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蓉 《中国科技信息》2023,(9):110-111+114
<正>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提升创新能力,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务之急。柳州是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制造业基础雄厚,优势产业特色鲜明,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汽车、机械、钢铁为龙头,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生物与制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柳州市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实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三、四线老工业城市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柳州路子。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4)
智能制造是我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布署,也是锯床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创新驱动主要方向。数控锯切自动生产线智能集成系统是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合和深度融合,文章通过对高性能数控锯切机床与物流、仓储、分拣等系统构成的智能下料系统的分析。并且对锯切设备与其他制造执行系统(MES)的组合,实现计划、排产、生产、检验全过程闭环管理。通过工业互联网不同装备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块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采购、外协、物流的管理和优化也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对锯切智能装备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孙毅  罗穆雄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1):1316-132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工业大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与长期以来对美国重视虚拟经济、轻视实体经济的认知相反,自2010年至今,美国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3届政府都将振兴美国制造业、激发美国制造业创新活力作为保障美国经济领先地位的核心战略,并通过《2014年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等一系列政策完善了美国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为美国智能制造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指导意见。文章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智能制造政策的演化过程,重点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创新研究所与制造业拓展伙伴计划两大典型实践,总结了美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为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为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基于美国的政策及相应实践,结合我国国情与产业基础,文章梳理总结了美国智能制造政策对推进我国政策改进的6点启示:(1)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完善智能制造顶层设计;(2)培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扶植中小企业发展;(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性技术的发现与商业化进程;(4)深化开放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与融合;(5)改革考核评估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6)完善教育与培训体系,强化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3)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飞跃,各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为了适应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美国和德国纷纷推出其工业战略,我国也将于2025年完成中国制造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制造强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重心应放在应用型人才为主,着眼于地方产业经济,抓住工业变革契机培养与之相符的大量智能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健全人才培养系、接轨制造业人才供给、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出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的智能人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的机会窗口,提升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成为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者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在梳理和总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征及对先进制造业影响的基础上,分类探讨了我国数字赋能型新基建产业、智能制造型高端装备产业、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和科学主导型产业等4类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针对性设计了“创新融合”“智造升级”“品质提升”和“提前卡位”创新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完善先进制造业创新体系、建立兼容互通的产业标准体系、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培育开放包容的先进制造业生态、推动先进制造业支持政策持续落实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7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了数百位院士和专家开展研究,形成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是《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基本范式与"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短板:信息技术与产业结合不紧密、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弱化、产业融合程度低、高新技术产业比例低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视角下,天津先进制造业要以加速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加速先进制造业“走出去”为战略定位,明确“补短板”中的工作重点,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三地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企业自主创新,激发产业内驱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措施,提升推进天津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新科技革命对产业变革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各国普遍存在政策焦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足,对新科技革命的认知还存在误区。通过政策分析和文献综述,提出要正确理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本质,尤其要把促进新通用目的技术的扩散作为驱动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对于正在发生的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如能在核心技术尤其通用目的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就能赢得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形成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并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重塑制造业的发展要素、生产体系、商业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然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还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融合实践进展缓慢。需要找准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发展范式和战略路径,积极推动两者融合发展。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等多种不同的竞争性范式中,智能制造范式最具有包容性,工业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支撑智能制造的发展,以实体经济或者制造业为实施载体,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核心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制造业发生深度融合,彻底改变制造产品、过程、装备、模式、业态等,促使制造业发展步入智能化阶段。智能制造范式代表了未来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等是推动新科技变革的通用目的技术,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融合的关键在于将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所有发展阶段、全生命周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联发展、同步发展。制造业企业、技术提供商和互联网企业是参与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要角色,从分工来看,对于制造业企业,积极实施数字化技术改造;对于集成方案供应商,主动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对于互联网企业,帮助制造企业实施云平台布局。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强烈愿望,我国要不断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通用目的属性,打造新一代智能制造模式,并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尽早形成主导应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保持高度战略定力,明确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目标、方针和路径;通过推广示范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及其融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补齐行业短板,打造工业互联网体系;探索数据信息规范监管,规范网络平台治理问题,以及强化人文学科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科技部网2007年3月19日报道: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研究论证会。曹健林副部长、计划司和高新司有关同志参加了论证会。来自制造技术领域的专家、行业部门领导和企业家对《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十一五”发展战略报告》(简称《战略报告》)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行业。现今,制造业中出现了一种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出现,影响了制造行业的发展,而且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间接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此文将分析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以此为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制造业发展水平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11.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纷纷制定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振制造业。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正面临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以及中低端制造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双向挤压”。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文章以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为内生变量,选取2002--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一阶差分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工具深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互动发展,并且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业成为了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各个建设领域提供智能制造装备。而数控技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其应用程序标志着我国现代智能制造业的水平,同时也为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基本特征及智能制造中应用数控技术的优势,并重点分析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要点以及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是当今制造业发展的两大趋势,是我国振兴实体经济、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家全面部署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工程,并将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完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列入制造业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了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提高了就业和扩大了出口.但其进一步实施会加剧中美高技术产业竞争和贸易纠纷.建议中国实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以应对中美制造业激烈竞争,实施更为积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以应对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扩大中美创新对话,努力寻找中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6.
自"中国制造2025"概念提出,智能制造不断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代表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文中选取全国31个省份的16个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规模竞争力、RD投入、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改造等4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全国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我国智能制造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各省市制造业产业区域发展不均;大部分省市创新力度不够。针对研究结果,从企业、政府、高校3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智能制造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而人工智能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及应用为主题的"双清论坛"讨论内容,阐述了我国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目标以及解决途径,从智能感知、智能建模、智能控制、智能优化决策和智能安环五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流程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新一代智能制造体系的核心内容,并给出了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下,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再加上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普及和应用,智能制造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将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其中,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制造流程,优化运营与服务,还能够创新产品,推动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本文基于智能制造和工业大数据技术的定义,就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大数据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科学中国人》2022,(13):8-9
经过几十年奋斗,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中国推进制造强国战略该走一条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在我看来,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也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而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是其发展的起点,云制造模式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正在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中试用。根据动态能力研究框架提出了云制造对制造业集团企业绩效影响的机理模型,通过跨案例分析云制造模式应用效果,验证模型并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