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村消费需求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为了消除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存款、人均GDP和消费价格指数这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岭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影响因素均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有显著影响,对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近年来消费快速上升背后最大推动力竟然是物价的持续上涨,而不是居民消费动力有很大提高,最后对实证结果给予合理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2.
运用Eviews软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与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呈现正相关线性关系;(2)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负相关线性关系.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深化开发农村旅游市场,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的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及旅游企业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明确农村消费的地区及结构差异是制定刺激农村消费有关政策的实证基础。结合云南省地域特点,针对云南省各州市农村居民消费进行区域分析和数学建模,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回归分析,以了解云南省各州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构成和习惯。结果表明,云南省2010年各州市农村居民消费构成差异较大,消费结构不合理;K均值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省各州市农民消费情况可划分为三类,每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AIC准则表明主成分回归模型比全模型更优,解释了变量90.6%的信息,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主成分回归的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凯恩斯绝对消费理论以及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贵州省九个地区1990-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实证分析,证实了贵州省地区间农村居民基础性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其中农村居民基础性消费差异较大,消费受收入影响的差异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甘肃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与消费支出相关数据,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甘肃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关系,结果表明:甘肃农村居民不同来源的收入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影响是不同的,财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影响有限,工资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甘肃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与消费支出相关数据,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甘肃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关系,结果表明:甘肃农村居民不同来源的收入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影响是不同的,财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影响有限,工资收入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消费外部性与习惯形成理论基础上,选择1994-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消费外部性与习惯形成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不仅受当期个人收入因素决定,而且受消费习惯形成与城镇居民消费外部性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收入弹性大(2.540),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其旅游消费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显著的不可逆性(0.486),消费习惯形成的"棘轮效应"明显;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有显著的外部性"示范效应"(1.675)。最后提出了相关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对提升山东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建立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运用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经济、社会与心理诸因素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人均储蓄余额、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消费呈现正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
选取了与河南农村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相关的8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得出3个公因子,然后利用居民潜在出游力回归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居民潜在出游力进行排序与分类,得出以下结论:①河南省农村居民出游力呈现"从中心向四周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郑州农村居民国内出游的潜力较大.②影响河南农村居民出游力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为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符合前人的研究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消费价格指数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一步由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2008年来我国消费快速上升不是因为物价上涨造成的,而是由于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物价上涨主要因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纯收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曙敏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37-40,69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积极努力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市场,以扩大国内的有效需求。文章中通过对1990-2009年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开发农村居民消费市场的潜力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保证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从而优化农村消费结构,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家电商品逐渐成为家庭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家电商品购买决策风格受到价格、质量、品牌、功能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SCI量表开展主成分分析发现,福建省农村居民具有价格认知型、质量导向型等八种家电购物决策风格,通过聚类分析揭示,农村居民存在着价格认知型、功能适用型、崇尚品牌型和不重品牌型四种不同的消费群体,并与各群体的人口统计特征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5—2011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两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应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巨大,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用于消费支出增加的部分为0.6131%。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保定市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广大农民的人均收入也随之增加,由此带动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基于近年来保定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研究和分析保定市1995—2008年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同时探讨保定市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促进保定市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借助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2013年)中河北省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等相关数据。构建了河北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函数,从信息消费支出、信息消费系数、信息消费结构、边际信息消费倾向和信息消费弹性等方面对河北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建议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信息购买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缩小城乡信息差距;拓展农村信息市场,促进信息消费;提高居民的信息素质,促使其进行合理合法的信息消费。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应采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实物和服务消费结构层次等多个指标综合衡量。根据这些指标的数据判断,贵州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严重滞后于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低于西部地区多数省(区、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导致贵州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农村居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占比较高、消费观念保守和不尽合理、购物和消费环境较差、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提升贵州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需要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快振兴农村经济、巩固精准脱贫成效、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改善购物和消费环境、提高农村社保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世界经济低迷之势一时难以扭转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更加集中在内需上。文章采用我国1978-2011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社会保障人均支出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检验社会保障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拉动居民消费的关键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平衡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发展、增强国民的消费信心,从而引导和促进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