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3%过氧化氢(pH为4.5)加到附有沉降硫和硫化亚铜的试管里加热至沸腾,即可看到附在试管壁上的硫成片的掉下来,底部的硫化亚铜结块也渐渐地离开试管底部,趁热把反应物倒出来,可看到黑色的硫化亚铜变成了黄色的铜,此时的pH值为3。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2.
将一束擦亮的细铜丝绕在一根直径1~1.5mm铜丝的前端,再将另一端在玻璃棒上绕成螺旋状备用。把盛两角匙硫粉的试管垂直向上,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待试管中红棕色的硫蒸气,升高到2~3厘米时,向试管中插入螺旋状铜丝(注意:铜丝不能预热),即能明显地看到铜丝发红光。取出螺旋状的反应产物,既可观察到硫化亚铜呈黑色,性脆;又可以观察到硫化亚铜包裹着的铜丝芯子来反应。 如果以上反应后的试管中撒入铜粉,可看到反应剧烈,红色火焰高度接近试管口。可反复多次,以利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3.
除去玻璃仪器上化学污迹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做完制氧实验后,试管内壁出现黑褐色污物;做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试管内总沉积着一层红色铜;洗涤后的玻璃仪器在存放过程中若与保护层铁制件接触一段时间后会附上黄褐色锈迹;木材(煤)干馏后试管内有炭迹。试管内这些化学污迹不清除就成了“一次性”使用试管,弃之是一种浪费。为此,介绍锰迹、铜迹、炭迹的除去方法,供实验工作者参考试用。a.锰迹除去方法。锰迹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污迹,其洁净方法有如下几种。①浓盐酸法。用少量浓盐酸浸泡,可以片刻除迹。如果稍微加热可加速除迹过程。反应原理如下:MnO2+4HCl(…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三个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即用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来还原氧化铜,试管壁总沉积一层红色的铜,很难清洗。下面介绍一种除掉铜迹的方法。向有铜迹的试管注入少量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煮沸约2min,红色铜迹很快从试管壁上脱落下来,再用清水洗净即可。原理分析:被还原出来的红色的铜在加热时渗透到玻璃表层里,而氢氧化钠对玻璃表面弱腐蚀,致使扩散在玻璃浅表面的铜自行脱落。巧除试管壁上的铜迹@梁会敏$江苏省邳州市邹庄中学!221333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做完氧化铜被还原成铜的实验后,试管上沉积一层铜。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后,由于较多的试管不能刷净,使试管不能再用。现介绍一种简洁的洗涤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用品25x200mm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或酒精喷灯)、铜丝、硫粉、氢氧化钠溶液二.操作与现象1.从一段废电线中剥出一束(大约16根)25cm长的铜丝,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把一端绕成螺旋状,另一端固定在带导管的塞子上.(可用小刀在塞子上割一小槽把铜丝插进去)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把2药勺(约6克)硫粉装入试管中,按左图连接装置.3.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固定在试管底部集中加热.当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时,铜丝发出红光并燃烧,现象十分明显.反应完毕可看见生成了黑色的硫化亚铜.三.成…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做初中化学实验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往往都把试管烧成红色。这是铜熔融到玻璃中去的缘故,用一般的清洗方法无法除去红斑,甚至用“王水”也无法洗净。象这样的试管无法再使用而造成浪费。本人经过多年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该法是在试管中加入50%的氢氧化钠溶液约2毫升,  相似文献   

8.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硝酸的还原产物也不相同.(1)铜与浓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浓硝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很快变成绿色.(2)铜与稀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稀硝酸后,也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反应开始阶段,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气体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相似文献   

9.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中(做完)氧化铜被还原成铜的实验后,例如H_2还原试管上总沉积上一层铜,一般方法又不能洗掉,特别是做完学生实验后,由于较多的试管不能刷净,试管不能再用。这里介绍一种简便而普通中学又能做到的洗涤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一化学关于硫的化学性质中有这样一个实验:给盛着硫粉的大试管加热到硫沸腾产生蒸气时,用坩锅钳夹住一束擦亮的细铜丝伸入管口,可看到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铜,说明硫能跟金属反应。但按照课本中的装置做这个实验往往不成功。笔者从反复实验中发现:原来是温度没有达到硫的沸点444.6℃,这是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过程中出现黑色沉淀物,成分为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  相似文献   

12.
<正>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反应,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操作是:在试管中进行该实验,同时在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在试管内进行该实验可以观察到铜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也能看到生成气体颜色的不同,蘸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能够防止毒气外溢,这是这套实验装置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试管内不可避免的有残留的空气,导致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的现象不够明显;另一方面蘸氢氧化  相似文献   

13.
(一)用硝酸铜制氧化铜: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约一粒米大)的硝酸铜晶体,滴入几滴水,加热并旋转试管,使管壁内形成一层均匀的氧化铜薄层,加热使管内的二氧化氮和水分除尽后,加入干燥的木炭粉。按课本上的装置进行加热,几分钟后,试管壁上就有一层紫红色(或亮红色)的物质形成。澄清石灰水也变浑浊,(试管事先洗刷很干净的话,可形成铜镜),为了证明紫红色物质是铜,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倒去剩余的木炭粉,用水冲洗木炭粉,再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加热之,管壁上的紫红色物  相似文献   

14.
一、提出问题 在<无机化学>或<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中,都讲到了氧族元素硫的化学性质,教师一般是把铜与硫蒸气作用生成硫化亚铜的反应作为演示实验介绍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或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  相似文献   

16.
硫与铜反应时,应可观察到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并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铜,但实际上难于观察到此现象。 当使硫的温度足够高并用加热的铜丝伸  相似文献   

17.
巧洗嵌铜试管武汉市长虹中学黄文菲(430074)用氢气等还原氧化钢以后,试管内壁除表“粘”有铜,还由于被还原出来的铜部分地“嵌入”受热的玻璃里面,用通常的洗涤方法难以彻底洗净,成为实验室一大难题。笔者在试验中找到了一种能彻底洗净嵌铜试管的方法。洗涤方...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的设想先将硝酸铜溶液蒸干 ,再加热硝酸铜 ,使其受热分解 ,生成的氮的氧化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生成的氧化铜可以还原为铜盐 ,生成的铜又可以与稀硝酸反应生成铜 ,并实现了铜的循环实验。2 改进后的实验2 1 实验仪器 :试管两支、烧杯、锥形瓶、漏斗、酒精灯、铁架台、橡皮塞、导管。2 2 实验用品 :硝酸铜溶液、稀硫酸、锌粒、水。2 3 实验步骤 :图 1如图装配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在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铜溶液 ,并摇动试管使硝酸铜溶液均匀地附于试管内壁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小火加热硝酸铜溶液 ,当水分蒸干后 ,停止加热 ,…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顺序,我们补充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将一卷光亮红色的薄铜皮在酒精灯外焰加热,铜皮表面很快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说明在较高温度下,铜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将黑色的氧化铜放入管口略向下倾斜的试管底部,先通入氢气,驱尽试管内空气后,用酒精灯加热,过一段时间后,黑色  相似文献   

20.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两个还原实验虽不太复杂,但却不容易得到理想的效果。笔者对这两个实验作了改进,使实验现象明显,并容易得到成功。一、“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这个实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要求看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可以看到游离态的铜。但是按照课本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混在炭粉里的铜不容易看清楚,可以用以下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取一干燥的试管,先在试管内加入一薄层碳粉,然后将氧化铜粉末用摺叠的小纸卷盛好,倾入试管内,抖动试管,使氧化铜粉末均匀地覆盖在木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