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国际法是指在国际关系中主要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从渊源上看,它主要表现为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从体系上看,它主要包括国际法基本理论、领土国际法、居民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外交关系法、外层空间法等方面。笔者认为应该在《政治生活》教学中渗透一些国际法的基本常识。首先,从课程内容上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法领域,历史性不公平案件的处理引人注目,文章在简要介绍历史性不公平案件的背景、类型的基础上,阐述历史性不公平案件的处理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关系,特别是与国际人权法的关系,即一个国家违反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并造成他国国民损害的必须赔偿,进而阐述个人、国家在历史性不公平案件中的地位,最终形成要妥善处理历史性不公平案件就需要运用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法的含义及特征1·国际法的含义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单地说,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它是随着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国际法的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以协议的方式制定的。(3)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国家本身的行动。二、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第一次出现、确立并获得法律效力的地方或事实。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1·国际条约…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思想,使俄国度过了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1954年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今这一原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它不仅成了我国处理匿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同时也被当成国际间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而且可以预见今后它还将得到更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求同存异原则不仅可以用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上,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指导物理实验教学.本文从初中物理实验中若干个“同”与“异”的关系入手,结合相关实例,探讨求同存异原则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墨子认为"尚同"是政本之道.墨子主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构成"尚同"的政治次序,以"治法"保障政治秩序的良好运行,以"天志"作为"尚同"的最高原则,以义利相兼为"尚同"的实质.然而,墨子的主张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在中国并未像儒家、道家那样影响深远.但它同西方的世界主义、自然法、功利主义等主张有诸多相同之处.对我们今天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等关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受命于危难之时、执政于国际环境日趋险恶之秋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拯救了行将瘫痪的美国经济,改善了美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领导美国人民坚决地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伟大胜利。他之所以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有正确的改革思想和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正确原则。罗斯福的改革思想和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无疑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一笔重要财富,于今于后均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蕾 《当代电大》2003,(4):89-92
1 如何学习国际公法 1)了解本课程的特点 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主要表现为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制度和规则,是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应遵守的法律规范.国际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其主体、对象、渊源和效力根据等都与国内法不同,但又与国内法有着密切关系,国际法是不同于国内法的特殊法律体系,这个认识要贯彻到国际法学习的各个部分中去,大家在学习中要注意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要在两者的对比中加强、增进对他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2003,(7):48-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  相似文献   

10.
人权进入国际法领域是时代的进步。主权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维护人权是国际法的根本宗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权高于主权”缺乏国际法依据,是对主权与人权关系的歪曲,是违反国际法原则的。  相似文献   

11.
主权和人权问题是国际政治领域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当代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主权和人权关系的激烈争论,而中国在处理两者关系上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只有正确把握主权相对化和人权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政治、法律的双重角度认清人权国际保护与不干涉内政关系的实质,才能切实的保护国际人权,有效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2.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academic staff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th regard to developing academic literacies at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has traditionally responded to increasing student diversity with the expectation that students will conform to institutional norms or habitus. In this contex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rive with cultural capital which may not fit such norms, and would benefit from developing their academic literacy, as indeed would home students given an increasingly diverse student body in Irish higher education. Findings reveal a gap between academics expect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apabilities. Academic staff remained within the remit of the research in contrast to the 22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were interviewed. They did not separate the totality of their campus experience from academic literacy practices. These ranged from uncertainty around writing in another language to a mismatch between diversity management in class and students’ own expectation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ound difficulty to making friends on campus which could benefit their integration into the academic literacy practices of their respective disciplines. Findings point towards a whole institution response to student diversity which transcends traditional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13.
随着次贷危机逐步升级,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声日盛,在这种形势下,澄清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解析国际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态。对于厘清我国公允价值研究思路、推广公允价值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77年出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构成了新自由制度主义兴起的理论基石。该书所倡导的复合相互依赖模式被公认为最有解释力的理论之一。该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理论论述和现实验证。在理论论述部分,作者着重论述了相互依赖的概念,复合相互依赖的理想模式,以及权力与相互依赖的关系等。而在现实验证部分,为了验证自己的主张,作者用大量笔墨分别从海洋领域、国际货币领域、美加关系、美澳关系方面来解释国际机制的变迁。可以说,该书的核心在于回答在相互依赖的世界上国际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相似文献   

15.
晚明以降儒家"经世哲学"在三个方面出现了新的动向.第一,一批儒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第二,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少数儒者反对用父子关系比拟君臣关系,也反对将君臣关系看作是主仆关系,要求将传统儒家的血缘伦理和传统的主仆伦理与理想的政治制度分离开来;第三,以戴震为代表的少数儒者反对以伦理代替法律,要求将维护长者、尊者的旧伦理与理想的公正法律分离开来.正是这三种新动向,显示了中国现代哲学的问题意识具有自己的内在根芽.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处理国际问题要非常冷静”的论断内涵十分丰富,基于复杂性科学视野,它体现了邓小平的整体思维、变化思维和关系思维。由于国际问题的不可预测性、国际问题中危与机并存,以及人们在认识国际问题方面的非理性等因素,导致我们在处理国际问题时有时可能会不够冷静。为了做到非常冷静地处理国际问题,就需要我们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不仅要努力做好充分的预判,摒弃一些错误的思维模式,还要大力加强把冷静作为一种领导力的培养,唯此,才能够做到有效地破解国际难题。  相似文献   

17.
情商与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受学生欢迎的程度与其情商直接相关,教师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从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识别学生情绪、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等五个方面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从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且问题频发的”包工头”(即自然人清包人)所引发的一个案例出发,因为法律上缺乏对相关问题的定性并由此造成司法实践中处理模式的莫衷一是.针对司法实践中比较为普遍的把之作为民事案件并从自然人清包人作为雇主的身份来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这一做法,而笔者从民法和劳动法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自然人清包人非雇主”这一结论并对相关案例的处理提出了采用事实劳动关系的说法,从工伤角度出发从而追究相关用人单位的责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并且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科研失信行为是在科学研究及其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科研行为规范或准则的行为。科研人员必须在研究工作中恪守科研规范、维护科研诚信,这是所有科研人员必须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一旦科研人员出现科研失信行为,则相关当事人必须被依法追究责任。科研失信行为处理规则既包括实体规则,也包括程序规则,但程序规则构成科研失信行为处理的核心。虽然我国目前已出台大量有关科研诚信建设和科研失信行为处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是这些规则由于制定主体的多元而存在“同一问题、不同处理”现象,实践中迫于舆论监督压力而出现的“重效率、轻程序”情形也并非鲜见。科研失信行为处理必须加强程序机制建设,做到调查与处理相分离,优化信息公开与保密制度,建立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并通过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完善维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文化是个整体,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不可分割。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理所当然。由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标准,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尤为必要。文化教育的内容可分为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行为准则和核心行为准则等三个层次导入。文化教育要求外语教师对语言与文化有基本的理解、明确文化教育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