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逐渐改变传统教学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只注重实践,而淡化概念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概念教学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是初中数学中一  相似文献   

2.
一堂美术课要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目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哪些现象值得探讨?如在备课时,教师是否能把握好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知识容量与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性?在课堂上,教师是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课堂设置的  相似文献   

3.
"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是努力实现学生的先学,是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一次探索。在感受这种新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教学"是否会被"自学"代替?是否有适合每一位学生的视频?是否适合每一门学科?教师是否还需要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同时它又能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但是课堂提问的效果与教师课前是否作精心的教学设计有密切关系。提问设计和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问题的题意不明确课堂提问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题意清楚,要求明确,使学生一听便知道准备回答什么,从哪些方面去思考推理判断。例如试比较S与Cl的性质并解释。这个问题是要求学生比较S和Cl的元素性质还是其单质性质?比较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是从原子结构上上解释还是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去解译?这种问题,学生难以回答。另外口头提问时,句子不宜过长,转弯抹角不宜过多,不必做文字游  相似文献   

5.
1.课堂表现(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是否了解和接受教师期望他们在课堂上做些什么?(2)教师是否能把握和组织课堂上的教学和学习过程?(3)是否所有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都是必要的?是否这些材料和设备都能充分和恰当地使用?  相似文献   

6.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师中心论,但这种理论突出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难以使课堂真正实现民主化。后来,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生中心论,但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又过于民主化,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民主化就要做到:承认教师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高中教学基本上都是靠理论知识来提高成绩,而缺乏较多的实验和实践,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我认为要想使这种状况得以改善,就要从课堂改革上做起。国外不少教育理论,如布鲁纳“学科结构”与“发现法”原理、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思想等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自主性学习已经提出很久,但在农村高中要实施还是很困难。在课堂上教师要摆在什么位置,学生能否按照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时间怎么掌握?以下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望各位同行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课堂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那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迈进高效课堂的门槛呢?我个人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 成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征是“低起点,小步伐,多活动,快反馈”,其中的多活动,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数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放开思维,自主学习。随着教学教改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开放式教学、探索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而当前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在借鉴建构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方面做得怎样?课堂教学形式的活跃是否带来了实质上的效果?张莫宙先生就谈到一例,他在美国听了一堂“建构”课,教师很少说话,让学生自主建构,而实际上是“放任自流”的低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1.
瓶颈五:教师是按教学进度,而不是按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学,怎么办? 解决策略: 课堂要以学生学会决定教学进度和教学流程,课堂重心不是教师讲清楚而是关注学生是否学会.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度、设计讲课流程是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一般做法.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不是关心学生是否学会,而是关注教师是否讲清楚.所以,多数课堂是按教学进度安排教学,以讲清楚设计流程.这样做的效率非常低下.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它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理论基础,教学中不知使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活动;离不开教材的束缚,摆脱不开传统教学中"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头脑中缺乏学生自主活动的新概念,对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从讲台退居到"二线"心存顾虑;如何开发实施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实验已几年了,不少教师提出了一些疑问:我怎么现在不会教语文课了?难道我过去的方法都过时了吗?有的教师处于一种迷茫、无助状态;有的教师虽然了解一些新课程的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去落实。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呢?下面谈谈我学习新课程标准后的一点体会。一、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堂评价一节好课,以往我们常常是看教师的“讲”,现在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看学生的“学”,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体现;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充分有效;看…  相似文献   

14.
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核心主题,而要准确把握活动单导学的本质,首先必须弄清它与传统教学意义上活动的区别。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长期以来,我国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基本遵循的是学科的逻辑,在这种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形成的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成绩的高低,而不注重学生情感发展、价值观念建构以及能力提  相似文献   

15.
张四保 《辅导员》2013,(3):15-16
瓶颈五:教师是按教学进度,而不是按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学,怎么办?解决策略:课堂要以学生学会决定教学进度和教学流程.课堂重心不是教师讲清楚而是关注学生是否学会.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度、设计讲课流程是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一般做法。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不是关心学生是否学会,而是关注教师是否讲清楚。所以.多数课堂是按教学进度安排教学.以讲清楚设计流程。这样做的效率非常低下。具体体现是:1.部分学生完全通过自学能解决的内容.教师  相似文献   

16.
1952年,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哈佛大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课题的讲习班中首次提出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中国教育界在1984年把这一主张引入课堂教学理论中。而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传统教育工作者持反对意见;还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摸索: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工作?教师的课堂作用是什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以外语基础教学为例,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课堂话语的行为过程和价值依赖于"话语对象"的参与和一定的"语境"而实现.本文着眼于信息交流的效能问题.我校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英语后摄自主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中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课堂是否真正能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更好的语言习得环境呢?本研究通过对6名优秀教师的课堂话语分析,展示了教师如何设计教学话语、提问方式、反馈方法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环境进行教学理念、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江飞 《语文天地》2016,(4):29-30
语文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和组织,学生是在教师浓厚的文化底蕴引领下的课堂的主人。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产生了位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也罢,理念也罢,改来改去,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怎么上?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怎么学;二是教师怎么教。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育由于受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总是以教师为核心、考试为中心,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做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索然无味.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呢?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教材为中心为"活动"中心,必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下面谈儿点本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学生是否存在深刻的思维活动"应是评判一堂好课的核心标准。那么,教师如何执教,才能确保课堂教学中深刻思维活动的发生?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与学生有关的各种学习方式纷纷走进课堂,探讨这个问题就更有意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的实质是知识的"逻辑链"和学生头脑中"思维链"的相互匹配。教师能否掌控好这两根链条,实现它们的珠联璧合,是强化地理课堂思维活动的基本保证。一、"逻辑链"与"思维链"的功能与相互作用自然地理每一部分的知识都具有一条客观的、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