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怎样确定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小桔灯》有什么难点?粗粗一看,似有若无;细细一想,不难发现:①文章写的是小姑娘的故事,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既然用“小桔灯”作标题,为什么写小桔灯的文字那么少?有人说“小桔灯”是本文的线索,小桔灯的文字这样少,能称之为线索吗?②小姑娘为什么说“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胡大夫就会来?胡大夫和她们家是什么关系?作者写这一点意图何在?③小姑娘年方八、九,未谙世事,为什么能够说出“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而且“我们大家也都好  相似文献   

2.
怎样确定这一课的教学难点? 《小桔灯》有什么难点?粗粗一看,似有若无,细细一想,不难发现,文章写的是小姑娘的故事,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既然用“小桔灯”作标题,为什么写小桔灯的文字那么少?有人说“小桔灯”是本文的线索,小桔灯的文字这样少,能称之为线索吗?小姑娘为什么说“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胡大夫就会来?胡大夫和她们家是什么关系?作者写这一点意图何在?小姑娘  相似文献   

3.
《小桔灯》是老作家冰心五十年代的精品佳作之一。仔细地阅读与品味,眼前会出现一个小姑娘。瘦瘦的苍白的脸微笑着.站在黑暗的山路上.手里拿着一盏闪烁着桔红色光的小桔灯.灯照人.人如灯.熠熠发光。小姑娘姓王.无名.是作者抗战胜利前夕访友偶遇的小女孩。作者与小姑娘只有两次匆匆短暂的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冰心所著的《小桔灯》一文,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朴素清新的语言隽永含蓄,突出了中心,深化了主题 (一)小姑娘弱小的外貌与高贵的精神。最初我见到的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非但貌不惊人,而且简直有点寒伧。然而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话时竟安慰我似的,显得很镇定,做小桔灯时“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表现得非常伶俐,最后送我走时“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按到我的手  相似文献   

5.
循循善诱,鼓励探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以往“讲师”的地位,自觉地扮好“导师”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质疑,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洞悉深层涵义,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作家冰心的《小桔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学生会质疑:小桔灯的光照不了多远,又怎么让“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呢?是否矛盾?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把小桔灯与小姑娘联系起来考虑,就会知道,小桔灯其实  相似文献   

6.
×××同学问:《小桔灯》写的是小姑娘的故事,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既然用“小桔灯”作标题,为什么写小桔灯文字那么少?要知道作者为什么用“小桔灯”作标题,就要先知道“小桔灯”有什么含义。我们知道,一件小东西,一件小事,如果含有某种意义,往往能给人以启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桔灯,从形式上看,是一件小东西;从课文内容看,写的是一种小事情。那么,这件小东西,这件小事情有  相似文献   

7.
(一) 《小桔灯》是著名作家冰心在一九五七年一月九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叙事散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少年儿童都忙着购置鞭炮:结扎灯笼,准备和大人一起幸福地欢渡佳节。与青少年知心贴意的冰心同志,在《小桔灯》里,用平易简明的文字,记述了发生在十二年前春节前夕的一件往事。这份珍贵的春节礼物,立刻受到了广大青少年以及长了胡须的“大孩子”的欢迎。作品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平易的文字、真切的情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直到今天,这篇优秀散文仍象灵巧的小桔灯发出的桔红的光,在读者心头闪(光夭),使人受到鼓舞,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百花园     
语文教学与手工制作在进行《小桔灯》一课的教学时,我给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按课文的提示制作小桔灯。第二天上课,我对制作精巧的学生提出表扬,对制作不理想的学生帮助分析原因。有的小桔灯用棍挑时向一边偏坠,说明读课文时忽视了“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中的“相对”一词,或是穿桔灯麻线长短不一;有的小桔灯,点燃后却烧着了麻绳,说明忽视了“短短的蜡头”中的“短短”;有的小桔灯不够亮,说明忽视了桔碗是桔子“一大半”。由此,学生总结出:读课文不细,做小桔灯不认真,这样做出的小桔灯是不能“照你上山的”。然后,我又…  相似文献   

9.
灯“心”     
一盏小小的桔灯,仅照方寸之地;一个小小的孩童,袒露一颗纯洁的心。黄桷树下破陋的小屋中,小姑娘的勇敢、纯洁、乐观和她对光明的向往,就像那盏小小的桔灯,微微之光,却照亮了崎岖坎坷的成长之路,指引了生命里没有标出来的航向……  相似文献   

10.
看到“大学生应如何尊重生命,承担义务”这个主题,我想起了已故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小桔灯》。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她的母亲病了,父亲因为革  相似文献   

11.
初中第二册     
《小桔灯》是我在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短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所以我在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春节,也讲到春节期间常见到的“灯”。文章的中心事实,就是后面从“我的朋友”中说出的:“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着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  相似文献   

12.
    
