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于志钧 《武当》2001,(6):31-33
《中国武术史》第二十一页说:“武舞与武术在原始文化形态中本为一体”,并指出,商乐《大灌》和周乐《大武》是“武舞”。《武术史》说:“执干戈而舞,就是武艺。”  相似文献   

2.
《拳术述闻》原载《江苏省国术馆年刊》(民国18年,即公元1929年),未收入《孙禄堂武学录》(孙禄堂著,孙剑云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和《孙禄堂武学大全》(孙叔容编注)。《中华武术》2008年第4期公开披露了此文。孙禄堂写此文时,任江苏省国术馆教务长。此文记述了他在拳术方面的见闻,都是亲身经历,十分可信。可以视作他在民国12年(1923年)写的《拳意述真》的补充。此文只有1500多字,但言简意赅、意丰言深,对研究孙禄堂的武学思想,研究武术史,是颇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从此文探究孙禄堂先生的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余功保 《武当》2013,(7):37-39
孙禄堂是中国武术家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职业武术家,他将武术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跨越了一个个高峰,通过武术的修炼,由技进乎道,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形践表达,以生命运动的形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境界。研究孙禄堂及其创立的孙氏武学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是深入把握孙氏武学灵魂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研究、习练孙氏武学乃至中国武学,体验生命以及人生的必然走向。归结孙氏武学体系,有六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伟 《武当》2012,(2):5
2011年12月26日至28日,中华武林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全球武林领袖论坛在珠海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世界武术研究学会主办,中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武侠文学会及中华传统武医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武当》杂志等多家媒体全力推广,是目前最高规格的非官方武术领域会议。本次论坛以"弘扬中华武医精粹"为主题。举行了"武医的奇迹"与"武林各拳派名家绝技演示"及"武医绝学展示"等活动,邀请了当代武术界与学界、金融、医学等各领域领袖人物联合探讨武术发展策略。北京梅花桩拳研究会会长、TVS职业联赛总裁判长韩建中,南武当武术研究会会长游玄德,青城派代表人物刘绥滨,心意拳代表人物李洳波,吴式太极拳代表人物玄智超,武当太乙铁松派刘铁成,武式太极孙建国,中华传统武医名家刘合斌,易学专家慧通等武易医名家及200百余位武医精英参加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对黄飞鸿所处的晚清至民初时代环境下,其所传承的武术与中医跌打的相互影响及结合的需求与发展现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第一,黄飞鸿武医结合具有多功能的社会需求:维护稳定的社会需求,强健身心的社会需求,构建和谐的社会需求,培养和塑造民族精神的社会需求。第二,黄飞鸿武医结合的传承与发展中,传承者注重黄飞鸿武医之术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外公开其著作内容来提高本门派的影响力。第三,传承者对黄飞鸿武医之术的传承过程中,不断改进武术与医药的形式与内容来增强本门派的实力,以求其武医结合的创新性发展。最后,黄飞鸿传人在武医学术上的实践研究及内外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从中提升自身的武医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少林功夫名震寰宇,世传绝学"禅武医",则世人知之甚少。少林"禅武医"是什么?河南省政府参事赵国成先生说:"少林有三宝,世传禅武医。禅是修身本,武为强身技,医乃济世术,三宝源合一。"河南省旅游局局长杨盛道说:"少林禅武医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理念,我们有理由,有义务把禅武医文化保护好,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关注禅武医  相似文献   

7.
温冰 《武当》2013,(10):39-41
武当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武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风雨历程,武当武术在孕育、萌芽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粘附和涵摄,逐渐形成了以儒、道、释等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原始宗教学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以艺、技、气、医等外部形态特征为武术外沿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性体育项目。特别是其“内功外拳”的武术理念和“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功动养机制,在中华武林独树~帜。武当武术丰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社会空间,精深的思想内涵,在健康理念的时空,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广泛的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8.
少林武术发展的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林武术是动态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发展分期的研究界定,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少林武术的发展历程,更加清楚什么是少林武术。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疏理出少林武术的发展分期,并概括出各分期的宏观特征及少林武术的总体特点。研究指出:少林武术的发展可分为:“发韧、显武、茁壮、附会、重生”五个分期;总体概括其脉络传承,可以归纳为“讲究实战、禅宗文化、禅武合一、武医结合、注重功法”等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近十年来我国武术与中医学的关联研究现状入手,分析讨论武医结合对两者辨证发展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研究主体以武术学方向的作者为主;研究主题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研究深度的文章太少;研究设计类型以第二手分析为主。认为,武医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对武术训练体系的深入挖掘,有助于推动中医学注重养生保健、预防为先思想观念的普及,丰富了中医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提出多学科合作研究将成为主流;应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等未来武医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众多流派中的一种,是孙禄堂融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一体的太极流派,具有相当高的锻炼价值,也包涵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解读孙式太极拳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期使更多的人了解孙式太极拳,了解孙式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武术段位制教学在中医药院校的开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10所中医药院校武术段位制教学的认知和开展现状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武术段位制教学具有促进武术和医学协同发展,提高大学生习武热情和学习自觉,改善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行为素质,促进“武医结合”人才培养等现实意义;中医药院校师生对武术段位制教学的作用有着积极的认识,对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发展有着乐观的前景,但是对武术段位基本知识的了解不足,认识不清,需要进一步对武术段位制进行普及与宣传.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千年历史的一棵奇葩,其拳理知识融懦、道、释、医众家学说于一体而构成了其在拳理上的博大精深;其运动形式上的一拳一腿集健身、防身、观赏于一体的多种功能更为世人所赞叹,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武术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袭建华 《精武》2009,(7):36-37
真正的中华武术必须有中华民族固有的易学、中医学术、孙子兵法和孔盂思想等高深的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和多学科的科学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华武术的整体文化。世界上只有真正的中华武术可武医结合地解读人的生命规律,训练人的智、仁、勇、能,提高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武术之本,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  相似文献   

