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明代潮州府巡检司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明初主要布局在沿海港口,填补了卫所防御的空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随着卫所体系的建立,巡检司也相应调整了驻地,成为卫所的重要补充;嘉靖中后期设立柘林水寨后,沿海巡检司的海防地位进一步降低。而山区巡检司却在嘉靖年间大量添设,成为山区防御的主体力量。巡检司可以应对小规模的骚乱,对乡村安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力量有限,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明朝继续实行省制,省称布政司,流俗仍称省.省统府、州、县.府州县只领民户,另置卫、所以领军户,卫所隶都指挥司.  相似文献   

3.
明代在各地除了设置卫所驻扎官兵外,还会征募乡兵、义勇一类的民兵来补充地方军力的不足,而河南各府在明代均设有民兵。民兵是明代为解决地方防御力量不足而设置,是卫所制的一种补充,为明中后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4.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底始,清政府陆续对贵州地区的卫所进行"州县化"裁撤归并。贵州卫所的裁革,一方面促使了军事卫所面向地方府、州、县的行政合流,影响了清代贵州行政区划的改制与重建;另外一方面又关涉地方社会的诸多变动,其中诸如屯田迁改、屯赋划一等问题的处置则最属关键,由此体现出明清卫所"民化"问题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本文即通过探讨清代贵州卫所裁撤及其屯田处置问题,对清代卫所屯田的职能、性质及屯田归宿等进行集中论述,以进一步加深对自明中后期以来的卫所"民化"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施剑 《历史档案》2014,(2):57-65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底始,清政府陆续对贵州地区的卫所进行"州县化"裁撤归并。贵州卫所的裁革,一方面促使了军事卫所面向地方府、州、县的行政合流,影响了清代贵州行政区划的改制与重建;另外一方面又关涉地方社会的诸多变动,其中诸如屯田迁改、屯赋划一等问题的处置则最属关键,由此体现出明清卫所"民化"问题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本文即通过探讨清代贵州卫所裁撤及其屯田处置问题,对清代卫所屯田的职能、性质及屯田归宿等进行集中论述,以进一步加深对自明中后期以来的卫所"民化"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彭勇 《历史档案》2007,(4):31-35,52
京操班军出现在明永乐末年,主要存在于北直隶地区(含大宁都司和万全都司)、山西都司和行都司、河南都司、山东都司、南直隶地区(含中都留守司)等地,其基本职责是轮流到京畿地区从事以戍守为主的军事活动。作为卫所旗军职役之一种,其出现的时间晚于屯田军、戍守军、防倭军、漕运军等军种1。由于明中期以后,除“谪充”一途外,基本再无拓展旗军的门径,班军的选派只有通过调整原来旗军的分工来实现。有明一代,京操事务对班军“精壮”、“正身”和“原额”的要求大体不变,它从一个角度证明了顾诚先生论断的明帝国“两大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卫…  相似文献   

7.
自明朝初年以来,随着倭患日益严重,山东成为抗倭和海防建设的重点地区。明政府在山东沿海险要地区设置卫所,对震慑倭寇、保卫海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山东沿海卫所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梳理,并对部分卫所的设置过程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地方政权结构极为复杂,废除宰相以后,行中书省的职能为三司掌握,在三司之下又设置了分司,直接到地方府、县协助工作,从而将地方的行政、军事大权牢牢把控在皇帝手中。  相似文献   

9.
李玮 《兰台世界》2014,(2):12-13
要明代的地方政权结构极为复杂,废除宰相以后,行中书省的职能为三司掌握,在三司之下又设置了分司,直接到地方府、县协助工作,从而将地方的行政、军事大权牢牢把控在皇帝手中.  相似文献   

10.
王潮  刘慧鑫 《档案天地》2014,(12):10-11
正她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方多情土地,她富有"耸峙岩疆"的雄威,也享有"塞北明珠"的美誉,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她就是古老而神奇的宣府古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如今的宣化区为张家口市辖区,是京、津连接冀、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宣化既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军政治所,又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  相似文献   

