值观念的儿童教育教科书。《小学》一书内容丰富,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目的论、过程论、规范论、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道德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法人性论对教育思想之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讲性善,法家讲性恶。性善性恶把儒法两家的教育思想从内容到形式区别开来,同时也把儒法两家教育思想的矛盾联系起来,正是这种区别和联系使儒法两家在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材、教育方法以及教师的选择上都具有所不同。从而构建了不同的教育理论体系,为封建道德教育取得成效提供了可能性(性善)和必要性(性恶),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对后来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历来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存在于一切社会之中,它始终是历代社会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主题。翻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史册,可见我国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是悠久而丰富的,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刘劭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不失为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论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研究和整理这份古代的道德教育理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新的思想和新思潮不断进入,冲击了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方式和方法.随着西方的教育方法的引入和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庭教育呈现出新的面貌.但是,由于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的思想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根深蒂固有着的影响,当代家庭教育中仍然有很多传统道德教育的因子.本文结合自身家庭教育实际经历和对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通过对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归纳出当代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传统因子,并且简单分析其对被教育者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光信 《文教资料》2013,(27):56-58
儒家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其有关教育的观点、见解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自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座异常丰富的理论宝库,对中国教育乃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教育思想包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三个方面对当下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于儒家培养创造性人才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种观点,而且是受到较多人认同的观点,那就是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是一种保守的、传授型的,以继承为目的的教育,因而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认为这只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一个方面。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同样有着重视培养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思想,只是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弘扬。人类社会是在继承前辈创造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而发展至今的。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回顾和反思中国儒家教育中所包含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思想,总结其没有得到弘扬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形式,其以儒家经传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可以概括为道德教育类、文学类、历史类和自然科学类,具有典型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真善合一特征,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对当今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析德育概念在中国的嬗变——兼论“大德育”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这是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教育事实,也是中国学者们的共识,但却在现当代中国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由最初的道德教育泛化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内容的总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大德育概念。本文考察了德育概念泛化的历史过程,并对其原因及弊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翁祖亮 《班主任》2003,(8):9-10
儒家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线,道德教育是儒家教育的核心。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率先提出“德治”主张。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它对统治阶级进行思想统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思想从先秦儒学到汉唐经学、到宋明理学、再到明清实学,不管经历了多少变化,都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道德教育是儒家一贯的传统。虽然儒家的道德教育中有许多封建的、腐朽的东西,但其中许多的道德教育理念、道德教育方法和道德教育原则,特别是儒家关于自我修养的理论,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儒家论自我修养(一)自我修养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一贯的作风。道德教育的核…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具有"知行统一"观,表现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便是重"行"的道德教育传统,这个传统具有可取之处,也有历史缺陷,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实践教育,将有利于我国道德教育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儒家德育思想的三大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看 ,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与优势至少表现为取法乎上的德育目标、审美取向的德育模式和学以致用的修养方法三个最主要的方面。教育思想家们对于“学为圣贤”、“血脉上感移”、“知行统一”等命题的宝贵探索是我们努力光大传统德育的智慧、实施完整和有效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