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教研组作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平台的功能被逐渐边缘化的现实,当以选择课例作为教师研修的"支架",构建以"课例研究"为基本特质的教研文化。研课旨趣指向"专业诊断",使评课真正起到有效促进和发展的功能;课例诊断在问题驱动下,聚焦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与优化;课例研究取向重心要转移,研课活动不再单看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应关注到课堂教学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学生的发展与表现。  相似文献   

2.
面对教研组作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平台的功能被逐渐边缘化的现实,当以选择课例作为教师研修的"支架",构建以"课例研究"为基本特质的教研文化。研课旨趣指向"专业诊断",使评课真正起到有效促进和发展的功能;课例诊断在问题驱动下,聚焦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与优化;课例研究取向重心要转移,研课活动不再单看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应关注课堂教学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学生的发展与表现。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学校教育科研的重点应集中在教师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我校开展的课例研究,正是集学习、研究、教学于一体的教师行动研究。课例研究源于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立足于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完善。结合我们的经验和对课程改革的思考,我们认为课例研究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扎根课堂、合作共享的研究方式,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教师以课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再现和描述教学改进过程,以合作的方式对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研究,使之形成教师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实践,又具有研究形态,主要用于中小学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研究与实践均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例研究为教师集体备课、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成都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学校的组织及专家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例研究,围绕一堂课的教学认真准备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主动与相关研究人员、上课教师及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话和讨论,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本刊《特设专栏》围绕“中小学课例专题研究”这一主题特别组稿6篇,展示成都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希望能为其他教师团队开展课例研究提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参考范式,以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材.教法》2017,(7):106-111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基于有效的教师学习,教师的行动学习和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结合的模式是英语教师学习并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此笔者提出,在学校工作环境中建构英语教师持续行动学习的文化氛围,建立学习机制促教师开展教学改进研究的思路,以及助力英语教师实现有效学习的多种实践策略,即以文献学习、互动反思性对话、教学改进研究以及课例研究作为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并探讨了这些策略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课例研究是我们在传统的校本教研制度与活动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它是在大学教授与学科教育专家、研修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亲历的一次规范、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全过程。课例研究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教师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学智慧是群体的实践智慧,因此,它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伙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7.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它作为一种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式,正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所采用。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课例研究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效,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照着做的低水平经验重复阶段,缺乏理性反思和理论提升,没有达到教师教学实践的创生。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开展课例研究,能有效破解课例研究的高原现象,通过对课例知识的储存、分享、应用和创新,最大  相似文献   

8.
课例研究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课堂为研究对象、以校本教研实践创新为直接推动力的研究范式。在课例研究的本土实践过程中,逐步确立了"课例研究六环节"的研究流程:确定研究专题,选择执教内容,带着目的观察,畅所欲言发现,着眼达成改进,理清主线观点。在发展的过程中,课例研究明确指向课堂教学的改进、直接针对课堂教学的瓶颈、积极促进研训一体的融合、注重起步阶段的专业引领等本土特色越来越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构建县域教师研修共同体,引领以课堂教学优化为指向的教师学习,形成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课堂观察为手段实践研修范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诊断、教学设计改进和教学反思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白纯舵 《辅导员》2014,(2):33-33
课例研究是我们在传统的校本教研制度与活动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它是在大学教授与学科教育专家、研修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亲历的一次规范、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全过程。课例研究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教师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学智慧是群体的实践智慧,因此,它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伙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11.
<正>课例研究是一种指向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学研究活动,是集体教研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帮助教师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提升集体教研的质量与水平。笔者以体育学科为例,从细化研究主题、合理设计教案、使用课堂观察表、开展课后研讨活动等方面,探讨以课例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是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以课为载体,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的合作性研究。其"以学为中心"的价值诉求符合当代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课例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转型的需要。为实现其价值诉求,课例研究的每一环节需要基于如下原则展开:在"确立研究主题"环节做到教学合一;在"规划教学设计"环节做到因学设教;在"实施课堂观察"环节做到以学观教;在"开展课后研讨"环节做到以学论教;在"形成研究报告"环节做到以学改教。最终,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期望嵌入教师的日常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未来景观。  相似文献   

13.
本年度与备课组教师一直在分享课堂教学经验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每一课都着力打磨。至今,已初步摸索出适合当前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操作结构:预习与检查同步—授课与探究同步—练习与反思同步。本文以两节常规课为例,简评学校高一地理备课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收获。第一节常规课(2014年9月24日)集体教研活动之余观摩了顾明武教师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以下感受。1.好课来自准备  相似文献   

14.
课例研修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改进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为首要目标。课例研修与教研活动的本质区别:课例研修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例教研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位,在优秀教师、教学专家或研究人员的指导或引领下,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闫华英 《中国教师》2013,(21):25-26
课例研究是在传统的听课、评课等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观察工具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诊断分析与反思改进。它有效克服了传统教研活动中课堂观察的主观性、随意性、模糊性的缺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校渗透教育理念的主渠道,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将学校文化落实到教师、学生的行为上,课例研究成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课改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要发展,首先要让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应立足于教师教学实践研究,即课例研究。在课例研究中,应以专业引领作指导,以合作互动为平台,以同课异构为方法,以教学反思作辅助。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师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校园网为平台,以课例为载体,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课题组通过建立教师电子课例档案,组建协作团队,对课例进行反思及改进,开发校本课例资源,从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课堂教学水平。研究表明,基于校园网的校本课例反思与改进,是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课例研究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课堂为研究对象、以校本教研实践创新为直接推动力的研究范式。在课例研究的本土实践过程中,逐步确立了"课例研究六环节"的研究流程:确定研究专题,选择执教内容,带着目的观察,畅所欲言发现,着眼达成改进,理清主线观点。在发展的过程中,课例研究明确指向课堂教学的改进、直接针对课堂教学的瓶颈、积极促进研训一体的融合、注重起步阶段的专业引领等本土特色越来越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20.
教师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上好课、育好人。当前教师培优工程名目虽多,但却鲜有“课与人”的整合。教师发展应建构“课本位”机制,以课堂教学为大本营,以教学评价为指挥棒,以教学研训为助推器,引导教师关注并提升“课品”、“课能”、“课质”、“课感”,建构“课本位”的教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