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学、图书、新闻、广告等信息在网上铺天盖地地向人们潮涌而来,网络化虚拟出版已经初现于当代社会生活.这一现代化出版形式给传统的编辑出版工作带来的影响更甚于唐代雕版和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关论述虽然不少,但大多关注于当前编辑出版的实际应用,而没有从未来着眼考虑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变革问题.网络化虚拟出版究竟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探讨对编辑出版理论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为校对立学     
《图书校对学》出版了,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主任周奇先生在《出版发行研究》上撰文说,《图书校对学》的出版,“实现了现代校对学‘零’的突破”。作为本书的主编,感到欣慰。回顾过去,在为校对立学方面我们作了些什么,学到了什么?瞻望未来,在校对学的研究上还要做些什么? 一、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大概在8年前的冬天,我和朋友一起接触到了当时看起来"很好玩"的数字出版。然而时至今日,看着自己和朋友们手里一本本的电子书和所谓的数字出版内容时,竟总觉得现在的数字出版和电子阅读并不是当初我们想象的样子。那么,这些年一路走来,数字出版人到底做了些什么呢?关于内容:数字出版开始尊重阅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数字出版领  相似文献   

4.
高坚 《科技与出版》2023,(6):126-135
“融合”伴随中国出版改革进程,是理解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口。学界围绕出版融合发展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其研究对象涉及资本、技术、内容、政策等方面,研究方法从“描述”向“解释”转向,理论维度包括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调节论、治理论等,核心议题主要围绕融合出版的本质意涵、融合出版与高质量发展、融合出版与社会治理、融合出版与社会形态变革等方面展开,相关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系统化趋向。这为从宏观上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出版融合发展的关系以及出版融合行为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亦为把握出版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提供了基础。未来融合出版研究应坚持“方法自觉、理论追求”,积极推进基础理论和研究范式构建,整合既有理论基础、探索系统性阐释框架,结合中国情景、解决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5.
余人  袁玲 《出版广角》2015,(11):118-119
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脱节的现象从古至今都存在,而目前尤甚,特别是因为追逐赢利而选择性忽视、漠视某些出版理论与出版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现象,有可能让出版人得不偿失甚至坐失发展良机.为什么会出现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脱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目前实用主义价值观蔓延导致行业短视,以及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的习惯性隔膜与疏离.出版理论探索与出版实践探索以及两者的相互结合与推动,需要出版人拿出勇气与智慧.聂震宁《洞察出版——出版理论与实务论稿》一书对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做了非常有益、有深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这样的迷茫和恐惧中,出版行业应尽到怎样的社会责任,出版能做些什么?地震灾后我们能做什么样的相关选题?这是我们出版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奥运能在中国举行,是吾国吾民一大快事。同时它也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多机遇。对出版而言,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出版热点将出现。但作为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也许应当避免仅仅把奥运看成是一个出版的“热点”而已,而应发扬出版本身的社会与文化的优势,考虑考虑能为奥运做些什么。 一想着出版能为奥运做些什么,便不免有些担心关于奥运的出版物会像近年来关于“入世”等热点一样,一夜之间各种相关图书一下子摆满了各书店的柜台。书籍、期刊、报纸对事件的反映本来存在一个深度、风格、时间的差别。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些…  相似文献   

8.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在北京的反革命暴乱,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出版战线出现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地思考:解决出版战线的问题,除了根据出现的问题作出应有的处理外,还应做些什么?出版阵地的建设应当抓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应当着力加以解决的。第一,出版战线要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就要有领导、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喜事多,《中国出版年鉴》的开始出版,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值得祝贺的事。现在世界上有四十多亿人口,我国占十亿,平均四个半人中有一个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他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件事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不能不产生影响的。迄今社会的历史,都是跟人类的经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的历史。列宁说得好:“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  相似文献   

