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伦敦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的比赛动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世界男子跳马运动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男子跳马动作类型集中于前手翻、侧手翻和踺子类三种类型,优秀运动员两跳的动作难度超过7.0分,完成动作的质量需要提高,尤其是落地的稳定性。我国与世界优秀跳马运动员的差距主要是动作难度偏低,只有提高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才能赶超世界跳马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28届奥运会和三届体操世锦赛看男子跳马发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统计等方法对当今世界男子体操跳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跳马动作难度增大,掌握10分起评动作是跳马比赛取胜的基础;跳马动作类型选用呈集中之势,选用的各类动作发展亦不平衡;跳马动作完成质量逐步提高,确保落地稳定仍是跳马比赛夺冠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以最近两届世锦赛的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今后一段时间世界女子跳马比赛形势和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跳马是女子四项比赛中比较困难的一个项目,选手两次试跳的平均难度(A分)最低约为6分,最高为6.5分;运动员发展动作难度的空间较小,是在既定难度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运动员主要选用第四和第五等两组动作,超过总数的八成以上,并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当代世界男子跳马发展特点及中外跳马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42、41届世锦赛、北京奥运会、第16届亚运会和第11届全运会等五届体操比赛跳马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男子跳马比赛特点以及中外跳马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跳马平均D分已逐渐上升接近至7分,单个动作最高达到7.2分,运动员继续发展难度的空间极小,而是在既定难度基础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运动员选用动作的类型前手翻动作组约占总数的一半;多周空翻与多周转体二者基本相等.欧洲运动员在跳马项目上拥有集团优势,而我国跳马选手与世界水平在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等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只有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奋起直追,才能逐步赶上世界跳马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奥运会女子跳马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女子跳马比赛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跳马动作的难度平均为6.25分,仍有继续提高的空间,获得奖牌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应接近6.5分;运动员选用的动作主要集中在尤尔琴科和“程菲跳”等两个组别,动作难度的提高主要是增加转体度数;在既定动作难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特别是控制好动作方向和落地的稳定性,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踺子转体180°前手翻团身前空翻动作是近几年女子跳马比赛中新发展的一类动作,莫慧兰是我国最早完成此动作的运动员之一。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她完成此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并提供了有关的技术参数,对于我国运动员掌握此类动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难度系列动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28届奥运会体操男子跳马比赛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子跳马项目历来是中国队的强项,在历届奥运会的比赛中都取得过好的成绩,本届奥运会跳马项目的失利,应该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我们跳马项目的优势已经受到新的挑战,各国运动员在动作的难度,完成情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奥运会体操比赛录像统计与分析,对男子跳马的比赛进行分析,找出中国队跳马项目现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女子跳马前手翻类动作推手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 ,女子跳马前手翻类动作已成为女子跳马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为此 ,通过对高水平运动员完成的 11人次女子跳马前手翻类高难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揭示了该类动作推手技术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要素 ,为进一步发展该类动作难度和改进动作质量 ,提高我国女子跳马技术水平 ,改变我国女子跳马相对落后的现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1995年全国体操冠军赛男子跳马比赛进行技术统计与分析,寻找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我国跳马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的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第 3 4届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项目进行了技术统计分析 ,旨在为今后我国男子跳马项目的训练与竞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动作难度一般 ,起评分较低 ,动作完成质量不高 ,落地稳定性差 ,最后得分偏低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优秀女运动员自由体操比赛动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第35届世锦赛和九运合女子自由体操决赛的16名运动员为对象,对其成套动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外优秀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和最后成绩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动作类型的选用与组合方式以及完成动作的质量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国外运动员以后空翻转体连接前空翻的组合为主,显示出多样化特征,且完成质量较高,值得我们学习、惜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吊环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系统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平十字”、“十字支撑”构成成套动作的主流加分动作。