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探讨我国钢铁企业上市公司高管政治关联程度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以2005—2014年我国钢铁行业中107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47家钢铁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高管政治关联程度越强,对企业并购绩效抑制作用就越明显;(2)与并购不同行业的目标公司相比,并购相同行业的目标公司其高管政治关联程度对企业并购绩效的抑制作用更强;(3)与并购不同地区的目标公司相比,并购相同地区的目标公司其高管政治关联程度与并购绩效之间并无显著差异;(4)与非现金支付方式相比,现金支付方式对高管政治关联程度与并购绩效的抑制作用更强。最后,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之上,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促进企业并购绩效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并购不仅为股东带来财富效应,还使企业产品市场获得延伸,并为新产品开发获取创新技术与资源,最终导致产品差异化,而差异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本文以2010—2015年信息技术企业的并购事件为实验样本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与实验组特征相同的控制组,基于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双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下信息技术企业的并购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并购提升了产品差异化水平;对于软件信息服务行业,并购降低了产品差异化水平;行业竞争和内部研发强度能够增强信息技术企业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投资者对信息技术企业并购决策的短期市场反应为负,主并公司的投资机会正向调节并购的股市绩效;不同特征的收购目标会带来不同的并购效应,并购双方技术互补性正向调节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和股市绩效,而目标公司成熟度负向调节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正向调节并购的股市绩效。  相似文献   

3.
王大刚  席酉民 《预测》2007,26(2):52-57
资源基础意义上的战略性并购是为了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收购公司进行的差异化资源的平衡。目标公司拥有的某种核心资源或专属资源(firm-specific resource)可以对收购公司的资源产生强化和弥补作用。本文的研究检验了1999至2004年近6年中国上市公司之间发生的并购事件,通过对比分析并购之前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三年的财务特征发现,在并购目标的事前选择中,业务增长能力强的收购公司偏爱盈利性和财务流动性好的公司,财务流动性强的收购公司追逐高业务增长的目标公司。实证结果部分支持了战略性并购的观点,同时也指出战略性并购应是公司未来并购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现存知识并获取、吸收外部知识是公司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技术并购作为公司获取外部知识源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公司青睐。通过对2001-2008年我国高技术上市公司为主并方的96起技术并购的实证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正,非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目标公司技术知识基础规模对并购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负;目标公司与并购公司技术知识基础的相对规模对并购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负。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近年来由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110跨国并购事件,研究了这些跨国并购事件的短期绩效.本文将跨国并购事件根据被并购方所属行业的行业景气度情况将总样本分成了两个子样本,发现表明当被并购方所处行业为景气行业时跨国并购的短期绩效明显高于被并购方所属行业为非景气行业时的跨国并购.  相似文献   

6.
兼并收购和市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斌 《预测》2002,21(6):49-53
本文通过检验上市公司兼并收购消息和股价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者能对上市公司兼并收购消息作出迅速反应,但是这种反应并没有完全反映了公告中包含的所有信息。大多数并购消息在公告前已被一些机构投资者获悉,并被机构投资者利用该信息操纵股价。投资者对并购信息的反映并不一致,对信息的反应存在着“功能锁定”现象,因此沪深股市对并购信息的反应并不有效。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反并购决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企业在受到要约收购的威胁时,如何应对来自并购公司的并购,是目标企业战略选择和策略创新的一个重大问题。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从应否反收购、如何反收购、反收购有何影响、反收购如何规制等四个方面全面地展示了如何进行反收购决策,希望能为我国的反收购理论研究、实务操作以及政策立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2009年~2013年我国A股发生的98起技术并购事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技术并购前,公司的研发投入及技术知识基础对并购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技术并购后,公司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知识基础对并购绩效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企业发生技术并购后,公司的并购绩效逐年下降。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8年发生收购兼并的147家中国A股上海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现金流量总资产收益率为主要指标来衡量和检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的绩效,其中采用了描述统计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和检验了与并购绩效有关的并购动机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并购公司股价变化、关联交易的并购,并购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以及行业间的并购。研究发现一些并购发动者的动机并不是给企业带来绩效上的改善,而更有可能是借此来炒作股价;企业并购前的现金流量、并购参与者的行业相关性与公司并购后的绩效不存在统计上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技术能力驱动的企业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胥朝阳  黄晶 《科研管理》2010,31(6):19-27
