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张宁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1):F0003-F0003
一、易象思维与比兴手法的运用均借助于客观物质易象思维是对客观世界印认识的一种表现,因而它的表达无法脱离具体的物。如《左传·僖公十五年》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曰:“某卦遇蛊曰:‘干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雄狐喻晋君。蛊卦之象巽下艮上,杨伯峻注:“巽为内卦,自秦言之,代表本国;艮为外卦,代表敌国。秦为风,晋为山风经山上,故附会有落实取材之象。”此蛊卦之象以比喻的方式表现了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又如《晋》卦:康候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相似文献   

2.
易学界目前将清华简《筮法》诸例卦统称为数字卦(泛数字卦论),有的学者由此推论《左传》《国语》所录筮例乃伪造。但是,可以存在另一种解读范式:第一,《筮法》诸例卦并非整理形式的筮数,而是二元符号性质的例示卦(示数卦),因为存在泛数字卦论的反例,《筮法》第十三节"行"的卦局容纳两种相反数序,这说明《筮法》诸例卦不能统称为数字卦,而数字卦只能有一种数序;第二,马王堆帛书《周易》显示,阴阳符号画作"—""∧",在孔子研易之前已成传统,这佐证了《筮法》诸例卦之为二元符号卦的可行性;第三,在不能否定《左传》《国语》整体之真实性的条件下,去否定其诸筮例的真实性,说明泛数字卦论存在强大的刚性阻力,不可信。应该说,清华简《筮法》示数卦是先秦易学的一种高级形态,是爻象、爻群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焉"与"之"辨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别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4.
需卦揭示的是人生饮食之道,卦辞曰"有孚"曰"贞",其总则也。《彖传》曰"须",须训待,期待也,乃行以待而非坐以待。下卦三阳,爻辞曰"郊"曰"沙"曰"泥",其道也;上卦一阳二阴,爻辞曰"酒食"曰"出"曰"入",行其道也。卦分上下,各有所象,皆取其类;合则一体,以足其义。九五之阳为一卦之主,喻所待,即追求目标,上卦二阴围绕一阳,象征居所,喻所待方式,出则劳碌,求其衣食,入则栖息,养其精神,恢复体力,天明继续赶路,下三阳即其路。天下殊途,人或食其体力,或食其技艺,或食其心机,或食其灵巧。食其体力者劳作于野,辟土殖谷;食其技艺者奔走于郊,作巧成器;食其心机者运筹于宦途,学以居位;食其灵巧者往来于市井,通财鬻货。士农工商,殊途而同归。  相似文献   

5.
阜阳汉简《周易》在卦、爻辞的后边,保存了许多卜问具体事项的卜辞。这些卜辞并非没有价值,它反映了卜筮从先秦时期卜史掌握的正统地位开始流落民间,开始"切于民用"的演变趋势。帛书《周易》卦序排列,是从通行本卦序向纳甲筮法卦序演变的中间阶段,同样是筮法演变的重要环节,这对易筮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浙江卫视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吸引了大量观众.其实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都有不同的‘好声音". 1.上古时期的好声音:被现代音乐界津津乐道的上古"好声音",应该是一首情歌,姑且称之为《侯人歌》.《侯人歌》留下来的歌词只有短短的4个字:"侯人兮猗".侯即‘候",意思是,"那个等待的人啊."四个字中,实际能表情达意的只有"侯人‘二字,"兮猗"是感叹词.但是,就靠这两个字,《侯人歌》唱出了对爱人的殷切期盼,唱出了中国上古时代的‘好声音",成为上古音乐史中南方音乐,即所谓‘南音"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7.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8.
所谓"惯用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熟语的一种。常以口语色彩较浓的固定词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用其比喻意义,如‘开夜车'、‘扯后腿'、‘卖关子'等。"现把一些常  相似文献   

9.
《周易内传·发例》为王夫之晚年老成圆熟之作。在《发例》中,王夫之不仅精炼地陈述了他对《周易》长期研究的成果,而且批判了历代解释《周易》的各个流派,纲领性地总结了近三千年的易学研究史。一、关于先秦易学。对周易起源,王夫之提出四圣作易。他说:“伏羲氏始画卦,而天人之理尽在其中矣。上古简朴,未遑明著其所以然者以诏天下后世。幸筮氏犹传其所画之象而未之乱。文王起于数千年之后,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之心得,即卦象而体之,乃系之彖辞以发明卦象得失吉凶之所由。周公又即文王之彖,达其变于爻,以研时位之几  相似文献   

