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读韩雪新著《中州武术文化研究》(以下简称《中州》),让我有了再一次重新思考苌乃周的机会。在武术史上,历来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天下武术数中州"的说法。河南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武当武术以剑名闻天下,但是有没有拳或其他武术门类呢?它的武术体系又如何呢?武术界半个世纪的争论可以结束了。武术界17年的搜集、整理表明,武当武术博大精深,剑、拳、棍、枪、刀等18种武术各呈缤纷,门派多达100余个,仅武当拳就有500多年的历史,拳谱500余种。这是湖北武协副主席李太有在武当武术表演会上宣布的。武当武术源远流长,近以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为祖师。千百年的丰富、发展,使武当武术成为中国武术"内家"功夫的代表门派,与"外家"功夫代表门派"少林寺"齐名,在武术界素有\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但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3.
说来,我与武术结缘纯属偶然。七十年代后期,我才接触武术,在一次出访外国时萌发了让武术走向世界的念头。 1978年,我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在南斯拉夫从首都贝尔格莱德去海港城市斯普利特的路上,我们在一个小镇歇息时,蓦然看到一幅海报是介绍“功夫”影片的。当时,我油然产生一种思绪,心想怪不得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功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连国外的一个偏远小镇都有“功  相似文献   

4.
1500武术人助力祖击新冠疫情2020年1月29日,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的居家武术健身"倡议"热潮席卷全国各地,在海内外影响较大,在中国战疫的非常时期,掀起一股健康的武术运动风尚,给宅家锻炼的人们注入了强劲的活力。由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办,在"功夫易赛"平台上举行"居家武术健身"的倡议活动,各主要武术流派的名家、优秀传承人、世界冠军等1500人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5.
梁山是中华武术四大发源地之一,《水浒传》作为武术类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对后世社会生活包括武术影响深远。围绕《水浒传》和"梁山功夫"探讨"水浒武术文化"、"《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水浒武术"以及"梁山功夫"的概念界定和相关关系是进行水浒武术文化研究的前提,对于开辟武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共塑爱我中华,爱我国粹,拼搏向上的民族魂魄,由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国际武术文化研究院、中国武术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武术协会、武术世界网、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湖南功夫王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武当》、《搏击》等单位斥巨资倾力打造的"第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功夫电影明星李小龙。李小龙以武术和功夫电影成名,他对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是,从他生性好强、自强不息、自尊自爱、本色出演等方面来看,他身上有着一种"我能"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小龙,武术家、功夫影星,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创立截拳道与拍摄功夫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功夫热,并为中国武术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认为李小龙在武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截拳道所提倡的武术技能对当今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功夫剧是以真功夫和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的功夫文化电视剧,文章在对新功夫剧的概念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从武术传播学、电视剧学等理论角度出发,认为新功夫剧是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分析了新功夫剧《少林寺传奇》的成功之道,探寻出新功夫剧对武术传播的积极作用,认为新功夫剧可以传播并丰富中国武术文化、为国内外观众树立起真实的中国武术形象、丰富武术影视传播理论以及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有效扩大武术习练人群。  相似文献   

10.
提到武术.我的精神就要为之一振,就要想到功夫,中国功夫。这些年,中国的电影没少在国际上拿奖,但是真正打入国际影坛、令好莱坞都难以抗拒的却是中国的功夫片。中国的功夫片之所以所向披靡,是因为中国的武术招法甚多,不似“老外”仅只三拳两脚。  相似文献   