11.
南京京卫的设置大体经历五个阶段,最终形成“49卫2所”的格局。本文厘清了这些卫所的建置过程,并对文献记载中一些相互抵牾之处做了解释。南京京卫在建置过程中,改置、易名频仍,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南京为明代龙兴之地,最早建置卫所;其二,元末明初统一战争中,常以被攻克地方的卫所官员建置新的卫所。就卫所的革调、改置而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旧卫裁撤,其官军完全收编而另立新卫;二是旧卫并非完全裁撤,仅从旧卫之中分出部分官军另立新卫。对南京京卫建置时间的考察,有利于理解南京京卫乃至明初部分卫所改置、易名频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严德香 《兰台世界》2012,(33):61-62
南宋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继承了北宋元丰改制后一套制度。在中央以户部为主,另有总领所、司农寺、太府寺、国用司等机构;在地方由府州或是军监长官全权负责治域的财政事务。而转运使司则起着连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卫所废除了明代世袭的指挥使、千户、百户,改为流官守备、千总、百总,卫所守备、千总皆由兵部铨选。卫千总、卫百总成为卫守备、守御所千总的属官,所辖范围不再以千户所、百户所为限。随着卫所军事职能的废止,卫所武官的职掌只剩下行政事务,屯粮征收成为重中之重,但在刑名事务上,卫所武官并未获得与地方文官相同的权力。为胜任行政职务,清代卫所武官从多种来源,逐步确立为主要选自武进士、武举人。尽管设法弥补,以武官处理行政事务,是清代卫所官制的制度性缺陷,要最终走出制度困境,只能将卫所裁撤,归并州县,回归到以文官管理地方行政的正常轨道上。  相似文献   

14.
胡丹 《山西档案》2013,(1):39-42
宁武,古称楼烦,在地理上介于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的交错地带,是一个典型的亚洲内陆边疆县域。明成化三年建关,为其肇城之始;与其关城历史共起的,是一个军事卫所的时代。入清以后,宁武关军事地位降低,随着卫所改建府县,宁武进入地方行政治所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档案馆所藏清朝档案,由于在十年动乱中工作长期停顿及保管条件欠佳,曾经发生虫蛀、霉烂现象。为了抢救这批珍贵的历史文件,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我馆从1979年6月开始进行整理,经整理就绪,已可开放利用。 我馆保存的清朝档案,数量较大,内容丰富。早自康熙九年(1670年),晚至清朝末年。计有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四川筹饷报销总局、办理四川机器总局、四川清理财政局、办理四川全省矿务总局、四川分巡川东兵备道、重庆府、巴县、川滇边务大臣、四川分巡建昌兵备  相似文献   

16.
军医是军事医疗活动救治的关键,军队中军医的人员设置、数量比例以及军医的水平都对救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明代军医主要来源于太医院和地方医学部门,一些通晓医学的士兵也参与其中。但是,明代军医的数量从中央到地方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边关卫所更是医疗紧缺,为此明代虽在边关卫所设立专门军医学,培养军余子弟学习医学,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军医缺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李新峰所著《明代卫所政区研究》一书,2016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准实土卫所和建置沿革入手,探讨明代卫所的行政区划制度。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沿海卫所。以普遍统计,对沿海卫所进行全面研究,归纳其政区形态和管理模式。第二章边地卫所。对内陆边地卫所,选择三种特殊情况,进行个案研究,重点观察各种形式的边地卫所之"实土"程  相似文献   

18.
张爱萍 《历史档案》2022,(1):93-102
明初,麻阳县析抛荒田为屯田,招徕辰州、沅州、平溪、清浪、偏桥、镇远等卫所旗军进入境内屯种,由此形成了卫所与州县犬牙交错的人居、土地格局.入清以后,卫所改制,但各卫所裁撤、屯田归并州县的步调并不一致,麻阳县以散附里甲和另立新里的方式将屯户纳入管理,以致屯户的里甲编制呈现为不同形态.归并而来的屯户也需承当地方徭役.面对与民...  相似文献   

19.
奴儿干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亨滚河口附近的特林(今苏联称蒂尔)地方。永乐七年(1409年),明朝决定设都指挥使司于此(以下简称奴儿干都司),辖卫所四百零八个,黑龙江南北、乌苏里江及其以东的广大地区皆归其管辖。它代表着明朝行使国家主权。长期以  相似文献   

20.
宋元以来的雅俗之争直接导致了明初礼乐官署设置上的革新,即太常寺地位的下降和教坊司的升格,并将二者以祭神和娱人分,太常领祭祀雅乐,教坊掌宴飨朝会乐,辽金元以来乐署职司的冗杂与音乐的雅俗混杂乃肃然划一。在此过程中,教坊司正式取代太常,成为明初礼乐机构的核心。以教坊司为中心重建礼乐系统,自京师至地方,逐渐形成以"宫廷/藩府/州府——酒楼——勾栏——院"为一体的演剧场所,力图将乐工们自宋元以来形成的一应演剧方式都加以制度化,以置于朝廷严格的控制之中,成为朝廷礼乐制度之一环。于是,教坊司、太常司、钟鼓司具体职掌的变化及其地位的升降,富乐院的普及与丽春院的有无,南京御勾栏与十六楼的隆盛与衰微,都成为我们进一步发明有明乐制及其历史与精神意义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