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论普通高中研究型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型课程开发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不断自主探究,主动获取信息,综合运用知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仅重视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采用一种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接受器”。为顺应时代要求,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自 80年代末以来,我国各地掀起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的热潮。不少学校带领学生搞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国民的创新精神,而我国的现行教育在这方面还显得苍白无力,弊端重重。章主要分析了我国现行教育中不利于培养国民创新精神的一系列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岩  袁桓 《教育与职业》2008,(14):139-140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文章阐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提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创新教育观念,要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和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前提条件下,引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探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育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而课程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基础。课程创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课程设置自身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过偏”、内容“过专”、理论性“过强”,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一、课程不应是同一化的模具20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学生考试上的高分和创新人才及创新成果的匮乏,形成鲜明的对照。问题的根源之一是我国的学校教育陷入了平均主义的课程模式的困局。这种课程模式的最大弊端在:所有的学生不分资质、潜能、禀赋,都得学习所有的课程,而且按同样的要求来学习。通俗地说:甲学生数学成绩优异,具有数学才华,他按部就班地学规定的统一的数学课程,也只能学这种数学;而乙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不喜欢数学,但他语文特棒,具有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我国的艺术教育本身基础薄弱,尤其是乡镇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存在很大的弊端,教育要从基础做起,没有好的基础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年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而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形式.在对全国21所高校创业课程质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当前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学生创业需求虚旺、创业课程整体满意度不高、师资专业型不强、创业课程与创新课程比例不合理、研究生群体创新创业教育缺位等问题.并提出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突破口,通过重新定位创业教育、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整合创业资源、探索建立课程评价机制等措施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8.
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教师缺乏创新动力、学生缺少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学效果不佳,没有真正实现文理渗透;构建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迫切.改变观念、以学生为本,宏观性、易悉性、趣味性相结合,加强互动性教学环节设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创新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致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新课程概念的普及,中职学校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语文是中职生必须接受的基础学科,对中职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传统教学的弊端,依托项目教学法实施语文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中职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文化课程,。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中职院校得到壮大与发展,促使中职教育走向创新的道路。项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要选择好可操作的、适合学情的活动内容以及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将会落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教育呈现日益改革和创新的阶段,当然教育思想和方法中的问题也与之共存,传统教学理念正逐步被新教育观念所更替。我们需改进旧教育理念中的弊端,将教育由单元向多元化发展,使教育从古板推向个性与灵活,给未来的教育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大胆创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高师院校创新教育与课程结构改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创新素质是当代师范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高师院校应当实施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实施与课程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在分析创新、创新教育及其地位和课程、课程结构及其地位的基础上,就建构适应创新教育的课程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需要创新,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旨意是要改革传统教育中的弊端,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同时新课程的改革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学生质疑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就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96):8-9
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主体等角度,提出适合工程硕士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思路,为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吴文刚 《教育探索》2002,(12):40-41
学科中心和知识本位、重视结果和忽视过程,是传统课程的主要弊端。研究性课程克服了传统课程的弊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和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与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极不适应的。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穴以下简称《纲要》)。新的教育体系的构建,正是站在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以新课程为载体,以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为目标,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精髓所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思维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它为我们指明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创造力的培养。 一、全面准确地理解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为消除“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学生片面发展,高分低能的弊端而提出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它是要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使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特征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完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四有”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大学考试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试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考试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培养。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存在着重要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课业轻创造的弊端,已不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改革这一弊端,必须推行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造就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协商课程——一种新的课程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协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批判的、探究的、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摒弃了传统目标课程模式的弊端,强调师生共同研制课程过程,重视伴随性、自组织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