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照顾者,向幼儿进行爱父母的教育有着最自然、最直接的情感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孩子由对母亲的爱而移植到对祖国的爱。他说,情愿为自己祖国而牺牲的公民、战士、英勇不屈的人,都是从对母亲的忠诚、无私而慷慨的爱开始的。由此可见,爱的情感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通过调查了解发现:①多数幼儿对父母的职业是什么,回答不明确。如有的幼儿回答妈妈的职业是打针的、开票的、上班的等,对父母的劳动价值不了解。②部分幼儿认为爸爸、妈妈为他们尽量提供吃的、用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父母对高职学生教育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中父母为普通高中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大多数;高职学生的父母多处社会下层;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父母的职业了解或熟悉;高职学生喜欢父母职业的比例仅为四分之一;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曾经受到父母较大的影响;不少高职学生被动选择了所学专业;绝大多数父母关心子女的学习;经常主动向父母说起学习情况的学生比例略多于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职业演说家马克·桑布恩在丹佛的华盛顿公园附近一个小区买了一套房子,几天后,有人敲开了他的房门。来人微笑着向他介绍自己:“我叫弗雷德,是这里的邮差。我向您表示欢迎,同时也希望对您能有所了解,比如您所从事的行业。”  相似文献   

4.
詹森是位新闻记者,他的华人朋友常常问他:“为什么要干这一行?”言外之意,出身哈佛,能力优秀的詹森为什么不选择工作更稳定、收入更丰厚的职业,如医生、律师,或到华尔街去赚大钱,却偏偏要当记者?詹森的回答是:从事新闻工作是他的爱好。詹森姐弟三人,他进哈佛,妹妹到卫斯理女子学院,弟弟上康奈尔大学,父母让他们自由选择学校、主修的科系以及未来从事的职业,并希望他们能毫无顾虑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  相似文献   

5.
每当被问起对一个导演的观感,我总陷入一种窘境:如何用最简洁又最准确的词汇描述他或她最完整的一面?这个人是谁?我们究竟是应该通过了解这个人来走入他电影中的世界,还是应该通过走入他电影中的世界来了解这个人?似乎要介绍一个人的生平总应当有个大卫·科波菲尔式的开头,从他的出生年月一直讲到他父母从事何种职业,但这些东西真的重要么?  相似文献   

6.
案例背景:来访者小松,男,小学五年级学生。因经常偷窃,管教无效,由父母带来咨询。父母外出务工多年,初中文化水平。一、父母的困惑小松母亲说,从四年级开始,孩子就开始偷东西,原来是偷手表、mp3、mp4、收音机等小件物品,现在发展到偷钱、手机。我们不断地向失窃者赔礼道歉,丢尽了脸面。他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没有抓到"现形"就死不承认物品是他偷的。他的房间  相似文献   

7.
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陈新宇是一个懂得体谅父母、关心同学又很幽默的人。说他会体谅父母,可不是吗?我们学校很多同学都喜欢向父母讨要零花钱,用来买零食,买奖票,买自己喜欢的各种玩具。可是陈新宇除了买学习用品外,从来不向父母讨要零花钱。他说:"父母赚钱不容易,供我们吃好穿好,还供我们读书,已经不容易了。我们不应该向他们讨要零花钱。"你看,他多懂事呀!  相似文献   

8.
他开始变了     
小刘是初一年级的一名学生。他的父母早期均为职业篮球运动员并获得过较好成绩,因此父母在篮球这方面对他的影响很大。对于篮球,小刘处于几近  相似文献   

9.
老师:博博是小班第二学期从外地转到我班的;他是一个特别不爱说话的男孩儿.从来不向老师打招呼,即使老师主动与他打招呼.他也不说话.这使他的父母和我们老师都感到很尴尬。我更是感到惭愧.因为我没能帮助他,我是他的老师,我有责任帮助他.如果我不能帮助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我还配做一个高级教师吗?于是我向他的父母了解情况.并请他们配合.以免对他的今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亮 《教育》2010,(7):38-39
印印是北京某幼儿园的一个6岁小孩儿,他父母的学历分别是技校和初中,职业分别是司机和前台。不论是印印的父母还是印印自己,都不觉得他是天才,但是小学教学大纲上的授课内容,印印现在已经掌握了不少。  相似文献   

