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观现状,更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武汉工业学院生命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生命认识正确、生命态度积极、生命价值观健康、生命信仰科学,但是少数大学生生命认识有偏差、生命态度消极、生命价值观有缺陷、生命信仰缺失。大部分大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期望高校加强生命教育。因此,高校要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2.
在理性审视传统生命教育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现存的信仰本质论,可以看出生命视角下的信仰本质是"精神生命说"。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导下,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避免生命教育丧失根本价值,走出生命教育误区,很有必要。帮助青年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对生命的终极价值关怀,探寻生命教育和信仰教育的契合点,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生命教育,用生命教育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观,促进青年信仰的自主生成和理性选择,构建精神生命教育体系,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应有关切是生命教育的两大问题.人生信仰可以帮助个体珍惜身体、诗化生活和升华生命.在考虑生命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关切生命教育的意义本质及符合生命教育本质的活泼形式,反对"放养"式、"饲养"式和"圈养"式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命教育是指向生命自身、针对生命内涵的教育。它兴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源于解决校因内暴力、自杀、吸毒等问题。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应着重强调生存意识教育,苦难、死亡意识教育,生命的审美教育.生命的信仰教育等。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指向生命自身、针对生命内涵的教育。它兴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源于解决校园内暴力、自杀、吸毒等问题。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应着重强调生存意识教育,苦难、死亡意识教育,生命的审美教育,生命的信仰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下的教育在重视“何以为生”之时,却忽略了“为何而生”这样一个终极的教育目标。对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人际关系的淡薄和孤独感的产生,功利主义对教育的统治和理想信仰价值的弱化,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观念等,使得生命教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亟需重视。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和感悟生命的意义。通过建立生命至上、生命平等的科学生命观,开设生命教育课,让学生在生命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和力量,把生命教育置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以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新生命教育是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以往从生命问题出发的治疗性生命教育,是从生命完整性出发的发展性生命教育。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新生命教育提出三大任务:热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并由此设计了生命教育课程的六大领域:安全与健康、养成与交往、生涯与信仰。  相似文献   

8.
邹一斌 《现代教学》2007,(12):22-22
在语文教育中所理解的生命,是处于社会和历史当中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摇生命意识的教育(从施教者的角度)和生命化的教育(从受教者的角度)。 语文生命化的教育是个动态的过程,就是以教师的倾心投入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世界来欣赏生命的美好,领悟生命的艰辛,探求生命的意义,建构生命的信仰。  相似文献   

9.
解如华 《教育探索》2011,(11):129-130
加强生命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感、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坚定人生信仰是加强生命教育的着力点,而构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及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研究则是加强生命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潘玉 《广西教育》2014,(17):56-57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华莱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生命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关于生命内容的相关教育,它围绕关爱生命而展开,教育人们尊重个体生命,并且逐步引导人们完善生命理念,追求生命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从狭义来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生命信仰,从而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11.
教育情怀是新时代师范生从教的核心素养和精神信仰,生命教育是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孵化器。在生命教育课程的引领下培育师范生教育情怀,要推进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师德伦理教育相结合,与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相融合,并将其渗透到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生命教育中,要注重教育规划,注重社会、家庭、学校综合一体化;注重教育理念和手段的创新,确立生命教育的价值,注重人性化、科学化的生命教育;突出心理情感、知识理性、信仰多层次系统教育;注重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应急机制多渠道并举。  相似文献   

13.
积极生命教育是旨在以积极的视角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承担着塑造积极健康人格、追求生命的价值、坚定生命的信仰和正确面对死亡的教育重任。中小学积极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倡导积极生命教育的理念、明确积极生命教育的目标、坚守积极生命教育的原则、拓展积极生命教育的路径和形成积极生命教育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生命道德教育及其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多元文化下生命道德教育的伦理问题凸显出来,出现了人生前途和人生信仰以及价值观的迷失,针对此种现状,本文从生死教育、情感教育以及幸福观教育等方面阐明了生命道德教育的伦理建构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即通过对医学生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正确引导,掌握生活内涵及意义,促进自身人文精神、关爱情怀和终极信仰的提高。鉴于此,本文借助对医学生生命教育意义的探讨,阐述其实际教育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当今教育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视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提出生命教育应当关注和舒展学生的个体生命,要真正实现生命教育这一理想,必须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推进生命教育理论的发展.通过对人之生命的历时和共时形态的考察,我们认为走向“类生命”是生命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近20年中国知网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包括:生命教育的内涵研究、生命教育的对象研究、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生命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和生命教育研究的反思性研究等.同时,将生命教育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未来,生命教育研究将会从内容主题和方法两个领域深化,推进生命教育实施成效评价的多元化,拓展生命教育的对象范围,形成生命教育新的实践模式,加强生命教育知识的共享系统,构建"范围广、联系紧"的生命教育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在我国仍处于研究和实践的初期,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理清。实施生命教育应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认真研究生命教育的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0.
“三进”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