10.
网络游戏:网络出版中不容忽视的新生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许多论者坚信网络出版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出版,但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已日趋激烈,据说台湾的青少年沉迷于上网,传统图书的市场正在萎缩。如何实现传统出版与网络出版的对接,是现代出版人必须直面的课题。面对日益兴起的网络游戏,我们图书编辑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1994年4月7日上午,中宣部出版局邬书林副局长与湖北出版界的部分老同志座谈,共商出版管理大计。参加座谈会的有蔡学俭、杨中岳、郑津舟、陈贤仲、吴楚光、方振益、胡文启等同志。邬书林同志提出三个问题希望大家献计献策:1.目前抓禁止买卖书号是否抓到了点子上,此外还需要抓些什么?2.当前出版管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3.出版管理还需要搞哪些前瞻性研究?现将座谈会的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学术出版范式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学术出版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学术出版究竟是什么、为了什么? 当前,学术出版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每个编辑部或出版单位都在为组织有可能被引更多一点儿的论文而努力,都在为编辑、印刷、发行下一期刊物而奋斗.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是学术出版的终极目的,甚至有可能也不是学术出版的主要任务.学术出版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是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科研的终点.当今中国正处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常态,学术出版不能只满足于为了发表,而要从大局着眼,服务于国家的科学发展、经济建设、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出版理论研究工作的现状我国出版战线把出版理论研究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是近几年的事,起步是比较晚的。1983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开始举办的第一届“出版研究年会”,推动了全国出版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由于全国出版理论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显得十分活跃,富有朝气,前进的步伐很大,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做了许多出色的工作。1.目前己经有了专门从事出版理论研究的机构——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这个研究所虽然尚在初创阶段,人员不多,条件还不理  相似文献   

14.
王鹏涛 《中国出版》2023,(10):39-43
当前形势下,数字出版理论创新应该以构建概念谱系为出发点,探讨不同主题领域出版活动的多元拓展,考察数字出版技术的迭代进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业务流程重塑,进而分析面对新的潜在风险如何革新产业治理模式,探索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此外,在数字出版理论研究中还应注意坚守中国立场、采用新兴方法工具、重视一线调查解决实际痛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荣幸获得湖北省新闻出版局2002年度“出版学子”优秀奖学金前夕,我被保送到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免试公费攻读编辑出版方向研究生。原本想就此满足,过一过保送生幸福生活的瘾,但是出版前辈们的殷切希望和专业人士的肯定与鞭策,把我从缥缈的幻想拉到现实中来——我究竟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融合出版为传统童书出版打开新思路,但技术驱动并不能保证童书出版迈向高质量发展.而幼儿教育理念的时代转变与童书出版息息相关,极有必要结合研究.文章介绍了当前幼儿教育理念在"重视学""如何学""为什么学"方面呈现的新变革,结合变革剖析当前童书融合出版的必要性与存在不足,最后围绕"主动学""做中学""深度学习"三方面,提出童书融合出版方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出版业走出去过程中,我国出版行业组织为什么能够发挥作用?这种作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理论上它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实际上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海外出版业发达国家的出版行业组织在这方面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东 《编辑学刊》2005,(5):68-70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出版改革一日千里,市场化的逼近、教材教辅政策的变化引起了教育出版的一阵阵轩然大波.有人形容如今的教育出版是处于"爱与痛的边缘",因为它既是令众人馋涎欲滴的一块甜美蛋糕,同时由于出得太多太滥而备受市场与政策的风险考验.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局势前,一些注重长远发展的教育类出版社已经开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做教育出版?教育出版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比较容易兴旺发达。从我们的工作来说,向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广大农村人民提高政治觉悟,提高文化水平,丰富精神生活,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出版农村读物方面,做了些什么工作?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工作从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始出现了生机。在出版方针上,突破了“三化”框框,提出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我们仍然注意农村读物的出版。近三年来,  相似文献   

20.
当前出版理论研究观点综述蔡学俭近几年来,出版理论研究日趋活跃,其表现是:论文增多,队伍壮大,一批中青年研究人员脱颖而出;论文联系出版工作和改革实践,探讨新情况、新问题;思想开阔,对一些问题有共识,也有不同意见的争鸣。这说明出版理论研究已受到重视,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