11.
哭泣的心灵在从上海开往南京的列车上,我看到这样一幕情景:一个婴儿哭了,年轻的父母马上千方百计地哄他、逗他、安抚他……望看望着,我突然想到:婴儿的啼哭,也许只是身体略有不适,就得到了如此的关注,而在现实生活中,多少孩子的心在哭泣,又有谁来理会呢?!一个孩子向我哭诉了他三次被抛弃的心理感受:当他接到一个三类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父母脸上从此再没有笑容,他感到被父母抛弃了;到学校后,在老师一句又一句:“你们也不想想你们是什么东西!”的训斥声中,他感到自己又被老师抛弃了;当他好不容易考了一次好成绩,却被老…  相似文献   

12.
凌英 《四川教育》2009,(2):65-65
追踪时间:2004年9月-2007年6月。 家庭背景:曹长治同学的爸爸是自由职业,在家时间非常少;妈妈在重庆经商,平时工作较忙。父母离婚已四年。由于家庭的特殊原因,他由爷爷奶奶来照顾。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孩子养成了任性、爱打人、自我中心、倔强等坏习惯。  相似文献   

13.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当前中小学生及家长职业价值观的表现与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家长期望调查问卷调查了父母对孩子未来职业的期望及对孩子选择职业首先考虑的因素,学生个人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职业的期望及选择职业时考虑的要素。结果:中小学生和家长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及考虑因素有不同的特点,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与父母的选择越来越接近,由理想化转向更加现实和功利。  相似文献   

15.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他自己成长的规律。有时,孩子会向父母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大树是不是吃了大地妈妈的奶长大的?”“我是小鸟带来的吗?”面对孩子的各种天真的“谬论”.不少父母不是认真解答、引导,而是试图用自已的道理驳倒孩子所有的“谬论”。  相似文献   

16.
有个小学生曾悄悄对我说:“我爸和我妈不研究我的‘心理’,我倒在‘研究’他们的‘心理’呢!”接着,他告诉我:什么情况下可以向父母要钱;什么时候可以让父母去买平时不肯买的东西;找什么机会可以拿出不好的成绩单给父母看而不招致指责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同父母交往时得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有人第一次到家里来作客,总是一家人全都在门口等候,向客人先介绍自己的父母,然后郑重其事地逐一介绍:这是汤姆,这是杰恩,这是斯蒂芬……不论孩子年龄多小,都一个不漏地介绍给客人。当介绍到孩子时,每个孩子都是主动伸出手大大方方地跟客人握手问好。而我们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却不同,有客人第一次到家里来作客,父母只是向客人介绍家里的成年人,家里另外的正式成员———孩子往往被忽略,好像孩子并不存在。即使介绍自己的孩子,也只是说“这是我儿子”或“这是我女儿”,似乎孩子没名没姓。还有的父母,在客人面前赶鸡似的…  相似文献   

18.
题外话:体谅父母,才是最好的交流和沟通 我是一个初一学生,上初中以后就开始住校的生活。没有电话,和家里人联系很不方便,加上爸爸在外地打工,我也想常常和他联系,于是我打电话向爸爸提出要一个手机的要求。可是爸爸一听就一口回绝,还很恼怒。我要向他解释,他根本不听。我买手机就是为了和他沟通啊,可是我该怎么办才能说服他呢?  相似文献   

19.
聊天作为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方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最好形式。如果父母经常与孩子聊天,能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建立亲密的关系。通过聊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向父母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父母可以全面地了解孩子,懂得他的欢喜与烦恼,快乐与忧愁,并同他一道分享快乐,帮助他化解烦恼。  相似文献   

20.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