10.
《归藏》研究史上的两个根本欠缺是从来没意识到"归"与"藏"之异,没意识到八卦与帝的关系。"归"向本原,"藏"在休整。"藏"象在"坤以藏之","归"象应该在帝,帝以归之,《归藏》体系居首的应该是"帝-坤"体。论据:一是《周易·说卦》里"坤以藏之"与"帝"是连文关系;二是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所谓坤卦的繇辞;三是震卦附带帝象;四是《归藏·郑母经》之"郑(鄭)"古多简写为"奠",《祭统》里代指"帝"(郑州即帝州、中州),"母"象在坤,"郑母"当指示"帝母"、"帝坤"。解释了现有视野里有的旁证资料的难解之谜。《归藏》体现的帝本宇宙观在上古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教到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三首》中的《前出塞》,对其中的"列国自有疆",有的教学参考书中解释为"杀人也应当有个节制,各国本来都有自己的边界.有限,有节制.列国,一说'立国',建立国家……"有的干脆解释为:列国即立国、建国.  相似文献   

12.
《周易·说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说卦》的意义、《说卦》在《易传》中的位置、《说卦》形成之时代及其作者等方面 ,肯定《说卦》之成约于《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同时 ,其作者应为西周至春秋之筮官 ,孔子整理《周易》可能包括《说卦》在内。  相似文献   

13.
有些卦,如《乾》、《坤》、《谦》、《颐》、《震》等,《彖传》不解释卦形的结构。但每个卦的《彖传》都无例外地解释卦辞,逐句地甚至逐字地解释。有些卦,《彖传》解释卦辞和卦的图形结构相互联系,用卦形的结构说明卦辞,说明卦辞中“吉”“凶”的理由;另外一些卦,《彖传》没有把卦辞和卦形的结构相联系。有些卦的《彖传》解释卦辞,阐述了一些卦辞所没有的内容。就是说,解释卦辞只是被用来作为引子,借此导出《彖传》作者要抒发的议论;相当于《诗》“六义”的“兴”,在解释卦辞之后,说超出卦辞以外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表现了作《彖传》的儒家学者对《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陕西方言多说"礼轻人意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比喻礼物虽少,但情意却很重。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千里送鹅毛】"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1]《辞源》一:【千里鹅毛】"比喻礼物轻而情意重。"宋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十: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2]《辞海》【千里鹅毛】解释、举例跟《辞源》基本相同,引文、例句省略[3]。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千里送鹅毛,解释、举例综合了《辞源》和《辞海》亦省略[4]838。毛学河、倪文杰主编《现代成语巨典》【千里鹅毛】"从远地带来的极轻微的礼  相似文献   

15.
圣人观卦,非只观一卦一爻。复卦一阳始生,以归正迁善为义,正始归,善初迁,尚犹微弱,以无妄养之。无妄卦六爻皆遵无妄之义,初、三、五、上四爻,爻辞明言"无妄",象传六二言其"未富",九四言"固有之",也是无妄之意。虽皆无妄,然其居位不同,时势殊异,犹有吉凶之别。初九位正而处卑,"吉",六二居正而得中,"利有攸往",九五位尊而中正,"勿药有喜",此三爻都因居住"正",或吉利,或有喜,卦辞言"元亨利贞";六三失位而居内卦之极,无妄有"灾",上九不正而处外卦之穷,无妄"有眚",此两爻皆因失位不正而获"灾",卦辞谓"其匪正有眚";九四刚居柔位,也失正,但下据六三,上比九五,"可贞"补其过,所以"无咎"。  相似文献   

16.
<正>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中说"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本文拟就"岁"为何要"压",要"守",作一考释。一、"压岁钱"的名称和写法"压岁"通常写作"压岁"。但也有写作"押岁"的,据《汉语词典》(原名《国语辞典》):"旧俗除夕以糖果财物  相似文献   

17.
《易经》是一部卜以决疑的筮书。然而,其中有关"阴阳"即二分与对立的观念、思想却是俯拾皆是。文章通过对"—""--"符号与卦象中的"阴阳"、卦爻辞中的"阴阳"以及同一卦六爻辞之间的"阴阳"的考察,旨在对《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与思想有一基本的认知与把握,这对于思考《易经》在日后为何由卜筮之书上升为哲学之书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与外",是与表现事物的表和里、本与末相对应的一般性概念."内"指心、神、意、气、力,即精、气、神、劲;"外"指手、眼、身、法、步,也指筋、骨、皮.传统武术养生理论,根据内、外的不同部位、不同的生理作用和功能,逐步形成了武术养练过程中"以内养外"和"以外练内"的特征和规律,确定了武术体用健身理论中"内外合一"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释的"儒"包含两个义项:其一,"柔"义,致使人们误将儒者等同于懦者;其二,"术士之称",儒者在人类社会早期有重要的社会地位,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职能和地位不断衰落流俗,直到孔子提出"君子儒"才一改儒者败坏的风气,并把"君子儒"的思想贯穿到《周易.需》卦之中,借以引导后生人生观的构建和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20.
快乐的真谛     
有一次,某人让萧伯纳用最通俗最简洁的语言解释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的区别.萧伯纳打了个比方:"假如这里有半瓶酒,悲观主义者会唉声叹气说:‘唉,只剩半瓶酒了.'而乐观主义者则会兴高采烈地说:'看,还有半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