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渲染与烘托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手法,也是教学中经常混淆的概念.渲染和烘托都源于国画技法,都用"水墨或谈的色彩",但渲染用"涂抹",烘托用"点染";渲染是为了加强整体的艺术效果,烘托是为了物象鲜明,渲染属于正面描写范畴,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范畴;在同一首诗中,渲染和烘托也可以同时存在,分析的主体和视角不同,得到的手法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2.
表现手法     
渲染考点分析渲染,原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目的是使画面形象更为突出,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主体形象。渲染与烘托不同的是:渲染是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则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如贺铸的《青玉案》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  相似文献   

3.
王学华 《高中生》2010,(1):28-29
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烘托文章主旨 环境描写有时可以渲染气氛,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感染。同时.也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烘托文章主旨。鲁迅的《药》的开头就有一段精彩的环境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相似文献   

4.
选入初中课本的很多作品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笔者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理解侧面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赏析侧面描写的烘托与渲染作用,在写作中巧妙运用侧面描写.  相似文献   

5.
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文章主题有极大帮助。社会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有暗示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能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6.
小说中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时代气氛,烘托地方特色,塑造典型环境;可以刻画并凸现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心情;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深化作品主题思想等等。成功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增加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可以给读者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写作文时,如果能用到景物描写,不但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还能够烘托人物的内心及情感,不直接表现人物,通过侧面烘托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相似文献   

8.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是指通过对相关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著名作家茅盾曾说过:"要考虑到读者必有的想象力,在正面描写以外,  相似文献   

9.
按照描写的对象人们通常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也有人把环境描写称作景物描写。这些描写对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抒发作者情感等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习惯了伤害     
亲人不在身边,孤单也是一种伤害。作者善于刻画心理,人物孤独的心理活动通过侧面烘托、正面渲染,被描写得非常细腻。  相似文献   

11.
<正>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或时代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为后文作铺垫,蓄势。③烘托人物性格、品质或前途命运。④揭示、深化主题思想。⑤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⑥推动情节的发展。⑦照应标题。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文学分析中,文学作品中的风景描写总是被解读为背景的烘托,情节的渲染,而没有关注人文风景和自然风景所要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意图。本文立足于文学文本中的风景描写,解读其中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渲染"与"烘托"、"抑扬"与"对比"极易混淆,现做如下区别. 一、"渲染"与"烘托"的区别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浓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手法,用在诗文创作中,也叫渲染.诗文中的渲染手法,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相似文献   

14.
王昌军 《现代语文》2011,(11):33-34
习俗描写在作品中一般是渲染气氛,烘托场景,汪曾祺的《受戒》独辟蹊径,独具匠心,不仅具有了习俗描写的一般作用,作者更用它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主人公的爱情浪漫而和谐,充满情趣和意蕴。  相似文献   

15.
<正>早在北宋年间苏轼就将"诗中画"作为论诗的一种标准。而时至今日,我们在日常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通常只重视诗歌内容的本位教学而对"诗中画"却常常忽略。那么,"诗中画"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诗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在诗歌中举足轻重,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环境描写对诗歌的重要作用及赏析的方法。一、主体作用诗歌中的"诗中画"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  相似文献   

16.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充分地描写客观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而就其表达效果来看.前者使人觉得酣畅淋漓,后者使人觉得含蓄隽永,其美学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正大家都知道,记叙文一般都离不开景物描写,而精彩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能够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有时还能起到寄托作者情感、暗示文章主题、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景物描写不典型、无特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18.
学作品的创作不开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固然是人物活动的空间环境,但它又有着深化主题,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反景衬情等多重审美功能,深入挖掘和认识这些艺术功能,是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学习创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习目标】1.明确景物描写的含义并理解其作用。2.初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恰当的运用。【知识储备】景物描写,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者对花鸟虫鱼、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在记叙中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等等,从而让作文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20.
“烘托”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它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加以渲染或衬托,以使物象更加突出。这种技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描写别的人或其它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或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相互映衬下,更加鲜明、生动。这就有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其运用方法主要有: 一、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烘托手法常用在写景抒情方面,用景物烘托心情,在古今诗词、散文中尤其常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开头就描写了得阳江头送客的情景,“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