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编者按     
《武当》2003,(12)
大成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由著名武术家王芗斋先生(1886-1963)于20世纪四十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早年曾跟随形意名师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后又入少林寺随恒林上人习“少林心意把”,进湘研“桩功”,转淮南而学“健舞”……一生研习名拳甚多,尽得精华,与人较技,未有败绩,故晚年的芗老在传艺时把自己的拳法称为“大成拳”,意为集诸家拳法  相似文献   

2.
王芗斋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汲取众家之长,创立了意拳,此后又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拳学理论。现代科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本文尝试用系统的思维和观点,来科学地研究和认识意拳及其拳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1,(1):18-18
2000年11月25日,数百名来自海内外的意拳(大成拳)门人汇聚北京凯迪克大酒店,共同纪念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诞辰115周年。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亚洲武术联合会第一副主席、香港意拳学会会长霍震寰先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王国琪先生,北京武术院副院长毛新建先生,王芗斋先生的女儿、  相似文献   

4.
姚宗勋先生自师从王芗斋后,终其一生与意拳融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神乎其技,奇乎其人,实意拳、乃至拳学史之里程碑人物,与芗老共就中华拳学之一高峰。  相似文献   

5.
杨德茂先生在早年与吴式太极拳传人王茂斋老先生学习太极拳技,而且功夫修炼精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闻京城王芗斋老先生意拳风格新颖独特,功法大成,杨德茂先生特拜在老先生门下学习拳技,在两位老前辈精心培养教导下,得其拳学心法。杨德茂先生大成拳风格以柔顺、松整为特长,力量发出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6,(1):39-39
2005年11月26日,北京市意拳研究会、北京市王芗斋意拳发展中心在青年湖畔举行了王芗斋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大会邀请海内外意拳(大成拳)组织共同参加,举办了学术论文报告、意拳推手、散手交流比赛,以及扫墓活动。本次活动参会人员有200多名。  相似文献   

7.
车星辰 《精武》2009,(5):72-73
“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这句话,是大成拳(意拳)创始人王芗斋(王宇僧)先生所提出来的。近二十余年来,随着大成拳(意拳)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王芗斋的好多拳学观点及拳论文字,被广大大成拳(意拳)爱好者背得滚瓜烂熟,朗朗上口。这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1、韩星樵先生简介:韩樵(星桥)生于1909年,系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全盛时期的入室弟子,自1931年从芗斋先生学艺十五载,尽得先师心法。自1938年至1946年期间在北平四存学会,协助王芗斋先生公开以武会友,传授技艺,为意拳的发扬光大闻声海内外起到了特殊之贡献。  相似文献   

9.
再谈王芗斋     
瀚海鹤 《精武》2009,(10):56-57
最近看到车星辰所写之文章对王芗斋先生的武功及人品提出了质疑,而大成门人却不屑与之辩论反驳,我作为对意拳(大成拳)感兴趣的门外人出于公平之心,想要在此谈谈我眼中的王芗斋先生。  相似文献   

10.
王芗斋拳学(包含大成拳和意拳)是我国武林中的奇葩。半个多世纪来,发展迅速,遍布全国,备受国人青睐,并得到国家扶持,人少间言。独在21世纪初,竹林拳(轨迹拳学)之李紫剑先生提出异议,先后在《武魂》等多  相似文献   

11.
张树新 《精武》2003,(3):16-16
大成拳是宗师王芗斋先生(1885-1963年)经数十年实践和理论研究,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一种极具搏击意义的实战拳学。该深遂的武学哲理、丰富的养生内涵、简捷的修炼方式以及突出的搏击效果,在海内外产生着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精武》2009,(4)
王玉芳先生简介王玉芳先生是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之次女。王玉芳先生1919年生于北京,13岁开始随父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习拳练功,悉得芗老之心法,她精湛的武学造诣为国内外武术界所公认。她在继承和弘扬意拳(大成拳)的事业上,始终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王玉芳先生的功法,深  相似文献   

13.
通风报信     
缅怀先贤 振兴意拳燕侠2000年11月25日,数百名来自海内外的意拳(大成拳)门人汇聚北京凯迪克大酒店,共同纪念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诞辰115周年.。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亚洲武术联合会第一副主席、香港意拳学会会长霍震先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王国琪先生,北京武术院副院长毛新建先生,王芗斋先生的女儿、北京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王玉芳以及北京市武协各门派的代表冯志强、刘学勃、李秉慈等人。北京市意拳研究会会长姚承光先生首先致了开幕辞.接着,霍震先生做了题为《立武德为首》的讲话,他回顾了意拳走过的80年的历程,肯…  相似文献   

14.
小舟 《精武》2006,(11)
“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不知这句话是不是王芗斋先生说的,但芗翁做到了。由入郭云深门下学习形意拳,到弱冠之年离家远游寻师访友切磋武艺,到综合他艺精华创编意拳,再到登报挑战,大长国人志气,芗翁一直以大成为志,志存高远。芗翁所创之拳名意拳,又名大成拳。意拳,取“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之要领,体现了打拳时的一种精神境界,所以意拳是十分讲究修禅的,不知是不是芗翁受本空上人指点之故;而“大成拳”之名,则是芗翁友人在1940年赠给先生的,先生不好推辞,只好名之。在“意拳”与“大成拳”之间,芗翁更倾向于“意拳”,先生曾说:“学术本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谦逊之态跃然眼前。  相似文献   

15.
意拳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由王芗斋先生创立,其创立对中国传统武术是次重大改革。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过程中的重要性。意拳的训练包括:站桩、试力(包括试声)、发力、走步、推手、散手等,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人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促  相似文献   

16.
大成拳是20世纪由王芗斋先生创立的一门新兴的拳种,它在当时对于一些传统的武术门派来说是现代拳学,而对于近年来所创立的如散打等武术界的新事物可说又是传统的。它经过了近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可谓是集健身和防身于一体的上乘拳学。  相似文献   

17.
一、大成拳(意拳)的创立和传人大成拳(意拳)由王芗斋创立。意拳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创立于上海,四十年代大成拳创立于北京。主要流传于中国的北京、山西、天津、上海、河南、香港等地和法国、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1918年,王芗斋正值33岁,为探讨中国武术去河南  相似文献   

18.
吴振华 《精武》2007,(12):62-62
大成拳(意拳)是上世纪30年代由王芗斋先生创立的,因其功力深厚、朴实无华、科学实用,被人们誉为"大成拳"。当年芗老凭此拳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时震惊武术界,至今仍被习武之士所推崇。  相似文献   

19.
赵道新先生本人及其拳论受到了很多技击爱好者的推崇,原因是赵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武术本身及其体制的弊端,使人看清了传统武术的本质,不再盲目地崇拜和幻想,而是回归现实。赵对传统武术的揭露以及对气与点穴的否定,其实并未超出他的"老师"王芗斋先生的拳学思想范畴,只是更加具体深刻而已。  相似文献   

20.
翁心诚 《精武》2009,(8):46-47
一、削烂苹果 王芗斋是李紫剑先生在《狂生谈拳录》中抨击较多、力度较大的武林历史人物。李先生认为,王芗斋是有证可考的叛徒、汉奸。认为所有有关大成拳抬王都是大谬不然,大逆不道,缺乏起码的道德判断意识。而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几年来的武学刊物与武学著作里凡是涉及到大成拳时,“王芗斋”三个字便不时地闪耀着,他被人们以宗师之礼推崇与尊重。这便构成了一个矛盾,一种疑惑。我没有去考证王的这段历史,现在我假设李先生说王芗斋是叛徒、汉奸属真,我们该怎么看王芗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