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编辑与编辑学对象及其概念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编辑与编辑学对象及其概念问题任定华,于泳琳【陕西】编辑与编辑学研究对象及其概念的科学界定已成为目前学科建设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也是编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有关期刊对此相继发表过不少文章,《编辑学刊》也组织了编辑概念的热...  相似文献   

2.
编辑学研究 ,一般说来 ,包括编辑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多年以来 ,学界普遍感到 ,虽然在应用研究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更显薄弱、更影响编辑学研究深化的 ,恐怕还在于编辑学理论建设的不足。这种情况 ,在过去的1999年有否明显的改变呢?有哪些进展和收获呢?对编辑学理论研究 ,一般可分为“点”的研究 ,即对编辑学性质、研究范围以至编辑学概念等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面”的研究 ,即对编辑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体系性的研究。在“面”的研究方面 ,1999年第1期的《出版科学》上 ,集中发表了一组有关编辑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从1985年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率先增设编辑学专业并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开始,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等高校也随后陆续开设了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或专科、或双学位层次的编辑学专业;至1990年“编辑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条目被正式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应该说,不管世人普遍承认与否,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存在已是事实。与之相应,从80年代中起,国内有关编辑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编辑学研究的有关著作、刊物及论文陆续问世。然而,就在编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编辑出版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出版物的质量问题,却无多大改观。笔者认为,编辑学研究的这一状况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编辑学还未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第二,编辑学研究的角度和方式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
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研究,无疑是编辑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不少有志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出版界同仁,亦已对此发表过精辟见解。如王国忠同志在《关于编辑社会学的一些探讨》一文中,把“研究读者心理”、“研究编辑心理学”作为编辑社会学所要探讨的问题(见《编辑学刊》创刊号);胡光清同志在《编辑学研究什么》一文中,将“编辑心理意识问题”作为编辑主体研究的内容之一(见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本文试对读者心理与编辑心理的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的编辑学讨论呈现出多头并进、众箭齐发的局面。有关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一些重要的编辑学原理,在众多的论述中几乎都已有所涉及,只是由于整个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集中的理论探讨缺乏必要的组织,许多很好的见解常常一闪而过,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变成整个学科建设的共同财富。因此,在进一步促进编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时候,努力对前几年的研讨成果作一点“反刍”,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重要问题的深入讨论,一实在是很有必要的事情。本文就想把有关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研讨情况作一点“反刍”式的述评,以期引起新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研究编辑学,应当大力提倡一种严肃而审慎的科学态度,唯此,这一学科的建立才有希望.《有关编辑学的几个问题》一文,或可给人以这样的启示.该文指出,编辑理论≠编辑学理论,并对二者之间的区别做了详尽的阐述;对于某些文章在有关名词术语使用方面所出现的一些混乱情况,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特点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目前认识颇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编辑学“应该研究各种出版物的编辑特征、规律和方法,是一门综合性多科性的边缘学科”;又因为编辑人称“杂家”,“那么编辑学亦可称为杂学”(李荣生等《应该建立编辑学》,见《编辑学论丛》,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1983年编印本第7页)。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作为编辑学特点、性质和任务的概括论断,就很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编辑学领域中又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十几年来,理论研究者对其辨析之激烈大概仅次于对“编辑”概念的争议。其原因当然是因为编辑学研究对象如不明确,真正意义上的编辑学就不可能成立,编辑学研究对象框定着编辑学研究内容,关涉到编辑学的任务、目的,一系列重要范畴以及理论体系的构筑,编辑学研究对象更与编辑学学科特征有着内在联系。而目前我国的编辑学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所以探索编辑学研究对象不能不显得特别重要。多年来,编辑学研究者见仁见智,在对象问题上提出了各种有益的看法,但经过多年编辑出版实践活动的检验和不同观点的对撞,我们可以看到,分歧少了,一些观点被淘汰了,另有些见解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较早的几种观点认为编辑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编辑活动”,也就是“编辑活动的全部和整体”,“不仅指著作物转化为出版物的过程,而且包括著作物产生以前及出版物产生以后的全部编辑活动”。或者说是“各种编辑现象”。或者说“包括编辑工作的一切方面。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历史与现实、全局与局部……”甚至著述活动、阅读活动也被囊括其中。我认为这些看法太浮泛了,姑且称为“泛化论”。这种“泛化论”的观点很难抓住编辑学的特殊矛盾,揭示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界说之比较》、《编辑特征与编辑区分》二文中,本文作者已经论定编辑的特征就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从这个意义上说来,编辑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一个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理应成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在编辑学建设中,整体地认识和对待研究对象,有可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学科基本问题,从而为编辑学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关于“编辑学”的议论,并非自今日始。粉碎“四人帮”不久,就有同志在《出版工作》上发表文章,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可惜当时并未引起出版界的注意。直到1983年11月,一位领导同志发表题为《迫切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出版学》的论文以后,才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于是不少出版业务刊物先后展开了有关建立出版学和编辑学的讨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渐趋深化,益感迫切。时至今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编辑学不仅是必要的,而  相似文献   

