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的流传过程中,派生出的大量的三国人物歇后语,是深入人心、经久不衰的。在近年出版的一些歇后语著作中,涉及到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三国人物二十多人,数量达一百二十余条。这些生动幽默、妙趣横生的歇后语,似一串珍珠,放射着奇异的光彩。这事实本身就说明三国人物歇后语丰富了人民的语言宝库,具有较高的语言价值。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具形象的特色,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刘江作为"山药蛋"文学流派的作家之一,在写作<太行风云>时,以山西方言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自然.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太行风云>中歇后语的运用.一、运用歇后语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形象;二、运用歇后语绘情状景,鲜明生动;三、歇后语连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四、运用歇后语的双关意义,描述人物的对话和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歇后语中的方言运用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对接     
歇后语,诙谐又寓意深刻,是日常生活中通俗化口语的结晶。而且,大凡歇后语多同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典故等有关。请将下边几句歇后语补充完整,从中体会其意思。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语用学研究方法为指导,通过考察《中国歇后语大全》中180余条"盐"类歇后语,分析"盐"类歇后语形成的语用机制。研究表明:歇后语中盐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有部分体现;"盐"类歇后语情感倾向性突出,仅少数有关盐生产与用途的歇后语为褒义;突显出国人勤劳、中庸的传统价值观。"盐"类歇后语的形成是盐顺应人们语言的语音、语义与结构特征及社会生活文化各方面的结果,是我国盐文化与传统价值观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急需多角度、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5.
歇后语之美表现于意在言外,其中蕴含的语言的模糊性极具讨论价值,突出表现在语用模糊层面。本文致力于探讨历史人物歇后语的语用模糊翻译策略,以语用模糊的基本概念为出发点,从历史人物歇后语中的词汇、修辞、文化维度探讨语用模糊英译策略,并提出加注法、省略法和对等法三种英译方法,作为探讨历史人物歇后语英译的新尝试,以期为后继研究者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是流行于民间的特殊语言形式,甘肃陇南方言歇后语可分为喻义性和谐音性两种类型。甘肃陇南方言歇后语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具有白文异读、使用语气词、具方言特色词、体现甘肃陇南地区民俗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补充歇后语今年是狗年。狗是最早与人类发生密切关系的动物之一,汉语中经常用狗比喻事物。充分体现了民间语言之生动形象的歇后语,也有很多是和狗相关的。你能将下面这些与狗有关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吗?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就连民间流传的歇后语,有很多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人物和故事,现加以整理,以飨读者。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相似文献   

9.
引用式歇后语是歇后语分类中的一大类型,由于受到丰富的人物、地名、历史故事等文化背景因素的制约,其翻译一直是个难题.针对引用式歇后语的特点,结合一些实际例子,提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及注释等,力求在翻译中让这类歇后语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准确而简洁有效的传达.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北京方言称为“链子话”,修辞学上叫“譬解语”,俗称“俏皮话”.民间歇后语,大都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浓厚的修辞色彩,歇后语有一定的格式,一般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描述人、事、物,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说明或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谜语,前部分相当于谜面,后部分相当于谜底.具体运用时,对流传面较广而又为大家熟知的,常常只说前部分而把后部分省略,省去的往往是表达意思的中心,让听者或读者自己去领悟.歇后语者,歇去后一部分之谓也.汉语中歇后语极为丰富,仅《歇后语大全》一书就收民间流传的歇后语达六万余条.因为说歇后语可以收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所以无论是文学巨匠,还是平头百姓,在他们的创作中或口头上,经常运用歌后语.即使在严肃的论著中也不乏其例.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就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懒婆娘的裹脚,又  相似文献   

11.
唐代有近七百篇写到蜡烛的诗,由于当时蜡烛价值不菲,且它的出现是在夜晚这一特殊时空,其本身形态,光线等又具有某些特色,所以在诗中蜡烛意象产生了宝贵化,女性化,温情化,悲情化等倾向。同时,蜡烛意象蕴含了越来越强烈的主观情感,至中晚唐,烛意象的表现趋于成熟,出现人格化意象。  相似文献   

12.
商周的神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古文字,古文献及考古教材的爬梳整理,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断代,细致地考察了商周时期人们心目中主要神灵的形象,归纳出商周神形演变的三个起点,一为人形,一为动物形,一为无形,并认为商周神形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人形的运物化,动物表的人形化及有形与无形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3.
散文的意象。过去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文章考察了我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学中的意象演变。将散文意象分为精致或繁复的意象、象征性意象、叠合式意象、潜沉或扩张式意象四种类型,并提出了散文创作中营构意象应遵循的几个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阐释汉语古诗类比式意象组合的英译过程,以期揭示类比式意象组合英译的交际和认知本质,并探讨基于关联理论的类比式意象组合英译策略。译者理解原诗类比式意象组合就是寻求意象组合与认知语境间最佳关联的过程,需理解意象组合方式所产生的特殊语境效果;翻译类比式意象组合就是将原诗意象组合的最佳关联在译文中进行传递的过程,可以根据原诗意象组合方式所提供的引导读者理解原诗的交际线索,通过改变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尽可能在译诗中转存原诗意象组合方式。译者的最终目的是使类比式意象组合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产生和原诗意象组合类似的语境效果,并且让译文读者为此不用花费不必要的认知努力。  相似文献   

15.
形象思维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思维研究应该成为我国 2 1世纪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关于形象思维的研究现状是 :(1 )对形象思维概念的定义基本趋于一致 ;(2 )对发展形象思维的定义的认识视角较为宽阔 ;(3)较广泛地研究了数学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4)初步对形象思维过程进行了心理分析 ;(5)初步探讨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直观思维的关系 ;(6)零星地开展了一些形象思维的实验。但是 ,形象思维的研究现状尚不能满足教育现实及未来的需要 ,今后的研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重视在素质教育观下结合具体学科研究形象思维 ;(2 )重视运用调查与实验方法 ;(3)重视运用多元统计方法 ;(4)重视应用计算机模拟法。  相似文献   

16.
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宋词中有三种情况:直接用到陶渊明形象的本事意象、化用陶渊明诗文的话语意象和由陶渊明演生而采的文化意象,又可以分为归隐、饮酒、赏菊等三个主意象群。宋词中陶渊明意象的运用既与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有关.也与词体观念的演变有关。词人在用到陶渊明意象时,或单用,或合用,有继承,有改造,丰富了宋词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李贺诗歌的独特之处是多方面的。鉴于诗歌的意象最能体现诗歌的风格。本文试图从意与象的关系、意象的色调、意象的词语结构、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想象对意象的生成影响等诸方面来说明李贺诗歌意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诗歌大多借助“意象”表达情思。小学课内以“儿童”为人物意象抒情言志的古诗词大致有工笔描“象”,直抒生命意趣;借“象”抒情,寄托思想情怀;以“象”言志,表明志向抱负。基于意象去品赏古诗词,以象解意,以象教诗,唤醒学生对诗词的思考,对诗词文化的探究,小学古诗词教学才会真正触摸到诗词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讨论了翻译过程中文化形象处理的四种方法:1、保留形象 2、替换形象 3、增加形象 4、取消形象,以论证功能翻译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冯延巳词由自然意象群和室内外建筑与装饰意象群两大意象群组成。词的意象选择与前代词相比有突出的变化。总体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意象群特征,意象组合崇尚清雅,同时带有明显的萧疏、衰飒、孤寂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