2050年的一天,金色的阳光洒遍大地,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小路两边是绿油油的庄稼。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我,心情特别舒畅。今天,报社的总编辑交给我一项特殊任务。采访以前出现在冰心《小桔灯》里面的小姑娘一家。我曾为《小桔灯》里的小姑娘和她母亲、父亲的命运担忧过,谁知今天居然能够去采访他们一家。沿着蜿蜒的小路,我来到了那棵大树旁。“小姑娘”家的地址仍没有变,但破矮的小房子已经变成了一幢新楼房,红瓦白墙,宽大的庭院里种着各种花草。牵牛花爬满了篱笆,丝瓜藤绕满了藤架……我推开了栅栏门,正好有人从房里走出来,乌黑的头发,…  相似文献   

13.
对《小桔灯》这篇课文的讲授,可以从人物分析入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写作。一、找出主要人物,以弄清文章情节结构,对于记叙文的情节结构的分析,应从人物入手.因此,在学生课前预习了《小桔灯》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人物,这是教学中的第一步。在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文中的人物是“我”和“小姑娘”之后,就由学生复述《小桔灯》的故事梗慨,  相似文献   

14.
“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透过小桔灯那朦胧的光,小女孩似乎看到了幸福就在不远处——喜欢冰心在《小桔灯》里描述的心境。告别亲人朋友,告别新婚8天的丈夫,来到云南佤山,为的是用自己的爱心点亮山里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相似文献   

15.
冰心的《小桔灯》与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比较,写作时间不同(前者1957年,后者1977年);题材不同(前者写小姑娘送我“小桔灯”,后者反映驿路上的“无主人”的小屋),反映时代不同(前者是抗战时期,后者为解放之后),但手法相近,艺术上有共同之处,可谓“异曲同工,各领风流”。 (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俗话说“做人要直,作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情节一览无遗,味同嚼蜡。只有迂回曲折,才委婉含蓄,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贵刊"教学答疑"专栏内容丰富,解决疑难不少,极受欢迎.初中课文《小桔灯》的行文线索,有的参考书说是"小桔灯",有的说是"我对小姑娘的感情",请问哪一种说法对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3期49页上,刊登的王学东同志对《小桔灯》一文中人物称代的看法,我对其有不同的理解。王学东同志认为——“小姑娘”答话中的“tā”改为泛指的“他”,其理由是文中“我”与“小姑娘”对“胡大夫”的称代不统一,一个用“他”,一个用“她”,按《现代汉语词典》对泛指的都该用“他”。笔者认为不然,我认为这正是冰心同志用词  相似文献   

18.
春节的记忆     
关于春节,我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段记忆都似颗颗璀璨的珍珠,在我内心深处闪耀。春节的灯我很小的时候,家里还没有装电灯,平日里只点一盏小油灯。到了春节,虽然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不同。那时会点一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能悬挂起来的油灯。灯上还有一个可以调节亮度的旋  相似文献   

19.
《小桔灯》,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指文中的小姑娘):“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相似文献   

20.
《小桔灯》是我在 1 95 7年 1月 1 9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短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 ,所以我在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春节 ,也讲到春节期间常见的“灯”。文章的中心事实 ,就是后面从“我的朋友”口中说出的 :“去年山下医学院里 ,有几个学生 ,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 ,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 ,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故事就用了重庆郊外的歌乐山作为背景。抗战期间 ,我在那里住过四年多。歌乐山下 ,有一所医学院 ,我认识这学院里的几位老师和学生。上山不远有一块平地 ,叫做莲花池 ,池旁有一个乡公所 ,楼上有公用电话 ,门外摆有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