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是一个区域的文化瑰宝。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向前推进,文化生态的环境却在急剧恶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状态,作为传播文化信息的关键性社会机构,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探讨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魏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7):158-159,161
文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新兴、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加强对它的保护;同时分析了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了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并对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张梅花 《现代情报》2010,30(7):60-62
地方高校图书馆是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可以丰富图书馆的特色文献。泰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分为十类。泰州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传承下来的活态文化,也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明得以延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因素.吉林省作为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铸就了许多历史文明,传承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文化作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支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萨满文化是我国北方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北方各族人民历经时代变迁留存延续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大力扶持,萨满文化又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萨满文化对北方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经济的影响与推动产业价值链整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不断同化,萨满文化不断地萎缩、离散,处于正在消亡的遗存文化地位.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体现其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带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图书馆依托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传承工作的优势,探讨了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兰会晗 《科教文汇》2009,(28):228-2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以河南为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分析,从研究年代、文献分布、学科分析等方面梳理了3大文化机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急需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  相似文献   

8.
泉州是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多元文化的汇集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其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个,省级76个,市级170个,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发展泉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论述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开发价值,分析了其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模式和对策,以期对泉州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时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定时代、环境下一个地区文化精神的产物。兰州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保持我市文化独特性与多样性,构建兰州文化圈,增强兰州文化实力,实现兰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研究了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职责,探讨了图书馆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对于促进非遗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体现在保护中的作用及角色定位、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数据库建设3个方面。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对策的差异性方面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其文  刘俊杰  吴玉鸣  徐伟 《资源科学》2013,35(5):1104-1112
在分析广西国家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基于区域的视角,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民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类别,并考虑行政区划因素,建立6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三江龙胜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东兴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地活态整体性保护和传承.最后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规划和建设需要注意的6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浅谈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重阳 《科教文汇》2009,(14):18-18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地方大学应发挥大学文化教育功能,更好地维护民族的文化命脉,保护和传承民族本土资源。本文从教育的角度研究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地方大学保护与传承文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章关关 《内江科技》2009,30(2):37-37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角对民族传统体育之一的舞狮运动的存在现状进行讨论:认为舞狮运动的多元功能的文化属性符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以及对黄狮运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毕德强  孟桂荣 《现代情报》2009,29(11):105-107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对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职能给予了准确定位,充分论述了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五禽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亳州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中学校园对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内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良好品德,构建校园和谐。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科学、伦理、经济价值,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民族地区高校具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稳定的学生群体、现代化的先进设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优秀的高级人才优势,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荻 《中国科技信息》2014,(23):209-2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城市化进程的猛烈冲击下,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加大保护力度刻不容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为一种了新型的保护方法。本文探讨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璐  王华琳  陈昌洲  朱慧媛 《大众科技》2023,(4):189-191+151
藤县狮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内涵呈现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插图艺术作为信息传递工具,已成为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藤县舞狮文化与现代插图相融合,是提升现代插画设计所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所向。文章通过分析藤县狮舞和现代插画的发展,从藤县狮舞内容、色彩、风格等方面提炼文化元素,并提出应用于现代插画的设计方法,在为现代插画设计提供新思路的同时也弘扬藤县舞狮文化。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拓展,是特色文献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阐述了图书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意义及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