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课题和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取得学术成果的重要条件,但其本身不是学术成果,不能直接用于高校教师职务晋升的科研评价。不考虑课题、经费与学术成果的性质差异,将课题、经费一同纳入高校教师职务晋升的科研成果量化评价体系,极易导致一系列消极影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高校学术活动的健康开展。在这样的意义上,我国高校教师职务特别是部分学科教师职务晋升的科研水平考核确有必要根本改变现行的量化考核体系,将重点聚焦于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为此,高校必须建立教师职务晋升学术成果评审专家库,必须高度尊重专家意见,确保高校教师职务晋升的学术性、严谨性和程序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职务晋升,在形式上表现为专业技术职务由低级上升到高级,在本质上表现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实现较大程度的跃升,能够适应更重要的专业技术岗位要求,承担更重要的专业技术责任,履行更重要的专业技术义务.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职务晋升已经基本形成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但在实际评价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开展高校教师职务晋升评价,需要合理确定学术成果的类型和规格,确保高校教师职务晋升评价起点合理;优化定性评价及量化评价方式,使其最大限度地释放“正能量”;建立适应特殊情况需要的“代表作”评价,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着力将教学学术评价置于扎实的年度考核基础上,“硬化”考核的内容与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以来,我校的职称评定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各级职务教师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然而由于职务定额的限制,必然有一批老同志未能及时得到晋升,而年青的博士毕业生又逐渐符合任职年限,再加上我国现行的工资制度是与教师职务紧密相联的,只有晋升了职务,才能提高工资,形成了“千军万马过  相似文献   

4.
建立独立的专业职务晋升制度,对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幼儿园园长专业职务晋升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民办幼儿园园长缺乏专业职务晋升的机会和动力;幼儿园园长专业的特殊性不能体现;公立幼儿园园长专业职务晋升渠道狭窄并缺乏可持续性。未来幼儿园园长专业职务晋升制度的改革思路包括:完善体现幼儿园园长专业性的职务晋升系列;解决民办幼儿园园长专业职务晋升问题;做好由教师专业职务向园长专业职务转变的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综合性高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体验的实证调查,呈现了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的现状。结果表明,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相对较高,其中师资队伍满意度最高,专业发展满意度较低,组织互动满意度最低,管理制度、课程教学和条件保障三个维度的满意度处于居中水平。具体而言,教育博士研究生对导师的学术水平、能够获得的学术指导、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前沿性、专业图书资料和教学设施等硬件资源非常满意,而对课程种类丰富性、实践领域教师/导师比例、实践研修基地建设、学院组织的生生交流活动、学校毕业论文要求、职务和职称晋升等方面不甚满意。因此,本研究建议: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多渠道课程资源整合;适当提高实践领域教师比例,加强实践研修基地建设;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加强对教育博士研究生的组织管理;丰富毕业考核形式,促进教育博士研究生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决定于学术成果的质量。学术代表作评价是有效判定晋升申请者的学术水平是否达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要求的重要方式,其具体内容涵盖学术代表作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两个基本层面。有效减少学术代表作评价误差,不仅需要评审专家确实学有专长以及具有较好的学术良知,而且需要有相应的制约机制为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工》2014,(6):26-26
引进海外人才。先后聘任8位海外知名学者担任二级学院院长。从欧美名校引进150多名海外优秀博士,占教师总量的24%。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改革教师职务聘任办法,所有中青年教师申请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备半年以上出国学习经历。目前,具有半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在岗教师60%以上。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职务聘任中的科研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科学的评价理念.学术评价的属性和大学的组织目标决定了大学教师职务晋升中的科研绩效评价应以有利于教师开展原创性研究、推动学术进步为目标.只有把研究质量作为主要的晋升标准才有利于研究质量的提高,科研绩效评价应以学术质量评价为主.与定性方法相比,定量方法在学术质量评价上存在理论上的局限性.科研绩效评价的过度定量化有悖于学术自由,更无视大学教师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南开大学在今年的学术成果评定和职务晋升中,将实行“代表作”制度。推行这项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学术成果评定机制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南开大学规定,今后的教师职务晋升评定,每一位申请人必须提出能够代表本人学术水平的一部著作或两篇论文作为“代表作”,并就其涵盖的学术范围、选题性质和学术意义,以及学术创新和综合评价作出具体说明,提交学校“教授会议”评议。“教授会议”对于申请人的“代表作”进行不记名评议,如否定意见超过半数,申请人即失去参评资格。南开大学有关人士认为,此项制度可以进一步发挥教授在教师聘…  相似文献   

