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枪属于武术长器械之一,俗称百兵之王,拳谚云:年刀,月棍,天天练的枪。我们从历史的传承来看,历代的武术家、军事家对枪都非常重视和尊敬。在冷兵器时代,枪无论在单打独斗还是军队作战中都占据了首要的位置。而在今天,枪在武术器械中  相似文献   

2.
姬氏枪法源于六合枪众所周知,心意六合拳是以枪法化拳法而形成的拳术,在心意六合拳谱中《六合十大要序》中记载了姬龙峰先生的事迹:先生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呼为神,而先生犹有虑焉,以为:‘吾处乱世出可操枪以自卫,若太平之日,刀枪入鞘,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古代武术文献《手臂录》中有关棍法的论述,探讨古代枪棍技法的渊源.研究认为:尽管《手臂录》是一部主要论述枪法的武术著作,但是文中却有较多关于棍术的记载.《手臂录》认真剖析了明代枪棍技法混淆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少林枪棍技法合一进行了论证,认为区分枪棍技法是习练枪棍的首要,枪法习练有六品之说,并和棍技法之用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于志钧 《武当》2006,(7):26-27
陈家沟现在传习的枪法,仅有一套花枪,显然不是他们原有的枪法。1931年,陈家沟陈氏后裔陈子明携陈家沟拳械谱旧抄本数种出示,其中两册最重要:一名为《器械丛集·陈两仪堂记》;一名题为《文修堂本》。其中记载枪法若干,现录之如下:桓侯张翼德四枪上平枪(面扎)、右肋一枪(背扎)、下部一枪(丹田气海)、锁咽喉枪(面扎)。四枪对扎法一、彼用上平枪扎我门面,我进步从大门回引一枪。二、彼又用上平枪扎我左肋,我从小门背引一枪。三、彼从大门下扎我左腿,我依面避引一枪。四、彼又起枪往我咽喉扎来,我从大门引一枪。八枪对扎法一、彼方用枪从大门来扎…  相似文献   

5.
《手臂录》是枪法的集大成者,枪法是武术典籍《手臂录》的主题,本文根据《手臂录》中有关杨家枪、沙家枪、石家枪、马家枪、少林枪、汊口枪以及峨眉枪枪法的比较和研究,系统梳理和研究了《手臂录》的七种枪法,分别从沙杨马、少林和汊口、少林汊口和马家、少林汊口和峨眉,以及石家和峨眉五个部分对《手臂录》的枪法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6.
在武术器械中,棍与其它器械相比,是较易掌握的。拳谚有"月棍、年刀、终生枪"之说,是指学练棍术要比学练刀枪相对容易些。这是由棍这种器械本身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棍身细且长,坚韧挺直,梢细把粗,无刃无刺,故其运动方法多长扫远挑,猛抡长劈,以大肌肉群活动居多,因  相似文献   

7.
峨嵋武术中峨嵋枪法的历史渊源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嵋武术中的峨嵋枪法是有专门武学史书记载的,具有峨嵋武术独特风格的,自成体系的,在中国武术器械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武术器械之法.本文通过对峨嵋枪法的历史记载,枪法起源.枪法特点,以及在中国武术枪法史上的历史地位的全面考证,使我们对峨嵋派武术的最有代表性的武术器械之法-峨嵋枪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由《少林棍法阐宗》、《单刀法选》、《长枪法选》和《蹶张心法》合刊而成的《耕余剩技》是一部重要的武术典籍。它的产生与程宗猷富裕的家庭背景、“文武兼修”的徽文化以及徽刻的盛行等密切相关。该书不但对明代流传于世的少林棍法、倭刀法、河南枪法以及弩等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而且对现今流传的天启棍、苗刀、八门拳等传统武术流派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梢子棍,古时称连挺或连梃,宋时又称铁链夹棒。因其状如农家打场脱粒用的连枷,故俗称连枷棍。梢子棍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稽考史籍,它被用之于军旅,最晚也在战国之际。据《墨子·备城门》一文在论述守城使用的兵器时云:二步置连挺、长斧、长椎各一物,枪二十  相似文献   

