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北朝天文学成就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朝是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他们有重视天文历法的传统.北朝出现过不少天文学家,对天文仪器的制造、天象的观察和记录及历法的改革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尤为突出的要推“北魏铁仪”的制作与使用和张子信对太阳与行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梳理了不同时期“凌犯”的定义及标准的差异,认为随着观测及推算精度的提高,凌犯的标准开始不断细化。在回回历法之前,中国传统历法无法预报凌犯,所以凌犯主要依据实际观测。因星占上的迫切需求,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中存有数量庞大的凌犯观测记录。随着回回历法被用于凌犯推算,外来的新知识得以与旧有的中国传统星占相结合,成为重要的占验手段。明清之际,凌犯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仅次于日月食的重要天象,还被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检验历法疏密。与此同时,随着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入,人们对凌犯认识和理解不断地深入,开始逐步质疑其在星占中的地位,新的天文知识也对旧的星占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13年海南高考历史卷第26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历法和天象观测的知识,试题以古代历法和天象观测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为切人点,第(1)问要求“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谁重视?主要是政府重视,其实是考查政治对历法和天象观测的正面影响;第(2)问则要求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虽然也有古代科学“注重实用性”的因素,但材料揭示的主要是政治因素,反映了政治对历法的负面影响。现行的高中课程内容体系将政治、经济、文化分开叙述,此题比较巧妙地将割裂的模块知识联系起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此题在材料的选择、剪裁和运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讨论方便,兹将此题材料全引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选修)中的两处错误●福建李强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有两处错误,此书问世已久,时至今日,未见有人道及,实属遗憾!《中国古代史》第4章《春秋战国文化》第38页,在叙述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中说:“战国时期,随着天象观测...  相似文献   

5.
黄百家曾有语云"府君于丙辰岁著《明儒学案》成,而五星聚牛女"。其中出现"五星聚牛女"的天象似乎与《明儒学案》成书时间有关。然经考证,康熙年间不曾出现过"五星聚牛女",故不能借以佐证《明儒学案》的成书时间。由此案例可以看到目前学界在利用现代天文计算对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明初天文历法的管理政策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实行国家管理,二是禁止私习天文历法,三是国家网罗天文历法和数学人才。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传统天文历法管理政策的影响、明初严厉的法律和对天象灾异说的担心。明初天文历法管理政策导致明朝缺乏天文历法人才,历法落后,宋元时代高度发展的数学严重衰落,西历西法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传统历法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给出定朔算法的现代模型和重建模型,并依此分析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合朔推步算法,梳理了从《乾象历》到《大统历》中国传统历法中合朔算法的变化和演进过程,指出中国古代大多数历法的合朔算法都是不完整的,仅有《大业历》、《皇极历》和《大统历》等少数几部历法的算法与重建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8.
我们考察汉初120年《史记》中历日的记载,发现有37处与《二十史朔闰表》、《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等今用历谱不合,本文以时为序将其列出。汉初120年也是司马迁去世前的120年.涵盖了他的一生和生前约六十年.《史记》的纪年理应可靠。文中揭发出的矛盾应当得到历史、历法界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史记》景帝以前十本纪,对天象异变、自然灾异不作专门记录,或有记载,亦多与统治者政治举措有关。但《景帝本纪》对天象异变、自然灾异却逐年逐件大事记式实录,迥异于他纪之述史体例。可证此篇非司马迁原著。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突出,产生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果。据此回答l一3题: 1.我国下列天文成就,产生于先秦时期的有() ①最早记录太阳黑子②最早记录哈雷彗星③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 2.下列对我国古代历法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张衡发明地动仪比欧洲人早一千七百多年 B.《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C.《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D.《太初历》的问世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3.在中国汉唐文化中,对世界文明发展进步影响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的发明B.造纸…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古代重民思想本质的问题,有人认为古代重民思想亦即古代的民主思想,或称民本思想.那么,在中央集权下的专制体制下,是否真就会存在所谓的"民主"思想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我国古代延续上千年的"家天下"思想和儒家尊崇的"上下尊卑"的礼乐教化,使得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真正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典型推理方法叫推类或类推。要解读"推类",唯有从中国古代"类"的观念入手,考察中国古代"‘类’的观念"的基本内容,包括"类同观"、"类别观"、"类法则观"、"类同理同观"、"类整体观",比较了中国古代"类"的观念与西方"类"概念的差异,就能说明中西推理类型或逻辑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须一瓜在《淡绿色的月亮》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词汇,通过光影的明暗对比、点彩技法、以物代色等方式,创造出了独特意境,也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同时,这样的绘色艺术还蕴含着作者对人性及生活之“真”的思考,使得小说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原创性思维方式的“制作”,其生成和展现的一种内在逻辑和理路表现为,在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意识形态话语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自我消解的历史中,逐渐超越了“圣人”、“先王”的身份指涉性,扬弃了以超时空的“道”为终极追求和价值依据的内在规定性,而将其视野复归当下语境与处身其中的主体性情与智识。这可以称之为中国古代“制作”思维生成和展现的一种内在逻辑和理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上下几千年,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成就灿烂辉煌。编辑加工是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核心内容,编辑加工的艺术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编辑出版艺术成就。这种艺术成就是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主体美学追求的结晶。中国古代编辑主体的美学追求首先是对主体自由本质的追求与确证,具体内容表现为求真、示美和达善。编辑主体的审美自觉是受众进入编辑主体的视野,并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的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对上古社会星占学思想予以总结的专书。尽管星占学是非科学的,但透过《天官书》,我们可以一窥上古社会星占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星占原则。其理论基础即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说。其星占原则即"过度乃占"的原则、联想比拟的原则和关注"德"的原则。由此,对于我国上古社会的宗教史、思想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等的考察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意境”说意蕴的历史发展,可见这一具有民族特点的美学范畴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密切关系,“意境”说产生的本源在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而促成它成为一个独特而又完整的美学范畴,又和佛学的东进并逐渐中国化有着直接的被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对传统中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全面解构.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专制使臣民变成奴隶,颓废了国民精神;中国历代专制帝王推行"私国愚民"之术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专制导致中国处于积弱积贫的境地,是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通过划分政体类型,他们指出了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的根本区别,并宣告了专制制度的暂时性.在"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背景下,清末民初"解构专制"思潮的功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直接从制度入手以图富强的观念也使这股思潮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这两种治理政策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虽然两种治理政策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上没有舍它而独存,而是互为参用,均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经典梦意象当中,彩笔梦是影响非常深远的一个.自从江淹梦得彩笔文思大涨之后,历代文人常有此梦载录,并衍生出诸如"彩色笔梦"、"砚梦"等同一性质的梦意象来.彩笔梦之所以如此盛行,是因为其与文章、功名的密切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彩笔梦蕴藏着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身文学成就的渴望."彩笔梦"中的彩笔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神性,与弗雷泽所描述的"金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触染率"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