成套动作的连接趋于以多个连接构成成套动作的主干。吊环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比赛成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访问法、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对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全能、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男子团体比赛的未来竞争格局将呈现出稳定性,高起评分下的成功率将成为比赛的关键;全能比赛在6个项目均衡发展的前提下要求突出更多的强项;单项比赛"特长性"的发展态势明显,成套动作的完成更趋于难、新、稳、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世界高水平竞技健美操比赛女单难度动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6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2008第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2009世界运动会(健美操比赛)难度动作进行录像分析,从难度动作的选择、分布、空间转换、连接加分、完成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近年国际女单前六的对比,对成套难度动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国际女单在难度的编排以及完成质量上走稳中求高难、多样、完美的路线。2009世运会难度动作的选择集中在0.6、0.8分值、空间转换类型丰富更加趋于均衡和流畅、难度动作分布分散且均衡、难度连接的运用相对慎重,在确保完成难度动作的情况下进行高难度动作连接的运用其完成率为66.67%。单个难度动作分值提高、成套难度价值分增加,同时难度完成率也比2006、2008世锦赛高,但在艺术分、完成分方面相对于2006、2008世锦赛低,总体成套得分也低于两届世锦赛。随着竞技健美操的快速发展,2009新规则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动作完成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难度动作向更难、更合理、更加完美完成的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阶段的8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结构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非技巧动作的使用上,运动员为追求更高单个难度价值和连接价值的同时要满足动作组别的要求,使非技巧动作的使用目的趋于单一化趋向;在技巧动作的使用上,E组及以上难度在三种技巧类型中呈不平衡分布,向前的E组以上难度技巧类动作使用空间很大,大量运用E组难度以上向前的技巧类动作和F组难度的"后跳转体类"技巧动作,将会是今后技巧类动作编排的新趋向;在整套动作的编排上,采用D组以上的单个向后的高难度空翻转体及连接,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结论:采用2个D组及D组以上动作连接为开场动作,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倾向性特征。运用至少3个D和C的连接(2个以上回笼连接)和一个C组的非技巧动作以及1个以上F组单个技巧动作为中间动作将会是未来男子自由体操中间动作编排的主要趋向。采用E组及更高难度的单个向后的技巧动作为结束动作,将会是今后世界男子自由体操结束动作编排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技术图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技术价值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在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数量、价值、类型、表现形式等方面与世界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数量相对较少;成套动作中平衡类、转体类动作所占的比例很少、难度类型不丰富;难度动作表现形式还有待丰富和提高.同时,提出了提高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技术价值水平的主要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外竞技健美操女单项目难度编排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6年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单冠军和我国女单比赛套路中的难度动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选手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分布的均衡性与冠军选手差别不大,在难度动作组别的选择上,我国选手对A类、B类动作的选择均少于冠军选手,在难度级别的选择上以及难度组别在成套中出现顺序的多样性上均不及冠军选手,在联合难度动作上我国选手优于冠军选手,但难度级别在成套动作中的编排上与冠军选手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以参加2005年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就运动员在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动作方面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十运会套路比赛反映出了运动员良好的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得分能力普遍增强;(2)套路运动员在得分能力和得分手段上存在着较大的性别差异;(3)高水平男子套路运动员的竞争,已由新规则实施之初的难度动作的竞争转变为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竞争,而女子运动员得分能力的差异则较为分散.但与男子运动员相比,难度动作对于女子运动员得分的影响则明显高于其对男子运动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艺术体操竞赛规则的演变历程及其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五届国际评分规则的研究 ,分析规则演变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内容 ,研究表明 :1)动作分类体系日趋完善 ,促进各类动作均衡发展 ;2 )难度动作等级体系日益完善 ,提高了难度动作的竞技价值 ;3)身体动作技术标准的确立 ,促进动作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4)重视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的同步展示 ,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 ;5 )成套动作分值合理调整 ,提高裁判员评分的客观性 ;6 )规则对难度动作使用的导向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套动作的艺术特色及观赏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外优秀单杠选手在三次大赛中所完成的成套动作及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邹凯和张成龙的成套动作以D和E难度为主体,难度价值并不占优,而以更多的有效连接来提升D分;左兰德的成套则以E及以上难度为主体,是以高难度飞行动作及其连接来提升D分。中外运动员分动作难度差距主要在飞行动作组,中国最高难度为E,外国最高为G。中国选手的成套动作完成质量仍然处于“逊人一筹”的局面。改进成套动作的编排、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及成套发挥的稳定性是我国优秀选手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