11.
功夫网络游戏与武术文化为双向互赢模式,一方面,底蕴深厚的武术文化是功夫网游创作与升级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功夫网游是武术文化得以表达和传播的有效平台。玩家通过功夫网游这一文化传递的"信使"可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们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武术思维。基于科技造成武术文化流失的大背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功夫网络游戏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与传播功能做了分析,结果认为功夫网游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传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表达主要通过古代器物、服饰、建筑等武术元素以及亦幻亦真游戏情境的设置;其主要传播功能包括传播武技、传承武术精神、传播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国功夫的明星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武术在世界的传播,功夫明星们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通过功夫电影,使更多的人认识武术,了解武术,喜爱武术。不仅将武术推上了世界的大舞台,还促进了中国武术在国内的繁荣。所以,功夫明星们凭借他们在武术上的成就,积极地影响着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举证法,对李小龙、李连杰两位功夫明星对中国武术在全世界的发展中做出的贡献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乔超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15-16,8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功夫电影这一社会现象。分析了观众在明知电影功夫是虚幻的武术时,却依然对功夫电影趋之若鹜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功夫电影提供了展示功夫能力的幻想,使“本我”得到释放与心灵得到满足。“我能”在现实世界中受到限制,却在功夫电影世界中得到完美展示。  相似文献   

14.
功夫,国人一般称之为"武术",这项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国人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如今随着全球文化的交融沟通,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了解到了"功夫"的魅力。在这其中,银幕"功夫女王"功不可没。无论是有功夫底子,还是从未接受过武术训练,为演出而从蹲马步学起的半路出家,哪怕是在特技效果开路的功夫片中,这些打女们最终所呈现的飞踢、后空翻等动作,或优雅或惊险或流畅或刺激,总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成为弘扬功夫文化的美丽代言人。  相似文献   

15.
车行鄂西,开离武汉六七个小时,临窗眺望,眼前便是郁郁苍苍、云雾缭绕的武当山。 武林有谚:北宗少林,南尊武当。有关少林、武当功夫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近二十年来风靡华夏,少林和武当仿佛中华武术双峰并峙的两座丰碑。可是,与少林功夫相比,武当功夫在现实中的传播与发展总是显得脉络不那么清晰、系统不那么完善。在大多数武术爱好者心中,虚虚实实的武侠文学与真真假假的野史传说,往往是构成武当功夫民间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便如这眼前云雾缭绕的武当山,既神秘,又模糊;既宏大,又缥缈。 同样,我也是带着神秘感和好奇心造访武当。经武当武术协会主席蓝继云先生、武当山经济特区武术局陈正春局长等专家的介绍,加上几天的实地考察、采访,我逐渐了解了武当功夫大致的传承与内涵。总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博文 《中华武术》2000,(1):15-15
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卓越成就,在武术界无与伦比,追随者甚多。在进入 2000年的时刻,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研究、书本等又将昂然踏进21世纪。 在深切怀念李小龙逝世20周年的时候,香港武术界、牙买加太极拳协会及李小龙俱乐部,共同举办“21世纪李小龙功夫武术大赛”,旨在让学习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年轻运动员能一展所长,以认真的态度互相学习、切磋武艺同场竞技。大赛于1999年12月 17日,在香港李小龙俱乐部举行。大赛设最佳李小龙功夫武术运动员奖、最佳武术指导将、最佳两节棍奖、最佳散手组合奖及最佳形态奖。21世纪李…  相似文献   

17.
《功夫熊猫》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功夫(武术)"与"熊猫"是中国文化的标示,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中众多的武术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点,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吸引力所在,因此,首先获得了国际传播的成功;其取材于中国元素,以武术为核心内容,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使之顺利跨越国界,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可以认为,该片是传播中国功夫的武侠片。虽然该片并非完美无缺,但这一在国内外均能获得成功的普适性案例启示我们,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该融合国外经典的文化元素,而且其传播圆心不一定要完全在国内,而应该是多元的。海外的传播之源可能会成为推动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林大会"使传统武术的部分拳种进入了主流电视媒体,这是武术传播的质的飞跃。但需要明确:"武林"不等同于"武术界";"技击"不是武术的核心;武术文化传播的动因是"神秘",而不是"真实";武术功夫的精粹是"套路"与"和谐",而不是"格斗"和"对抗"。武术电视中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中存在"二律悖论",在传播过程中要讲求武术的"品格"和节目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03年9月9日,邯郸禅武功夫研究会在肥乡程寨禅武功夫学校隆重成立。研究会宗旨是联系国内外有关武术门派,弘扬优秀禅学武术。王志海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