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永涛 《武当》2005,(9):38-38
先说李小龙,他的功夫究竟如何?很难置评,因为毕竟大家所熟悉的,大都是电影或道听途说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功夫电影经由李小龙迈入一个全新时代,而香港功夫电影文化自身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又为李小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文化温床.文章运用文献法、文化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追溯香港功夫电影的由来与演变历程,旨在全面解读李小龙的功夫对香港影视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在诠释香港功夫影视文化的精神意涵基础之上,阐释香港影视文化对李小龙个人的反射性作用,进而更好地论证李小龙与香港功夫影视文化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侯胜川 《武当》2009,(8):1-1
“功夫”一词响誉世界,得益于李小龙的影视作品推广。至今,很多老外仍然对“功夫”情有独钟。事实上,中国的“功夫”一直被神话所笼罩着,即使在文明程度如斯的今天,功夫依然没有脱去“神”的外衣。人们提及“功夫”,顿觉满纸江湖,令人回味无穷。霍元甲拳打俄国大力士,一雪“东亚病夫”之耻;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中凌空一脚踢断上海租界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匾,打的西洋武士跪地求饶……。功夫的民族“国粹”特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每每提及此处,无数国民无不血脉贲张、手舞双拳——“功夫”理当如此。  相似文献   

4.
博文 《中华武术》2000,(1):15-15
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卓越成就,在武术界无与伦比,追随者甚多。在进入 2000年的时刻,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研究、书本等又将昂然踏进21世纪。 在深切怀念李小龙逝世20周年的时候,香港武术界、牙买加太极拳协会及李小龙俱乐部,共同举办“21世纪李小龙功夫武术大赛”,旨在让学习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年轻运动员能一展所长,以认真的态度互相学习、切磋武艺同场竞技。大赛于1999年12月 17日,在香港李小龙俱乐部举行。大赛设最佳李小龙功夫武术运动员奖、最佳武术指导将、最佳两节棍奖、最佳散手组合奖及最佳形态奖。21世纪李…  相似文献   

5.
刘楠 《精武》2009,(1):52-54
李小龙在碧眼金发的洋人眼里,是中国功夫的灵魂人物。李小龙在国人心中,是中国功夫的骄傲。中国功夫因李小龙而名昭寰宇,李小龙因中国功夫而享誉全球。李小龙暴风骤雨般的拳脚风采我们在银幕上早已领略,然而有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呢?透过小龙的嘉言,我们或许能解读真正的“自信绅士、功夫大龙”——李小龙。  相似文献   

6.
1965年李小龙回香港的时候,我有幸拜会了他。那时香港人对李小龙的武功还不怎么了解。尽管当时他的电影已数次打破票房纪录,但由于他很少当众表演功夫,因此他的影迷们经常怀疑:李小龙的功夫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7.
尹蓉  陈新雄 《体育科研》2016,(5):62-65,76
成龙的功夫电影在继承李小龙式武打片后,又创造了中国武打片的新样式。成龙的功夫是从戏校中学来的,所以其功夫电影中的“打”与中国戏曲武戏的“打”关系密切,显示出杂糅百家、趣味盎然的风貌,其结局也具有戏曲大团圆的特点。成龙将戏曲武打技巧搬上大银幕,使“打”在新时代和跨国际中不断发展,这对未来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精武》2007,(1):65-65
周星驰拍了一部电影叫《功夫》。主演《功夫》之外,他喜欢练功夫。练功夫之外,周星驰崇拜李小龙的功夫。崇拜李小龙的功夫,周星驰便用心演绎功夫。演绎功夫后,《功夫》又让周星驰获得了意外的功夫。……其实,周星驰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功夫。  相似文献   

9.
2003年6-12月,时逢“功夫之王”李小龙逝世三十周年。为隆重纪念李小龙,在李小龙曾经旅居多年的美国西雅图,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时半年之久的“李小龙收藏家展览会”(The Bruce Lee Collectors Exhibit)。  相似文献   

10.
李香凝(Shannon Lee)是国际功夫巨星、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的女儿。1973年7月,她那叱咤风云的父亲在香港猝然辞世时,李香凝年仅4岁。 1993年3月31日,李香凝的胞兄——李小龙独子李国豪(Brandon Lee,1965.2.1~1993.3.31)在拍片时意外中枪身亡。此后,全世界的功夫电影观众和东方的制片商们都将目光的焦点投向李香凝——这位李小龙惟一健在的血脉传人身上。这一年,李香凝刚满24岁。  相似文献   

11.
杭东 《武当》2014,(11):36-37
李小龙是世界武道变革之先驱,是武术技击家、功夫电影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影视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李小龙通过电影,把中国功夫传遍了整个世界。因此,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文明 《精武》2005,(6):26-27
李小龙年纪轻轻,便已功夫精绝,许多人感叹他是不是得了秘笈,于是他的训练方法也就成了众多功夫爱好者的追求。笔者根据李小龙的训练日记“复制”了他的训练方法,以供截拳道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澄宇  健翔 《中华武术》2004,(8):9-11
1973年7月20日,伟大的功夫巨星李小龙与世长辞。给全世界热爱他的无数影迷、功夫迷留下无尽的遗憾。英雄猝然远去,传奇经久不衰。这位曾叱咤国际影坛和武坛的青年截拳道宗师,从此成为永恒的偶像。三十多年来,李小龙热潮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4.
李小龙,武术家、功夫影星,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创立截拳道与拍摄功夫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功夫热,并为中国武术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认为李小龙在武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截拳道所提倡的武术技能对当今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演:陈国坤、寇振海、于承惠武术指导:马中轩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斥资5000万拍摄的5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将在奥运会前夕与观众见面。该剧讲述了功夫巨星李小龙的生平故事,由扮演电影《功夫》中斧头帮帮主的陈国坤饰演李小龙。《李小龙传奇》已被央视列为重点推荐剧目,从2008年初开始,央视将在全国邀请大批李小龙影迷,并举行相关活动,为该剧预热。  相似文献   

16.
袁康就 《武当》2004,(8):28-29
关于生死问题,对于一个已经穷究生命意义和实践了生存价值的“得道”者而言.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庄子可以面对妻子的逝世“鼓盆而歌”.老子叫人去掉“吾身”便能消除生命中的一切“大患”。李小龙的功夫,通过几套震慑人心的电影的展示,在技术与智能、觉悟与实践之间,似乎看到了话语的句号,尽矣。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妃60年代中期至今,世界各国出版、发行的有关李小龙的书籍与刊物可谓浩如烟海、洋洋大观,如同七彩璀璨的万花筒般,琳琅满目、光华四射,从千百种角度折射出李小龙——这位一代功夫巨星的传奇人生、卓越武功、博大哲思与恒久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今天,对于李小龙(中文本名李振藩)的误读,依然还在继续。最典型的误读就是简单地将李小龙看成是一位普通的功夫电影演员,因此其所有成就仅仅只是电影宣传夸大的结果,不过如此。那么,这就是事实的真相吗?答案肯定只有一个字:否!  相似文献   

19.
2003年6-12月,时逢“功夫之王”李小龙逝世三十周年。为隆重纪念李小龙,在李小龙曾经旅居多年的美国西雅图,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时半年之久的“李小龙收藏家展览会”(The Bruce  相似文献   

20.
名震世界的截拳道创始人、“功夫之王”李小龙,不但拥有超卓的武道造诣、深厚的哲学修养,更拥有着博大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