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乐乐 《冰雪运动》2015,(2):84-88,96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身体健康对生活品质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了解安徽省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对提高居民的精神与文化生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蚌埠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据统计、观察法等方法对全民健身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整体上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也有所增加,大多数居民消费水平有限,缺乏健身意识;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专业的体育指导,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提供的场地设施是影响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普及健身知识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增加体育活动场所和社区体育器材的数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体育消费;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工作;提高对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水平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中型城市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 ,对山西省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目的、内容、特点、方式以及老年人体育消费状况和消费取向进行调查 ,对影响和制约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 ,总结出山西省中型城市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特点 ,指出制约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个人、社会、行政主管部门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东方 《精武》2012,(2):73-74
以南京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其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研究表明:南京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较全国水平较低,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男教师组内百分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女教师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形态。另外教师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是自发型的,有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较差。其参加活动的首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并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4.
薛林峰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4):104-106,11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长三角地区高校教师健身意识差;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年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较差;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较差。影响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是:没有时间、忙于家务、没毅力、没人组织指导。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体育人口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晨、晚练人群的队伍结构组成、晨、晚练人群对体育活动场所的要求 ,西安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多少和支配 ,西安市体育人口的比重 ,体育人口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 ,以及影响体育人口增长的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 ,旨在全面推动西安市全民健身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镇江市企事业单位女性体育健身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女性健身参与率青年人为最多,老年人次之,中年人为最少;大部分女性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健身活动,但有超过1/3的女性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标准;女性健身项目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公共体育场所、单位体育设施和自家庭院是女性经常从事健身活动的场所;女性的健身形式主要是以群体性为主;女性在社会中的多重角色、体育场地设施、体育人文环境、经济状况和体育观念是影响女性健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女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社会调查等方法对武汉地区女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进行研究。归纳出女教师不同年龄组健康状况的差异性 ,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目的、动机的多元性 ,女教师中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较少 ,以社区为中心的体育健身活动还是薄弱环节 ,女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项目的多样性 ,影响女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普遍因素等结论 ,并对改善武汉市女教师体育健身活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北部分地区回族妇女健康需求状况和体育健身行为现状与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宗教习俗、生活环境等对农村回族妇女健康观念和健身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西北农村回族妇女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固定经济来源。26~35岁年龄段妇女自评健康高于其他年龄段,疾病防治、健康体检和卫生保健知识是主要的健康需求。体育健身需求和体育健身活动有利于健康受到一定的关注,但实际经常和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只占总人数的13.3%。农村回族妇女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较少,主要在传统节日、集会和寺院活动期间开展。农村回族妇女有较强的健康需求意愿,对体育健身行为提高健康水平有较高的认知度。提出了政府与社会共同促进农村回族妇女健康扶贫、提高健康水平、开展适宜回族妇女的体育健身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市第3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采用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北京市户籍居民健康自评的影响。研究表明:(1)参加体育锻炼对健康自评有正向影响,然而是否是体育人口与健康自评无显著关系。(2)拆分体育人口的3个要素后发现,体育锻炼的频度对健康自评具有显著作用,从每周锻炼1~2次起,直至增加到每天锻炼2次,健康自评均显著高于每周不足1次的居民,且每天锻炼2次的居民健康自评最好;每次锻炼的时间为0.5~1 h、1~1.5 h的居民健康自评均显著高于0.5 h以下居民,而1.5 h以上锻炼时间的居民与0.5 h以下居民无显著差异;锻炼的主观自评强度与健康自评结果呈负向关系。结果提示,保持每周不少于1~2次的多次锻炼,且每次控制在0.5~1.5 h的小强度锻炼更有益于健康。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老年健身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凤萍 《体育科研》2003,24(3):32-34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出现的问题,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对福建、上海、北京等7个省市的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情况进行抽样。结果显示,老年体育人口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已经提高了18.6%,占老年人口的23.1%;体育活动的内容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健身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健身路径的锻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发现,老年人在利用健身路径锻炼过程中普遍存在盲目使用的情况,不科学的锻炼方法直接影响着锻炼的效果,甚至还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文就适合老年人进行锻炼的健身路径器械的使用方法和功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老年人在锻炼中应遵循的原则,为老年人科学健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老年人运用健身运动处方进行锻炼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健身运动处方多为中小强度的运动,能提高老年人的上肢和下肢力量,改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机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但对老年人的身体形态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初一至高三的568名男女学生进行运动实施度、应激状态及生活充实度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运动实施程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运动高实施群应激水平明显低于低实施群,生活充实度则显著高于低实施群,高应激低充实的年龄特征十分明显。分析认为,运动对于缓解应激有明显的效果,并能有效提高精神生活的充实快乐感和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主观幸福感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研究旨在探析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以及社会交往、身体健康状况、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在其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果与调节效果。结果显示: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同时,观看体育比赛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研究揭示了体育参与、社会学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增强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施翔  李亚 《精武》2012,(35):92-93,9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苏州、南通、徐州城市社区老年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体育健身意识较强;老年体育锻炼的频率较高,时间较长;体育锻炼项目具有多样性特点。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发展老年体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发现体育锻炼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身体自我量表的测试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比较满意;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年级,到研究生阶段有所回落,大二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最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差异存在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9.
Grow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social identities may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Real-world examinations of this relationship have, however, been lacking, with research predominantly examining intentions and hypothetical scenarios. To address this shortcoming and further advance understanding in this area, the present study tes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oup identification, participation, two exercise-specific outcomes (exercise-specific satisfaction and group cohesion), and a broad health indicator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individuals recruited from parkrun. Participants (= 289)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all variables except participants’ parkrun participation, which was objectively asses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demonstrated that group identifi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participation, exercise-specific satisfaction, group cohes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Findings provide real-world evidence of the health-relate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forming strong social identities in exercise settings.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部分高级知识分子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级知识阶层担负着繁重的政务工作和教学、科研任务,了解和掌握其体质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87名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各指标的测试和分析.了解该人群体质现状,为科学指导体育锻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上海高级知识分子组心肺机能、身体素质低于上海高校普通教工(P〈0.05,P〈0.01),且超重肥胖情况十分普遍。结论:上海市部分高级知识分子体质水平低于一般脑力劳动者.且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提示该人群必须引起重视,增加锻炼,通过有氧锻炼来增强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