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兵桥 《华章》2007,(1):135-136
本文阐述了明清园林艺术兴盛的原因,明清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及明清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林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了富有东方特色人文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在世界园林艺术大观里,中国的建筑和园林艺术无疑是一朵奇葩,将富含东方美的艺术法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审美情趣尽情的展现,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也将继续为全世界的建筑和园林艺术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园林艺术是一种灵感与技能的结合,是一种配合城市环境,充分利用园林技术,创造一定的自然美的工艺。园林艺术让我们在领略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4.
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的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的理论根基.在各类建筑中,中国传统民居园林艺术设计最为完全,深刻地体现了道家思想.它的设计精神为未来研究与自然和谐的建筑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空间艺术因其独特的现实体验性,在诸多传统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其艺术表现与道家时空意识的影响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老子有无相生的空间观与虚实结合的园林艺术辩证法,以及“唯道集虚”的时空观与园林重虚贵无的空间艺术。道家哲学不仅是中国哲学中最具有时空意识的流派,更在美学层面为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创构提供了理论依据。空间表现、“道”与“意境”在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视域内成为相互关联、交叉影响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一流作家,自然美、真率美和旷达美是其诗文美学特征的主要方面。陶渊明美学思想的主要源头在道家,老庄的自然观、求真贵真思想和天地赋命的旷达情怀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而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则实践了道家的美学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受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的影响,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受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江南古典园林强调自然景观要素,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芙境界。  相似文献   

8.
侯艳 《教育与职业》2006,(36):106-107
道家在艺术美、人格美与自然美领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具有自由性的特征,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主张自然无为,尊重个性,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文章从道家美学的视角出发,提出当代语文教育应当追求学科自身的自由创造精神,这样,语文教育才能够在创新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儒、道、佛、禅诸家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影响最大的是道家精神。道家精神对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崇自然之美,既自自然然,不事人为造作,又表现优美的自然风貌;二是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相似文献   

10.
道情是道教弘道宣教的一种艺术形式,宋元明清以来在中国社会颇为流行。通过对《庄子叹骷髅》道情文本及其与全真道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到《庄子叹骷髅》道情的题材和思想内容直接来源于先秦老庄道家的著述。《庄子叹骷髅》宣扬的是老庄道家思想,是金元时期以道情的题材来演绎道家思想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同性恋蔚然成风,笔记、小说十分发达,因而涌现了众多的男风小说。以《弁而钗》、《宜春香质》为例,通过细读文本、对比不同文本,从文本价值期待及叙事操作等角度,探讨明清时期以男子与男子之间的爱情为题材的男风小说中温文尔雅、情意绵绵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长达540多年的时间里,山东杂剧和传奇剧作在典雅与通俗的语言风格上,分别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二者还形成了迥然有别的主导风格,即明清山东杂剧语言以通俗本色为主,传奇语言以典雅绮丽为主。不同的主导风格倾向根源于二者所汲取的文化基因有异,明清山东杂剧更多地接受了崇尚俚俗的平民文化滋养,而明清山东传奇主要是承续着以雅为美的贵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几乎都是以科举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团圆形式结局,缺乏悲剧精神.在当时封建社会渐趋没落,程朱理学束缚严重,科举弊端日见明显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大团圆形式明显存在着思想艺术缺陷.  相似文献   

14.
《桃花扇》的故事情节以史为据,但作者孔尚任并不是单纯记录历史,而是把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完美结合:当年真如戏,今日戏如真,以史鉴今,使这部剧作成为历史剧的典范,明清传奇的杰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发生变性的原因主要有:遭遇突发事情而变性,大病后而变性和因孝亲行善的阴德果报而变性几种。对变性人的记载,魏晋和明清时期较多,而唐宋元时期相对较少;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变性人现象的记载显得较为简单,而明清时期记载的相对较为具体而详细;对变性人的态度,明清时期较魏晋时期的舆论更为开放,也更为人性化。相对于魏晋时把变性人现象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明清时期更加关注人性本身。  相似文献   

16.
明清情欲美学是明清小说的思想基础,明清小学是情欲美学的审美体现。明清小说主题的批判性与悲剧感的深化,审美地表现了封建体制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激化。  相似文献   

17.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漕运对徐州的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漕运的畅通促进了明清小说和地方戏曲的传播,明清时期徐州兴盛的科举教育、繁荣的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也都与便利的漕运密切相关。明清时期漕运对徐州地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徐州运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女扮男装”形象身上兼具了“阴柔美”和“文人化”两种气质,符合女性“文人化”和男性“女性化”的审美需要。当两种倾向发展到明清时被普遍接受,也有其深层的原因。随着两种倾向的发展,“女扮男装”故事到清时也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但传统的性别意识,性别角色又影响了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的故事演绎和形象描摹。  相似文献   

19.
广西本土人才萌生于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明清时期广西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一批广西人才在全国斩露头角。但是明清时期广西人才在地理分布上很不平衡,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明代到清代,桂北的人才优势地位由于桂东人才的崛起而逐渐削弱,原先曾是人才空白地带的桂西也出产了大量人才,广西人才的分布呈现出由点的集聚向面上铺开的趋势。明清时期广西人才分布的这一地理演变是广西政治、经济、教育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涉及并影响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亳州山陕会馆建筑的整体建筑布局对称性、空间秩序美及雕饰内涵育人性等是儒家思想潜在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儒家"中和"思想是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文化特色形成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