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文应该说真话,应当打开心灵的窗户,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文章才有味道,才能感动人。可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他们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的作文要么空话、假话、废话连篇,要么抄袭别人的作文,张冠李戴,文不对题。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时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谢淑芳 《学周刊C版》2010,(8):178-178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的作文要么空话、假活、废话连篇,要么抄袭别人的作文,张冠李戴,文不对题?由于学生对生活、社会缺乏感受,并没有想到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或对生活的领悟在写作中表达出来,所以,学生在作文中的所谓真情实感只是“为赋新辞强说愁”。  相似文献   

3.
吴祚稳 《湖北教育》2002,(17):29-30
人们将近两年各地的中考乃至全国高考作文通称做“话题作文”,即命题者从设计的“材料”中引发出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角度作文。然而,临场作文时,常有一些学生面对“话题”,要么觉得无话可说,要么说的不着边儿。为什  相似文献   

4.
齐光荣 《教师》2012,(1):76-77
平常和老师们聊天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学,越来越难教,特别是作文教学更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作文要么东拼西凑,要么死背范文,要么"无米下锅",要么有"米"不会下,要么不会开头……其实,要想学生学会作文,除了要学生勤观察、常积累外,教会学生怎样开头也至关重要,下面就小学生作文的开头谈自己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5.
祁尚森 《阅读与鉴赏》2007,(8):66-67,74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仍害怕作文,讨厌作文,提到作文就头痛。这一部分学生作文时冥思苦想,满脸痛苦。痛苦后的产物要么是干巴巴的豆腐块.短小而不精悍;要么是洋洋千言,却是废品一堆。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说:"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训练思想的涵义在于,"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作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来源;使人能找出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中学生目前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作文能够来源于自己生活体验的很少,很多作文要么是仿写,要么是胡编,要么是改写。这种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没有自己的感受,"创作"自然不成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是一项有目的的综合能力训练.但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总有一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当上作文课时,他们就会心里紧张,老师给出作文要求时,他们要么皱着眉头觉得无话可写咬着笔杆发呆,要么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由怕写作文转为喜欢写作文,并写出具有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现在中学生作文时普遍存在一种畏难心理,正如学生戏言: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作文时要么动笔无话可说,要么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文最宝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相待。可有的学生在作文时把作文仅仅看成是在‘做’文,习惯用公式化的语言去粉饰和图解生活,满纸都是假话、谎话、空话和套话。有位专家在武汉看了一个班的统考作文,50篇文章惊人的一致:扫厕所,洞堵住了,经过思想斗争,“我”用手掏了出来;再看《假如我是班长》,作为一班之长,我将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那些为感动阅卷者,无人性的让美满家庭横遭“天灾人祸”:要么父母早逝,要么兄妹重病,要么自身残疾……如此步调一致、习以为常的说假话、唱高调、抒虚情着实让人哭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下队到各学校听课,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要么字数不够,要么抄袭,要么文不对题,主次不分,要么文句不通.对此,我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杜绝以上问题,达到提笔有内容可写的目的呢?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熟悉生活,接触生活,观察生活,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才能使他们的真情自然流露,更有魅力.生活积累越丰富,作文时越容易从积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作文材料.相反,积累少了,学生作文时就要冥思苦想,感到苦恼,把作文当做一种负担,害怕作文.要丰富生活积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蒋利 《语文天地》2014,(9):60-62
有人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是愁眉苦脸,要么不知从何写起,要么就是作文质量不高,更有甚者,越怕写越写不出来,导致作文写来写去,丝毫不见长进。而就教师而言,作文课历来都由评讲为主,无论讲了多少篇作文,都得到一个深切体会是: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12.
写作时没有材料,没有语言,没有深度,成为当下困扰学生的难题。于是作文中矫情大于内涵,虚构大于真实,夸大大于质朴。要么作文中声声控诉,如韩寒般愤世嫉俗,哀叹世态,抨击时事,臭骂教育;要么无病呻吟,自顾自怜,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些文章只求快意宣泄,缺乏敏锐的思考、深刻的内涵,表面是个性张扬,实则是自我迷失。因此,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积累有价值的素材,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都感到很棘手,学生要么是无话可说、无感而发;要么就是说假话、说空话。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一、培养兴趣,从低抓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在不少学校还相当地普遍。所谓的“差学生”,大多指“学习不好”或“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写的作文——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推测——要么是语无伦次,要么是病句成堆,要么是东拼西凑,要么是假大空,总之不会好。——几年前,我就对这种说法持有疑议。一次,到某中学讲作文,使我变得愈加清醒。那次,我先讲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心里真正想说的话,然后出一道作文题《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15.
"文学源于生活。"这是文学理论界不争的事实,环顾时下学生作文,问题频出,要么无病呻吟、要么枯燥无味、要么矫情做作、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口号连篇……作文教学拨乱反正、归回本质,这是作文教学发展的本质诉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给予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把作文的训练当成是单纯的训练,不少一线教师还发表了诸如“套路作文”“技巧作文”等等之类的论文,其实从作文教学的程序来说,这样的“论文”往往忽视了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而且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学生则为作文而作文,要么就是胡乱编造,要么就是抄袭套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开头难.一篇好文章有个好开头,就像盛夏午餐有一杯清凉可口的饮料一样,能增强人们看文章的"食欲".有些同学的作文,开头时要么写景抒情、不着边际,要么空发议论、离题万里……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作文人题常犯的毛病,写出漂亮的开头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则金素材,半篇好文章",这是说经典素材对于作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典素材主要包括语言素材、情节素材、故事素材、人物素材等,有些考生在使用经典素材时,要么一字不漏地照搬照抄;要么寻章摘句,不得要领;要么游离主旨,牵强附会;要么随意改编,生搬硬套;要么若即若离,偏离精髓。这些都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经典素材运用得好,会给文章增光添彩。但如何运用,却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下面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可以说大多是“瞎子作文”。要么是瞎想,充斥文章的是虚假的违背生活真实与逻辑的情节;要么是瞎写,故事陈旧,媚俗老套。“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严重的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  相似文献   

20.
八、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3.我成了学生笔下的常客作文经常要写到人物,家庭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邻居家有婶子大娘、叔叔大爷,学校里有老师同学。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一下,便会发现,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要么长相,要么品德,要么言行举止,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区别;即便是双胞胎,也会有个性及其面貌上的鲜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