10.
大致自元明代以来,我国古典武艺体系形成了大枪独尊的传统,枪被尊为长兵之祖,吴殳在《手臂录》第一卷《枪王说》第一句开宗明义即说语云:‘枪为诸艺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程宗猷在《耕余剩技·长枪法选》说:世人尊枪为艺中之王,盖亦以长技无逾于此。枪法是一切武艺的至高点。大凡一位高品位的武艺家,总要在枪法上有些讲究,下场演练要拿大枪,不是花枪,这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个显示学养、资历和身份的标志。对中国武术而言,这个传统的形成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代表了武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大枪的神勇全靠修炼功力做底,不然就是一根死木头,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武术中的兵器,明代开始,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但以短兵的刀剑,长兵的枪棍,为练武术者必须精熟的兵器。解放后,全国武术比赛,长兵规定为枪、棍,短兵规定为刀、剑。本文对刀、枪、剑、棍的要点和源流作概括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整理六合大枪上,从理论到技术,先父所做的工作很多,其荦荦大端和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结合古代枪法典籍,对黄林彪先生所传奇枪做了系统整理,经过探赜隐,逐势考订,使奇枪成为最接近明代杨氏六合大枪的套式。与之同时,他又以罗疃张氏所传大人蠢为基础,参考古会吕家枪谱和演练程式,对大厂蠢的八个合战之法做了清理与匡定,使这一古典武乏精粹清以传留天壤间。毫无疑问,这是一顶是杂而精细的工程,学识号技巧缺一不同,它凝聚着先父多年来探研和继承传统武名的心血和智慧。其二,他长期不懈地搜集古代枪法史料,研读产鲜…  相似文献   

13.
金刚铁掌功     
金刚铁掌功为武家秘不外传之杀手功法。拳谚云:“拳不及掌”。可见在对敌搏杀者掌比拳更具杀伤力。 我幼年习武,练就二指禅及金刚罗汉硬气功等秘技。今不揣浅陋将金刚罗汉硬气功中的铁掌功整理出来,奉献给热衷于武术气功的广  相似文献   

14.
截拳道两节棍短小精悍,携带方便,棍法易学实用,是极佳的健体防身之物。笔者在此提供两节棍最常见的20个招法,供同道研修。基本持棍姿势详见《精武》2002年1 1期28页。特别说明:本文中“白蛇吐信”等势属动态招法,与静态持棍势名虽相同,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15.
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上记载:枪法的流传,开始于杨氏,名为“梨花枪”。杨家枪法手抓枪根,出枪很长,有虚有实,有奇有正;其攻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杨家枪法向有“天下无敌手”之誉。 这套《简化杨家枪术》是根据  相似文献   

16.
浅谈枪术中的圈与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枪是古代作战的兵器之一,历史悠久。相传庖(禾羲)始造干戈,蚩尤继作五兵。周官释五兵为戈、殳、(卓戈)、酋、矛。《昭代从书·甲集·兵杖记》载:“实録曰黄帝与蚩尤战即有枪”。程冲斗在《长枪法选·长枪说》中审道:“器名枪者,即古之丈八矛也”。说明枪的前身是矛。在冷兵器时代,枪是一种很有威力的长兵器。它以其灵活善变,伏机制胜,出击神速的  相似文献   

17.
刘绥滨 《武当》2003,(2):33-36
武谚曰:“三尺鞭杆五尺棍,使用起来真带劲。”鞭杆多由白蜡杆或坚硬木棍做成。青城白虎鞭杆讲究以短制长,技击上多以短手近身打法为主,具有技法多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等特点。 起式: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站好,左手虎口夹住鞭杆一端,食中二指贴住杆身,拇指、无名拇、小指夹扣住鞭杆贴于左大腿侧,使鞭杆垂直立于左肩前;右臂伸直,掌贴于右大腿侧;头正颈直,目视正前方(图1)。  相似文献   

18.
蜀中有谚云:嫁人要嫁魏大侠,生儿要生小姚夏。意思是说,四川的姑娘们找郎君就要找魏群那样体魄健壮、豪气干云的人物,结了婚的要生孩子的话就都希望小孩能像姚夏一样。  相似文献   

19.
韩静,1985年入河北武术队,1993年到北京体育大学念书,1997年毕业后便留在了北京武术队,平平稳稳,每一步似乎都顺理成章。 一说起剑,一提到枪,韩静便有说不完的话,滔滔不绝:“练剑、练枪不同于练刀、练棍,刀、棍需要练得快、练得猛,很容易评判出来。而练剑、练枪就不一样了,走的东西得有  相似文献   

20.
千秋大业——观看北京市中小学校武术比赛有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日应中国武协下属的中武国际武术培训中心宫战军先生邀请,我们观看了“中武杯”北京市中小学武术比赛。参赛的共有20所小学、17所中学的代表队,约1200人,比赛包括男、女少年拳、长拳、南拳、太极拳以及刀、枪、剑、棍等器械项目。人员之多,项目之广,创该项赛事历史之最。中国武协主席李杰专程观看比赛,著名教练吴彬亲临现场指导。从武术的普及和发展来看,这无疑是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