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述学认为,当小说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又去论述另一个故事时,小说的论述就出现了层次。比如这样一个故事的叙述:“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这种故事之中套故事的情形是典型的叙述分层,上一层故事为下一层故事提供叙述者,这样每一层故事就有各自的叙述人,而且他们不是同一个人。叙述学上把占了主要篇幅的层次称为主故事层,为其提供叙述者的上一层次就是次故事层。从理论上讲,这种故事中的故事可以无限地讲下去。但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墨水“話”     
有一个小孩子学人家的話,照着人家的公式往下套,闹出了一場子笑話。故事是这样:这个孩子的父親对孩子的母親說,有一天,他去訪一个朋友,不巧,朋友不在家。只有一个比自己的孩子还小的一个小孩子在家里。“你爸爸哪里去了?”“到庙里跟老和尚下棋去了。”“你妈媽也不在家嗎?”“我媽媽到东鄰三嬸家  相似文献   

3.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7”“你以为呢?”老和尚含笑看着徒弟。“是孤独吗?”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那是误解?”“也不对.”“绝望?”“不对。”小和尚一口气答了十几个答案.老和尚都一直摇头.“那师父您说是什么呢?”小和尚没辙了。“就是你自己呀!”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家河南开封,上个星期举办了一个展览,题目叫做《中原悲歌——河南大饥荒图片展》。策展人是我哥们儿,开展那天他拉我去现场,指着一幅照片说:"你认识这个人吧?"照片上是一老和尚,旁边印着说明:"河南佛学社净严法师,1942年9月研制出一种耐饥丸,免费发放给饥民,每天服一丸,祛除饥饿感,同时又能保持正常的精力。"这个老和尚我是熟悉的,虽然他已经圆寂,但他的徒弟现在是相国寺方丈,相国寺方丈的徒弟是太平兴国寺方丈,太平  相似文献   

5.
功夫茶     
痛苦和盐□田语编译印度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他  相似文献   

6.
痛苦和盐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  相似文献   

7.
话里话外     
除夕夜,满兰州灯火通明,人们都在家里看央视赵本山和他的徒弟小沈阳、毛毛的小品,就想起了方言。  相似文献   

8.
佚名 《新闻世界》2007,(9):16-16
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销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手艺闻名四乡的木匠师傅.为将自己的手艺传给后人.从不带徒的他准备收徒传艺。干手艺需每天走村串巷,到不同的人家谋活计.看不同主人的脸色挣饭吃。这天。他带着第一个徒弟来到一户人家做手艺.主人非常客气,每餐好酒好莱招待.结果这个徒弟把不住自己而贪杯.误工又误活.师傅没几天便辞了他,接着.木匠师傅又收了第二个徒弟。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是大人为了应付孩子们没完没了讲故事的要求想出来的一个没完没了的故事。但这个没完没了的故事只要重复上三遍,便会遭到孩子们的坚决抵制。哪怕是刚刚呀呀学语的孩子,也会捂起耳朵叫:“不要,不要!”可见,翻来复去的老套套,谁也不要听。俄国著名的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一则寓言,说一个叫杰米扬的男人,烧得一手好鱼汤,每逢客人到来,总以拿手的鱼汤待客,喝了第一碗,客人无不赞扬鱼汤的鲜美。于是,得意忘形的杰米扬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客喝汤,直到客人们闻到鱼汤味便要作呕还不罢休。尝过杰米扬鱼汤的客人,从此再也不敢领教。可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孩子问我一个问题,西游记里唐僧到西天取经,他的徒弟个个会腾云驾雾,何必要辛辛苦苦的走,让孙大圣翻一个跟斗,不就到了吗?真是麻烦。  相似文献   

12.
放下是福     
一位得道高僧带小徒弟外出化斋,在小河边看到一待渡女子面有难色,又无渡船,高僧就背那女子涉水过河,然后各奔东西。走了20里地,小徒弟忍不住发问:“师傅,不是说出家人要远离女色吗,您怎么背女子过河?”  相似文献   

