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新。”今天,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探新、创新.这是“三个面向”对学校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实现祖国四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呢?我以为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具体地说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启学生的创造心理.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是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开启学生的创造心理,犹如开启学生创遗意识和能力的源头,舍此.培养创造型人才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效必是甚微.开启学生的创造心理,首先是加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因素.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热地追求  相似文献   

2.
关于合理构建“两课”实践环节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两课”教学受着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关键是解决知、行统一 ,落实教育的实效性的问题。这就要求“两课”教学既要把基本理论讲深、讲透 ,使理论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 ,更要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 ,锤炼青年学生的思想和意志 ,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走科学正确的成才之路。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构建“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论基础“两课”实践环节是实践教育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 ,指导学生利用校内外资源 ,进行与成才有关的实践 ,锻炼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环…  相似文献   

3.
《学周刊C版》2017,(17):131-132
近年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作为教学重点出现在教学设计中。所谓创造性人才需要通过创造型教育来进行培养。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潜在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能力进行发掘,同时也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能力的发掘。虽然不可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成为创造型人才,但是教育者应当在学生原有能力的基础之上对其思维上、行为上的创新性进行开发和培养,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放手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形成自主的探究与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建构“讨论·探究·创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方法,并创造性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强化、深化和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造就新一代创造型人才。本文试谈己见,与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教育,乃至整个文化教育,讲究知行统一,讲究实践躬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把学习中获得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观念,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三个矛盾。第一,知与不知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是实现知行统一的必备条件。第二,信与不信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是实现知行统一的前提条件。第三,知与行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才能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常常出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学而不信,知…  相似文献   

6.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 ,这次改革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源泉 ,创造型人才成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曾有学者提出 :“创造教育必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1 ] 创造教育、创造型人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 ,争取高分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造成学生课业…  相似文献   

7.
“两课”教学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的过程,而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既有一般教学过程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两课”教学不仅受外界影响还要面临“信”与“疑”、“知”与“行”的矛盾。要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教师要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同时也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修养"课教学应抓住知行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认知水平与行为规范有差距、知与行相脱节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抓住“知”与“行”的结合,促进知行统一。一是在内容上抓住知与行的融合。要从“知”着手,注重解决教学内容和行为规范脱节的矛盾,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增强“知”的可操作性和对行为的指导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开设行为选择和行为训练课,促进学生行为得到规范,使行中显示着科学的理念。通过两方面努力,做到知中有行,行中寓知,知行相融。二是在形式上抓住知与行的对接。为…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现代科学教育提出的育人目标。创造型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实现在中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学习、构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近年来我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永红 《教育导刊》2004,(7):42-43,52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缺陷,教师习惯于扮演传授者的角色,教学过程趋于程式化、模式化,学生创造的火花得不到呵护.甚至被无情地扑灭。其实,小学生的创造欲、创造力是惊人的,就好比琴弦需要拨动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培养创造型人才。应当给予学生创新机会,挖掘创新因素,激发创新情感,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创新行为,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会创造”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是人们所关切的课题.为了迎接甘一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各国先进国家已把目光盯在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上,培养创造型人才则放在极重要的位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明确了我们的教育应着眼于大规模的培养现代化人才.“现代化人才的本质特征就是创造性,而创造力则是他们最重要的能力”,换句话说“现代化人才”就是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当前学校教学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的转变中,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强烈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强调学生的"服从意识"向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意识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美术教育必须将培养创造型人才,就要在教学思想上要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创造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特点。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人才。在英语教学中 ,我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情导思。在中国 ,从古代起就有许多教育家提出过很多好的教育原则 ,如“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等。在近代 ,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注重启发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而实际工作中 ,…  相似文献   

15.
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再到中学语文教学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转型,这是新的时代的、要求。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应定位在“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入口是“以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培养创造思维与创造想象能力”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重要内容;“全方位调动动机因素、情意因素以及智慧因素”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正确途径;“学习滋养法、讨论激发法、每天思考法、科研培养法”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科学方法;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还要把握“扬弃适应性,发展个性”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一、揭示化学学科内容的真“学科教学的使命就是向学生揭示人间的真、善、美,发展学生运用规律进行自由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展示学科内容真善美的过程。学科教学的真不仅是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性的要求,还指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教学内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术教育必须将培养创造型人才放在重要地位来抓,在教学思想上要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8.
定位: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   我们所说的“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目标和任务主要是通过语文课教学,使学生具备创造的基本素质,如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技能、创造道德、创造美感等。创造型教学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启发诱导性的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超群出众”的意义上实现人的创造性价值,达到创造力培养的目的。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强调的不是把学习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储存起来,而是拿去运用,去获得新知,一句话,也就是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增长创造能…  相似文献   

19.
郑世俊 《考试周刊》2010,(40):216-217
陶行知先生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严重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是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一大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的创造教育,它不仅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而且对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应当成为“创造型教师”,这是勿可非议的了。但是大学生应不应成为“创造型学生”,这个问题并不是不仅专是学生都认识得清楚的。我们认为大学生应当成为“创造型学生”。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三点肤浅看法。一、什么是“创造型人才”我们所说的大学生,是指我国高等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批批只讲读书,不讲创造,只学习知识,不重视培养自己能力的“知识型学生”。我们所说的“创造型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