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性质、目的、编制思想和课程模块已有简明、全面的阐释。高中语文教师的课程开设能力、高考语文指挥棒的引导作用以及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机制,都对贯彻语文新课标、执行语文选修课的设置方案有一定的影响。高中语文选修课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的积极性的一门有效的学科课程。如果说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必修课程中因兼顾高考的因素而不敢放开手脚开展课程改革的话,那么在语文选修课程里语文教师可以忽略这些顾忌大胆实施教师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改方案。语文教师的智慧、才华、能力可以在语文选修课的研制开发中充分施展;阅读教学改革、写作教学改革、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各种训练方案,都可以在这里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选修课程教学设置上,由于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再加上学校和教师对于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水平不高,这就很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层次开展中,教师需要增强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重视程度,积极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语文选修课程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宁 《阅读与鉴赏》2009,(9):59-61,58
2009年7月7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福建省举办的高中新课程语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获益匪浅。我们知道《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性质、目的、编制思想和课程模块已有简明、全面的阐释。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明白了《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我们在初中、高中阶段的中国小说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赵文昕 《考试周刊》2013,(13):26-27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10年全面推开至今已两年多。新课改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选修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选修课教学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如何选择、开发选修课的教材,如何进行选修课的教学,如何指导高中学生学习选修课,选修课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有哪些,这些问题一一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因此,积极地应对研究,对于选修课课程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对于高中学生语文能力、文化精神的培养,对于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体发展,对于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语文知识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学生的主动学习成为影响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掌握语文知识的重点、难点,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这与新课标的要去发生了冲突,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在发挥学生主体  相似文献   

6.
从2004年起,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围绕新课标“以生为本”的理念,全国开展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新课标仵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必修课教学、选修课开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这一系列亮点带给了语文教师们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新课标》还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把握课程的定位,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这给高中语文教师创造了很多发挥的空间,也留下了不少思考的余地.本文就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标规定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及实施建议,一些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各种选修课的教材,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尝试着开设了语文选修课。但选修课教学的困难重重,当下许多语文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存在困惑,一筹莫展、疲于应付是大多数老师的反应。就目前选修课的理论与实践而言,确实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蔡力行 《语文天地》2013,(15):37-38
新课改下,选修课的开设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选修课程的正式设置,是对长久以来语文教学观念的震撼性颠覆,当然也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清泉,将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与此同时,选修课的增设使得整个语文教学的安排、实施、效果都有了连带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选修课与  相似文献   

11.
广东是最早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之一,从2007年开始在高考中采用了“课标卷”,“课标卷”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设置了选做题,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内容进行检测,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理念。笔者对2007年至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以下简称“广东卷”)中的选做题进行了梳理,以期清晰地了解选修课内容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及地位,从而有效地指导选修课程的教学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的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从教多年,笔者不断摸索、探寻,把平时的语文教学和高考结合起来,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引发了一场高中语文课程的深度改革与结构重建。在这一课程改革与重建过程中,语文选修课的建设无疑是改革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高的系统工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与教学方面,绝大多数学校依然是按“学校选定课程——教师班级授课——学生班内听课”的模式进行选修课的教学,并且语文教师中能上成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的教师,恐怕不足一半。  相似文献   

14.
徐勇 《现代语文》2013,(12):76-77
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新亮点,它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宽广的空间。然而,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情况却不如人意,很多老师在教学综合性学习课程时只是简单地归纳考点、勾画重点,甚至是一带而过,这与新课标设置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5.
变序显理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新课程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并指出语文学习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增加了选修课程的设置,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而对语文课程进行的改革。改革后如何选择学习模块?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课堂实践,笔者认为选修课程的选择应从三个"有利于"着手,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品质、应对高考。本文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选择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忠全 《教师》2013,(32):64-65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引进了选修课程,课改将近10年历程,部分语文选修课程正逐步必修化,其余部分常被无形“秒杀”,背离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初衷.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味的原因很复杂,其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开设时段不合理造成教与学时量紧张,其他学科的教材设置也对语文选修课程产生明显影响.高中语文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进一步推进高考的改革,需要摆正高中教育的正确地位,回归到国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使语文选修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等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位置,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内容的详细理解与个性化体验,并提出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方式。选修课是语文教学中十分关键的构成结构。在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进行思索,切实提高选修课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王丽萍 《语文天地》2014,(10):38-39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丰富的课程资源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而选修课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开放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其语言知识积累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尊重他们个性发展和能力差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调研了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后,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新课标存在种种误读和不读的状况,这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学既要兼顾到高考也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认为,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实施大语文教学的方式。而在实施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两个因素非常关键:教师和学生,只有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