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础知识回顾1.夏天,人游泳上岸后,被风吹时会觉得有些凉,这是因为(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高 B.风把“凉”传给人体 C.风加速身上水的蒸发,人体放出更多热量 D.人的错觉  相似文献   

2.
邱真  张慧渊 《高校后勤研究》2012,(5):66+77-66,77
一、燃气锅炉节能技术 (一)冷凝技术 锅炉燃料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至原始温度,其中的水蒸气以凝结水状态排出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高位发热量,而水蒸气仍为蒸汽状态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低位发热量。燃料的高位发热量在数值上大于其低位发热量,差值为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相似文献   

3.
从比热容表中查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我们就知道了1kg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如果质量不是1kg,温度升高(或降低)不是1℃,能不能算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从铝的比热容入手,  相似文献   

4.
第一部分(50分)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21分) 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入射角。 2.放大镜应选用___镜;医生检查耳道应选用___镜。 3.池中水的深度是2.5米,月球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千米,月球在水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 4.水的比热是1卡/(克·℃),读作___。 5.人造地球卫星上的某些部件涂成__色,是为了更多地吸收太阳能。 6.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等质量的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___时放出大量的热。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中介绍了一种水蒸气液化放热演示实验方法:将烧瓶中的水在酒精灯下加热至沸腾,再将水蒸气用导管通入冷水中,可观察到插在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水蒸气液化时放出了热量。(见1987年第2版p.90) 这个实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水蒸气液化时不放出热量,冷水的温度是否也会升高?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高温的水蒸气(或液化了的高温的水)与冷水间存在着温度差,当它们混合时必存在热量的传递,使冷水温度升高。这样看来,这个实验对证明水蒸气液化放热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6.
从比热容表中查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我们就知道了1kg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如果质量不是1kg,温度升高(或降低)不是1℃,能不能算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从铝的比热容人手,以初三物理教材P22例1为例,分几步逐步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中有一个说明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的演示实验 (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上述实验不能有力地说明水蒸气液化时是放热的.因为即使水蒸气液化时不放出热量,由于通入试管中的原来就是高温的水 蒸气,通过热传递,容器 B中的冷水也会从试管A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这就掩盖了液化放热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2 1面关于热量和比热大小的描述是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笔者认为此解释欠妥 ,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 ,与同仁商榷 .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一道判断题 .题目 质量是 1 kg的水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是 4.2× 1 0 3J/ (kg·℃ ) ,是否正确 ?一部分学生认为正确 .当笔者问为什么此题正确时 ,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 .既然 1 …  相似文献   

9.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为100℃(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固(结冰)时会放出热量;比热大、质量相同的物体当降温或升温时将放出或吸收较多的热量。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水的热学知  相似文献   

10.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为100℃(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固(结冰)时会放出热量;比热大、质量相同的物体当降温或升温时将放出或吸收较多的热量.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水的热学知识,这里举一些我在教学中常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1.单一物质吸热(或放热)例1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从50℃降低到30℃,放出多少热量?分析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吸=cm(t-t0)或Q放=cm(t0-t).本题属放热降温,故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液化”一节中提到露和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并做了粗浅说明。由于课本主要介绍的是气体在液化温度时的液化规律,所以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液化必须在达到液化温度时才能进行。这样,显然难以解释雾和露形成的原因。学生会很自然地提出疑问:既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温度为100℃且能放出热量,那么为什么水蒸气在低于100℃时会液化成露和雾呢?为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克服学生上述的思维障碍,我们在教学《液化》一节时进行了如下点拨:首先向学生指出:与汽化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吴泽球 《物理教师》2006,27(2):39-41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指在春天来临积雪融化时人们往往感到比冬天下雪时更冷这种现象.过去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下雪是大气中的水分凝固成固体要放出热量(融解热),所以感觉不冷;而化雪时水从固体变为液体要吸收热量,所以感觉冷.科普读物也是这么解释,直到今天还有不少物理教师在  相似文献   

14.
一定质量的煤,干时燃烧和湿时燃烧哪一种情况放出的热量多,或者说哪一种情况燃烧得更旺?许多人认为:由于水在炉子里能汽化成水蒸气,而水蒸气能和炽热的煤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湿煤比干煤燃烧得更旺。 干煤燃烧时的化学反应为: 湿煤燃烧时的化学反应为: 干煤燃烧时反应物是碳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湿煤燃烧时反应物是碳、氧气和水蒸气,产  相似文献   

15.
例1把手伸进100℃的沸水里,哪怕只有两三秒钟,也会被烫伤.但如果把手伸进100℃的空气里,放两三秒钟,结果会怎样呢?答案:只感觉到热而不会烫伤.当烘干箱或烤炉里空气达到100℃以上的温度时,往往为了拿放东西,有必要把手伸进去,却并不会烫伤手.这是因为,把手伸进去的时候,外面的冷空气附在手表面也被带了进去,形成一层保护膜,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直接接触手的空气不会马上达到100℃以上的温度.因此在两三秒钟内手不会被烫伤.但若把手伸入100℃的沸水里,手周围的气体股被水排挤掉,由于没有保护膜,10OC的沸水直接…  相似文献   

16.
成语与物理     
许多成语中都包含有物理知识. 扬汤止沸,意思是舀动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比喻暂时救急或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用扬汤的办法能使沸水不沸腾呢?主要是因为在用勺或瓢将部分沸腾的水舀起再倒回的过程中,舀起的水部分被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这些水  相似文献   

17.
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对“温度”、“内能”、“热量”容易相互混淆,如对“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最后温度高”,“温度很低的物体可能不具有内能”等问题,解答时解释不清,错误率较高.这些概念是学习中的难点,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在初学时必须搞清它们的本质和区别.  相似文献   

18.
1 测定酸碱中和热为什么要用稀溶液 中和热是酸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这里的稀溶液一般要求酸溶液中的C(H )≤1mol/L或碱溶液中的C(OH-)≤1mol/L.这是因为如果在浓溶液中,即使是强酸或强碱,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子,因此也不能完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着酸或碱的电离及离子的水化,电离要吸收热量,离子的水化要放出热量,不同浓度时这个热量就不相同,所以中和热的数值就不相同,这样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了.  相似文献   

19.
[例]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1个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问(1)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为多少?(2)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解法1] 讨论法。 无论是读数准确的温度计,还是不准确的温度计,其刻度都是均匀的。设温度计上每一个刻度表示1℃,则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上从20℃到80℃之间有60个刻度,而对应的实际温度变化为100℃-0℃=100℃,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华东版)第59页有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液化时放热.通过实验说明: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会液化,容器B的水温升高,说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