10.
198 5年 ,我校开始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使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进入一个有序状态。但是 ,由于任职年限的要求 ,一批任职年限较短、学历及学术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不能及时地晋升到相应职务 ,也不能走到学科带头人的岗位。 90年代初 ,我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已认识到这一点 ,故决定对少数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破格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有关规定1 .根据某些重点学科的岗位需要与可能 ,由学校确定允许破格晋升高级职务的学科与职务岗位。2 .任现职以来 ,承担国家攻关课题或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且累计科研基金数额较大可不受学科限制。3 …  相似文献   

11.
博士是学术职业的后备人才,博士对学术职业的认可度及其教育质量对于学术职业的发展和提升来说至关重要。从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得知,大多数博士对于学术职业有较高的认可度;学术研究是辛苦但却值得的,大多数博士在博士教育期间学术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观点和学术灵感对于学术研究非常重要;导师应该在博士教育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5所研究型大学的1616位在读博士生、619位博士生导师在国外研究或学习的时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际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代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是对当代博士生培养活动及其效果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判,它集中体现于博士学位获得者原创性知识贡献评价、学术研究素养评价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评价三个方面。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背景来观照当代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就是强调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中的知识创新思想、学术训练要求和博士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标准来评价博士生培养质量,优化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式与机制,使当代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的视角、内容、制度等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In Finland, doctoral employment outside the academy has been increasing. Universities can no longer absorb the numbers in the doctoral labour force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policy emphasises the need for specialised research capacity in non-academic sectors; the highest academic degree is assumed to add value. However, the transition from doctoral programmes to employment outside the academy has been limited due to the social dynamics within labour marke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areers of doctorate holders and the motives non-academic organisations have for recruiting such graduates. The data come from a survey of doctorate holders (N = 1183) and interviews with 26 employ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re was little place for doctorate holders outside the academy, except in R&D roles. When employed to undertake work outside R&D, they carried out special, demanding tasks or had a particular role related to their academic status. Professional functions such as those undertaken by medical doctors, engineers and teachers were the most common, but career patterns varied from one employment sector to the next. Employers considered industry-specific competence to be important, and the status of the doctoral degree and the membership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were expected to advance collaboration with universities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status of the organisations that hired doctoral graduates.  相似文献   

15.
纵观西方博士教育研究史,教师指导是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的关键因素。学界研究大体聚焦在博士生指导的意义、指导关系与师生互动以及指导风格几个方面,并从学术社会化、专业发展等理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尝试结合知识生产、学术职业来分析博士生指导问题,并沟通政策文本与指导实践,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对情境与过程、结构与行动之间更系统和理论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Doctoral graduate research performance (DRP)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indices for evaluation of the success of doctoral education. Doctoral graduates with high research performance directly reflect a higher ability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Consequently, identifying which factors influence DRP is potentially of great value. This topic is also challenging because of difficulties in identifying the impact factors on research performanc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relative data collection. This paper first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dicators and DRP. After a review of previous literature, the focus is on the doctoral graduates’ individual factors, advisor factors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Data is collected from graduated doctors from the Science Schools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ased on the Chinese context, learning performance does not appear to b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research performance. Individual factors (status of academic origin) d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DRP. The advisor factors (including academic status, academic experience and allocation of energy) show a relatively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DRP, in terms of both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the impact factor of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cited journals.  相似文献   

17.
博士生的学术经历和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不过很少有研究能够综合考察不同方面的学术经历以及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预测作用。基于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探索,结果发现:(1)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超过了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的预测作用;(2)导师指导是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正向预测作用最大的变量;(3)与人文社科博士生相比,理工科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与科研能力增长具有更强的关联;(4)学术志趣在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与科研能力增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学术志趣在博士生学术训练中的重要性,而导师在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激发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工科博士生参与大学的学术创业活动,作为科研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术创业对工科博士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对16名工科博士生深度访谈材料的扎根分析,本研究发现,参与学术创业,促进了工科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非学术技能的习得,广阔的学术观和多元职业观的形成。为回应学术创业对工科博士教育的影响,建议培养单位形成多元培养观,优选和拓展学术创业项目,提升工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步骤或环节设置基本一致,都包括对培养目标、修业年限、课程教学、实践实习、学业考核、学位论文等的规定.美国保障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根本的策略,比如跨学科的辅修计划、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兼具勤工助学性质的助教与助研制度、严格的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度等对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博士生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也是高校科研产出的重要贡献者。然而,博士生从“学术学徒”到“独立研究者”的蜕变过程,必定要借助来自外界的经验丰富的同行们的学术指导、交流、共享和帮助。那么,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学术互动对博士生培养质量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运用标准负二项回归对“中国博士生毕业调查数据”的全国61所高校8207份博士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导师的学术互动频次和质量”和“与其他教师的学术互动频次与质量”均对博士生国际期刊论文产出具有正向影响;“与博士生同学的学术互动频次和质量”对国际期刊论文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