融内涵提升与外部成长于一体的技术能力驱动并购,在经济转型期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通过对2002~2004年我国沪深证券市场中以上市公司为主并方的185起并购事件的实证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技术进入型并购短期内导致公司经营绩效下滑;而技术升级型和技术互补型并购将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公司并购前非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每股未分配利润以及公司规模与并购绩效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行为会影响公司业绩和盈余质量。本文从盈余持续性角度探讨机构投资者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较没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而言,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显著更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低;机构投资者年度间的增持行为,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会促使上市公司增加更多的暂时性盈余,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可见,现阶段我国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发挥促使上市公司改善经营实质的积极作用,反而使上市公司增加了更多的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9年R&D支出数据为基础,本文采用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对公司通过削减R&D支出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盈亏幅度较小的公司,削减R&D支出已经成为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机构投资者整体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显著负相关。另外验证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时对国有控股公司及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都能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但持股比例较低时对国有控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小于非国有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为背景,利用事件研究法和869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据首次考察了我国特殊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告的市场反应。实证结果显示,并没有足够证据说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给予较高定价。进一步检验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告期间,相对于对照组,中小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和2008年后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都更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存在短视行为,股票T市场未能有效支持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4.
EVA业绩评价对我国航天上市公司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钧 《未来与发展》2010,31(1):20-24
本文对EVA(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了基本描述,并以我国的航天上市公司为样本,提出了EVA对中国的航天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和对国家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2001—2011年连续10年日本电子行业22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法分析日本电子行业控股股东对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最近10年,日本电子业大力削减广告支出,重点支持研发投入的产业策略是保持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原因。(2)日本电子业股权集中程度的提升有利于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实施监督,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实现以质取胜。(3)日本银行控股企业较为保守,偏向于广告收益性支出;而机构投资者控股企业关注创新实力的延续和未来收益,偏向于研发支出。(4)相对于广告收益性支出,研发资本投资更能显著提升企业长期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因子分析法是评价绩效运营的重要方法。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31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指出了影响企业绩效运营的主要因素,并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Policy》2019,48(8):103740
This paper examines for the first time dual-class equity crowdfunding as a digital ownership model. Unique to this context, companies can set an investment threshold under which no voting rights are granted, making the issuance of Class A vs. Class B shares, depending on individual investors. Using a sample of 491 offerings on the UK platform Crowdcube from 2011 to 2015, we find that a higher separation between ownership and control rights lowers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of the offering, the likelihood of attracting professional investors, as well as the long-run prospects. Different from small investors, professional investors care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threshold for the attribution of voting rights and often bid the Class A threshold exactly. Family businesses, although less attractive to small investors, are relatively safer investments, because of their lower chances of failure.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针对已上市的36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通过构建会计盈余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钢铁企业会计盈余信息质量进行排序,其评价方法和结果对钢铁业上市公司的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相比较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族企业不仅是一个企业系统,它还包含着家族伦理,具有家族和企业的二元特征。本文以2004-2010年我国A股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了二元特征下家族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并分析了外部投资者的进入对家族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内家族企业在引进外部投资者时受到利他主义的调节作用。研究进一步发现,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能够长期有效地提升家族企业的治理效率,而财务投资者的引进对家族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市公司期权激励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鸣  徐璐 《软科学》2010,24(10)
以2006至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选择期权激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公司成长机会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时,上市公司选择期权激励的概率就越高;当公司规模大、风险高、股权集中、现金流充沛及监管严格时,上市公司选择期权激励的概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