13.
基本功     
很小的时候听说一个故事,山东一个武师将10岁的儿子送到师兄处学艺.师傅拿出一双铁筷子交给拜过师的徒弟说:"学武先练基本功.你到茅坑边夹苍蝇吧,什么时候夹住了,我再教你下一招."可怜的徒弟不敢多问,只好天天蹲在臭哄哄的茅坑边夹苍蝇.这一夹就是3年,终于夹住趴在地上的苍蝇.小徒弟高兴坏了,马上表演给师傅看.师傅只一看便说:"不行.还得夹住飞动的苍蝇."徒弟噘着嘴离开了.又是3年过去了,徒弟可以随心夹住乱飞的苍蝇.师傅看到后又拿出一只瓢扣在水缸里说:"第二招是单手抓瓢,什么时候只扣住瓢的光面抓离水面,我开始教你套路."徒弟再也忍不住了,坚决要求回家.  相似文献   

14.
有位出家人,聪明慧智,在庙里勤读苦攻,却终是不得悟醒,一同离家的僧者,大都醒开后到了他寺,做了住持,只有他还在那庙里捧经敲木,日复一日。终于有天,他问高僧师傅:“我为何不能成佛?”师傅答:“你太聪明了。”又问:“如何才能笨些?”师傅说:“种地去吧。”出家的聪明和尚就丢下经书,开始到庙旁种地。  相似文献   

15.
继去年成功推出小沈阳之后,今年,赵本山携徒弟王小利等再登春晚舞台。大年初三,《乡村爱情故事》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进一步提高了王小利的人气。赵本山徒弟众多,王小利因何能脱颖而出,获得师父的厚爱?  相似文献   

16.
笔者和杜心五的幺徒弟朱元廉先生既是同乡,又是莫逆之交,从他口中得知一个关于杜心五受命刺杀慈禧太后的秘闻.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前,徐州煤矿的老矿工任庆海从地上拾起一只废旧螺丝钉放进了随身携带的“节约包”。当时一个叫邵长富的工人问他:“这东西锈成这样子,还有用吗?”任庆海说:“这螺丝钉锈虽锈了,可还是块铁。炼出这块铁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工!”从此,邵长富也背超了“节约包”,成了任庆海的第一个徒弟。任庆海是徐州煤矿第一个背超“节约包”的矿工。如今,这位老矿工已经退休了。但是,这个共产党员珍惜国家一钉一木的崇高风格却在矿上广为传播着,师傅传徒弟,徒弟再传  相似文献   

18.
声屏博客     
《声屏世界》2009,(4):18-18
钱超:珍视自己的价值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徒弟一块很大很好看的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禅师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然后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徒弟从蔬菜市场回来后告诉师傅:“许多人想买石头,说它可以做很好的摆件,或者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但是他们只愿意出几个小硬币。”禅师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从黄金市场回来,  相似文献   

19.
我与侯宝林     
方成 《档案天地》2007,(3):58-58
1966年夏天.“文革”刚刚开始不久.我从自己所在的人民日报社走出来.刚出门口就遇见了侯宝林。他急匆匆地拉着我.走进旁边一条名叫霞公府的小胡同里,悄声地问我.我也低声地问他。他说,他的徒弟已经给他贴“大字报”了。才说了几句,就慌忙分开,生怕别人瞧见.  相似文献   

20.
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载有一个故事:两浙观察使高适去台州办事,途经清风岭,曾在庙里题了一首诗:“绝顶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天竹房。”他写完以后,击节吟赏,十分满意,便继续登程。钱塘江畔,他下船摆渡,正值月亮西斜,江水随月而退,只剩下半江水。身历其境,他察觉“一江水”的写法有误,到台州办完公事之后,火速回庙,准备修正。不料庙里和尚告诉他:“已有人先著一笔,他说此诗绝佳,只是用‘一’字不妥,便把‘一江水’改成了‘半江水’。”高适惊问此人是谁,和尚又告诉他:“义乌人骆宾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