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明确规定:中学文言文的最终目标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考试说明》对"阅读浅易文言文"作了具体说明,其中对文言文翻译作如下表述: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是阅读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即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出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由于成语大多脱胎于文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含义和用法,必然常常显现于成语之中。因此,巧借成语,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也就理所当然了。巧借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对高中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提出了理解文意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修订本)要求阅读文言文要“能理解含义,读懂课文”,考纲则更明确的提出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要求,已经完成初稿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高中生要能“读懂浅易文言文”。所谓“读懂”,应理解为心里明白,能正确的表述出来(口译或笔译)。作为高考的一项能力要求,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白话文正确的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在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常用文言句式…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文,高考《考试说明》文言文部分对考生提出五点要求,其中第三、四点要求考生能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并能译成现代汉语.因此,考生要获得文言文阅读的好成绩,就要切实地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并准确地把握翻译文言特殊句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占20分,成为仅次于作文及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然而,由于考生们不能掌握好阅读和解题的门径,面对未接触过的文言文,如堕五里雾中,失分率较高。如何攻破这一堡垒呢?自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的具体解释为如下几点:“1.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4.能够正确地把握文意并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5.  相似文献   

7.
自1993年以后,实行“3 2”的高考题与传统的高考题相比,虽然有了较大变化,但就文言文阅渎这一部分考查的内容,测试目标和命题的形式、难度几方面看,却相对稳定,变化不大。首先,从测试的内容看,1995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与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另外,从《考试说明》中提出的关于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五点具体要求(1.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4.能够正确地把握文意并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5.能够翻译成现代汉语)看,也与《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相一致。再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看,测试的目标着重考查的是能否读懂文章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去考查文章的形式、表现手法。从命题的形式看,文言文阅读采用的均是选择题形式。从测试的知识点看,有字的读音,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全文内容的理解。从阅读材料的体裁看,文言文  相似文献   

8.
能够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张文海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科说明》中关于文言文阅读部分的第三款,是要求“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所谓“特殊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这是一个限制条件。要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也不是要求孤立静止...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穴2002年4月第一版雪中要求考生能够“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2003年的《考试说明》也明确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文言文阅读作为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题型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阅读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说明》在文言文阅读部分开头就提出了一个总要求:“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那么,怎么才能学好文言文,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呢?解决的办法就是去理解它,熟悉它,即认真做到多朗读,多翻译,多背诵。  相似文献   

11.
一、明确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是一个总要求,分为两方面内容。1.理解这在语文能力层级上属于 B 级,即考查的是理解能力。这方面要求包括以下三点:(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雪魁 《现代教育》2012,(6):102-102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明确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相似文献   

14.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时是这样说的: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谈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时是这样说的: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2003年高考《考试说明》时文言文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分理解和分析综合两部分提出  相似文献   

16.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自颁布《考试说明》以来,高考文言试题总的说是依据《说明》,遵循《说明》精神的。首先,所选阅读材料属于“浅易的文言文”。关于什么是浅易的文言文,刘国正先生认为是“指《史记》《孟子》《梦溪笔谈》《聊斋志异》一类书籍旨在普及的今人选注本”(《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载《中学语文教学》1983.11),命题者认为是“首尾俱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没有生辟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较少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的文言文。”(《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载《中学语文教学》1999.8)其次,考…  相似文献   

18.
李翠 《现代语文》2008,(2):39-4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写道:“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也写道:“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读懂浅易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中学文言文阅读应该怎么去教。  相似文献   

19.
《考试说明》中对考生阅读文言文的总体要求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选文都来自课外,但年年命题都有些变化,而它所涉及的知识,从总体上看,一般都没有超出课内所学的内容,只不过较为灵活罢了。鉴于此,以下几点要在今年复习备考中引起...  相似文献   

20.
董健良 《现代语文》2014,(12):156-15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学生的文言文的能力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