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女子排球队在近些年的各类竞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要归功于女排队员们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的态度以及灵活多变的打法,其中快攻战术是一种重要的战术,它的存在可以帮助球队赢得胜利,而副攻队员正是这种快攻战术的发动者。本文先是对女排副攻队员个人进攻战术的概念进行描述,并且提出了女排副攻队员个人进攻战术的一些分类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运用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中国女排、意大利女排、美国女排和巴西女排在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各11场比赛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女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备战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应寻求接发球阵型的改变;中国女排的进攻结构不合理,应适当增加后排攻和快攻的扣球次数;相比意大利女排、美国女排和巴西女排,中国女排的拦网效果较差,应加强拦网前预判意识的训练和预判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运用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等对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欧美强队(巴西女排、美国女排)比赛技战术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中国女排在快攻数量上占有较大优势,进攻效果比对手略好,但快攻方式过于单一;强攻和后排进攻及调整攻有改进与突破,但与巴西、美国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拦网方面与巴西、美国队的差距尤其明显.建议:中国女排应坚持快速多变的战术指导思想,在快攻中大胆创新,使进攻手段更加丰富;在以后的训练及比赛中提高队员发球及拦网技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一攻与防反战术运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11场比赛的一攻与防反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女排强队相比,中国女排强攻不强、一传和拦防能力的差距,造成快攻战术运用次数少,效果差,难以发挥快速多变的特长。中国女排应进一步提高一传质量,加强强攻环节和拦防整体配合以及各种快攻战术的运用,提升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5.
世界女排强队快攻效果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观察与现场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世界女排强队2号位与3号位快攻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并将中国女排的快攻与世界女排强队的快攻进行效果比较,从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各项技术运用特点的比较分析,发现日本女排主动得分能力、扣球、发球技战术以及接发球能力和二传传球能力均强于中国女排,场上队员技术特点鲜明、职责分工明确;中国女排在拦网、防守方面优于日本女排,中国女排各个位置主动得分能力比较均衡,没显示出位置技术特点。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接发球能力尤其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副攻的拦网能力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7.
1983年7月香港世界超级女排锦标赛中,新崛起的日本女排,不仅进攻战术多变,而且各种快攻的节奏也明显提高,使中国女排的拦网一时难以适应。以强攻为特点的美国女排,不但积极发展快攻,而且也注意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世界强队的这一发展动向,不能不从战略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女排的各种快攻节奏,使其更有效地发展提高。一、关于快攻节奏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运用录像统计法、数据对比分析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队与国外球队6场比赛中各队快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队快攻的组成率、成功率跟对方差距不明显,失误率甚至比对方多.建议中国女排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进攻打法的同时,努力提高攻手的个人突破能力和增加主、副攻队员跑动进攻的战术配合,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加快速多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排强攻实力分析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15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于2006年11月份结束,中国女排仅获得第五名。针对中国女排相遇的主要场次,对双方强攻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比赛的强、快攻的比例上,指出了当前强攻在比赛中的权重,揭示了中国女排在强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世界女排向大型化发展的趋:绔,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的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不同位置队员的单项技术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女排的接发球能力、二传传球技术和扣球技术以及发球技战术均强于中国女排.本次比赛表现出各位置技术特点鲜明、场上队员职责分工明确的特点;中国女排在拦网技术、防守能力方面优于日本女排,在接发球、传球技术环节中落后于日本女排,发球和扣球技术环节主动得分能力差,每个位置主动得分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均衡、主动得分能力差异不大,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及副攻的拦网能力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高速摄像分析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优秀女排副攻运动员与高校高水平女排副攻运动员两种不同水平女排运动员的单脚背飞扣球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三维对比分析,以期为排球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及轮次打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毅钧 《体育学刊》2005,12(2):105-107
通过对2003年11月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10场比赛技术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号位快速多变进攻战术为主,并结合4号位强攻和3号位快攻的技战术打法,得分率高,拦网效果显著。中国女排进攻轮次最强的是第2轮,第3轮和第4轮也较强,第5轮较弱,中国女排后排进攻得分不如世界其他女排强队。  相似文献   

13.
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半决赛失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女排在29届奥运会半决赛上的实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发球的攻击性没有给对方造成太大威胁,且稳定性不高;强攻、快攻和后排攻均与对方存在较大差距;拦网也不及巴西女排。当务之急是提高中国女排的进攻能力,特别是提高战术攻的组成率,以进攻带防守,以防守促进攻。  相似文献   

14.
对巴黎奥运周期中外女排在第1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的扣球进攻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然后以轮次为切入点,对中意女排不同进攻战术打法运用效果进行对比,同时从接发球阵型和拦防阵型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中外女排在总体扣球进攻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中国女排的扣球进攻效果与意大利女排差距显著,主要表现在第三轮4号位强攻和第四轮2号位快攻上;比赛中,在意大利女排的压迫性发球和针对性拦防双重压力下自身无法形成有效进攻,导致中国女排在这两个轮次上的扣球进攻效果与其存在明显差距。研究认为,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大力跳发球时,中国女排应选择解放前排主攻手,改由后排主攻队员承担接发球任务并尝试采用4人接发球阵型;而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针对性拦防布局时,中国女排应更合理地选择进攻线路,通过多运用小球技术来增加对手的拦防难度,进而提高自身扣球进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通过对第27、28、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之间技战术情况的对比分析,阐述我国女排成功与失利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女排除了弹跳方面无法与古巴队相比外,其余方面均与古巴队和其他世界强队在身体条件上相差无几,但技术相对粗糙,发挥不够稳定,战术运用单一,组成率和成功率均不理想,不能充分突出快攻特点,立体攻运用较少。  相似文献   

16.
中俄女排赛中国队失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观看实况与录像,采用对比的方法对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俄交锋中国女排失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一攻稳定性比2001年大奖赛差,拦网存在明显不足,发球与强攻没有威胁,快速多变受阻,面对高大队员的进攻与拦网无计可施,战术运用不当。建议中国女排抓身体训练的同时,提高扣球技巧,加强集体拦防,渗透“后排快攻”战术。  相似文献   

17.
对第15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队技战术进行分析,指出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在诸多方面暴露出不足,尤其是拦网、快攻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在体能、心理、队伍结构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出现。建议中国女排应坚持自己全面、快速多变的风格,重视快攻战术配合,加强拦网实战练习;重视新人的选拔培养;重视世界各强队技战术发展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女排副攻颜妮被誉为球队克敌制胜的法宝和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2021年年底,她宣布退役,告别了她曾经牵挂着的排球赛场。中国女排副攻颜妮的运动生涯颇有大器晚成的意味。虽然22岁就曾入选中国女排参加集训,但直至里约奥运周期,她才在中国女排站稳脚跟,2018年世锦赛和2019年世界杯两度被评选为最佳副攻。  相似文献   

19.
以排球比赛的一攻为切入点,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的一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质量发球时,其总体的接发球效果好于对手;二传传球的隐蔽性不及世界强队,分配球战术中,后排攻战术的分配球比例少于欧美强队,在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快攻战术球的分配率高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中,快攻是中国女排主要的得分方式,但得分效果差于交手的美国队与巴西队,而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前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乏力的弱点。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现场观摩与资料分析199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参赛各队的技战术,认为,中国女排当前在身材、年龄、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潜力,但技战术上强攻不强、快攻不快、战术缺乏创新、后排攻质量基数量少、心理素质不稳等问题,仍是中国女排夺冠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