14.
『武学』浅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一“武学”一词早就被学术界使用着。在武术界,诸如《孙禄堂武学录》、《武术学概论》一类书也屡有所见,说明“武学”概念正被大家所逐渐认同。 “武学”是一个传统词汇,但它最早出现在何时,目前尚难确定,还须在浩瀚的古典文献中去仔细搜寻。按照常见辞书的解释,古代的“武学”,一般专指培养国家武备人材的武备学校而言,其制创始于唐,到北宋庆历三年(1043)形成了完备的体制。宋  相似文献   

15.
《功夫熊猫》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功夫(武术)"与"熊猫"是中国文化的标示,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中众多的武术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点,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吸引力所在,因此,首先获得了国际传播的成功;其取材于中国元素,以武术为核心内容,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使之顺利跨越国界,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可以认为,该片是传播中国功夫的武侠片。虽然该片并非完美无缺,但这一在国内外均能获得成功的普适性案例启示我们,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该融合国外经典的文化元素,而且其传播圆心不一定要完全在国内,而应该是多元的。海外的传播之源可能会成为推动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6.
央视《武林大会》自从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执行的是迁就观众、回归本真武术以及再造商业武术的三重路线。主办方努力营造一种集实战、表演、现代搏击等元素于一体的武术类电视品牌,其中以民族性为亮点,并借以实现传统武术在现代电视传播领域的身份转型。《武林大会》在改造传统武术观赏模式的同时也遗失了大量原生性武术元素。中国武术始终存在真实武术、表演性武术和神话武术三种传播模式和存世形态。《武林大会》无法超越古代竞斗的演艺性模式,也无以取代神话类武术的传统影响力。中国传统武术发祥于农耕和渔猎文化时代,成熟于冷兵器时期,其根系则深植于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以《武林大会》为代表的当代武术的电视诠释形态仅可在不确定的时代区位中部分地承袭和发展武术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11,(6):2
夏平先生,中国当代著名青年武术家,中国武术七段,世界锦标赛太极拳冠军,河南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中国功夫学院院长,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主席,国际级裁判员,日本东京久明馆首席太极拳教练,国际孙禄堂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夏平先生自幼习武,毕业于河南大学武术系,先后随全国多名武术名师习武,精通少林、太极、武当等多种拳术器械,是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的亲传弟子,也是八卦掌名师狄兆龙大师的入室弟子。尤其精于陈式太极拳械、竞赛套路,以及陈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夏平先生创编的"陈式太极拳养生二十四式",被中国武术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18.
梅墨生 《武当》2013,(9):55-56
孙禄堂先生辞世80年了,世事变幻,思潮演进,武学递遑,传统武术之命运亦如其他国粹一样,浮沉升降。在日益西化和以欧美竞技体育理念取代民族武术理念的今天,在下以为,重读孙禄堂的武学经典著述,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亦是对历史的重温,更是对现实的反思。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孙禄堂先生有两篇重要论著刊发,即《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及《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文皆不长,虽云详论,若与今日洋洋  相似文献   

19.
武术在当代教育中的文化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多元历史要素所构成的中华文化集合体是当代教育的"根".在全球化浪潮下,武术尤其是竞技武术认同了西方体育文化,逐渐远离了自己的文化家园,造成当今中国武术教育的文化失根和传统断层现象非常严重,既没有按文化教育的规律占有应有的教育份额,也没有承担其应有的文化责任.21世纪,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必须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在树立民族自尊心,培养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中,武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武术教育,使受教育者温古知今,止于至善.这既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传承的必需,更是实现与弘扬中华文化价值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探讨新时代下武术进校园的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目前我国校园武术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当下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新时代下武术进校园的发展路径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国家层面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保障,学校教学中“终身武术”思想的渗透以及“武医结合”策略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武术教师的职能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