11.
征稿简则     
《编辑学报》2005,17(5):F0004-F0004
1《编辑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的有关科技编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的任务是:坚持邓小平理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科技书刊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为推动科技编辑学研究,提高我国科技书刊的质量和效益,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研究自80年代初在我国大规模兴起以来,硕果累累。据中国编辑学会负责同志的不完全的统计,到1999年底,在书名上带“编辑学”字样的专著、教材、论文集、词典、文摘等已出版七十多种。如果加上在书名上不带“编辑学”字样的编辑学研究著作,则要多得多。这些编辑学著作有通论性的,如《编辑学通论》、《编辑学概论》、《编辑学原理》等;有依媒体或学科性质分类的,如《报纸编辑学》、《图书编辑学》、《杂志编辑学》、《学报编辑学》、《新闻编辑学》、《广播编辑学》、《影视编辑学》、《科技编辑学》、《文艺编辑学》等。  相似文献   

13.
杨勇 《今传媒》2006,(10X):30-31
“编辑学”一词虽然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但真正从事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却是80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研究者恨不能在一夜间建立起编辑学科,以适应编辑无学的现状。于是,编辑学“框架”林立,各种“理论体系”不断涌现。在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之初,这种活跃状况本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一些近乎“玄学”理论的出现,反倒让人对编辑学的确立产生了疑虑,符合我国国情、适用于指导编辑工作实践的编辑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编辑学理论到底如何形成呢?应该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张积玉先生撰著的《编辑学论稿》从一个侧面提供了创建编辑学的路径和方法,这就是从编辑学实践出发,注重总结、研究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探寻规律性,构建编辑理论体系,从而为建立编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先后收到几位研究编辑学同行的来信,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编辑学研究如何深化的问题,有的同志还认为近几年来刚刚掀起的研究编辑学的热潮,在近来似有“冷却”趋势,希望一起来探讨一下“深化编辑学研究”的问题。无巧不成书,《编辑学刊》今年第一期“编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1986年前后,编辑学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比较热门,但从1988年起,似乎略有冷落”。接着编者提出:“编辑学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许多专题犹待我们深入探讨。”应该说问题的提  相似文献   

15.
林穗芳先生在<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编辑’和“著作”概念及有关问题》一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作为著作方式一种的‘编辑’和作为出版工作一部分的‘编辑’代表不同的概念。”这个论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解开了在编辑学、编辑史的研究中纠缠不清的一个死结,把一个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混淆概念的错误纠正了过来,从而大有助于明确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编辑学也好,编辑史也好,研究的对象都是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从事这种专业工作的人称为“编辑工作者”,其中卓有成就的称为“编辑家”。如果把作为一种著作方式的“编辑”和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混为一谈,那么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相似文献   

16.
关于编辑客体和编辑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编辑学以独立的科学形态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立于学术之林,首先要对编辑学理论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有一个大体一致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研究者中产生讨论问题的共同语言。基于这一想法,《关于编辑客体和编辑过程》一文,就“编辑客体”与“编辑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编辑学学科建设与怎样界定“编辑”概念,当然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华良同志《试论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论问题》(以下简称《问题》,引文不再作注),开首提出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但作者把编辑学建设的理论突破,归结为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而所谓“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论问题”又不过是概念宽泛一些或者狭窄一些的问题。这就使人不能不想到,学术界大量存在的实际情况,并不象《问题》一文所说的那样。许多学科,包括一些相当成熟的学科,在一些基本概念上都存在着广义的定义与狭义的定义,甚至存在着许多内容差异很大的定义。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49年4月,广东国民大学新闻学系教授李次民,在广州自由出版社出版了《编辑学》一书,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编辑学著作问世.该书共22章,主要从新闻学、新闻编辑入手探讨编辑学的有关问题,不但开我国编辑学研究之先河,而且该书已具有普通编辑学的意味,为构建普通编辑学体系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讨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讨论之我见赵存如目前,有关“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的讨论无非是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科技期刊编辑是否应当成为学者;其二是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成为学者。“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讨论的提出可能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为抵制科技期刊编辑“杂家说、...  相似文献   

20.
略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编辑学在我国的研究林林总总,生机勃勃。已经出版的以编辑学命名的著作至少已有50多本,发表的论文最少可以千计,其内容涉及编辑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的方方面面,材料收集、整理的规模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排比的经验研究,已经达到急需对有关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与创立等问题,用唯物辩证法从整体的理论水平做出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概括。只有这样,才能使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创立,取得决定性突破和进展。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这是编辑学的研究和编辑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首先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在关于编辑学研究对象问题的理解上,众说纷纭,歧见甚多,至今还不能说真正得到了完满的解决。编辑学界的老前辈、编辑学研究的带头人之一邵益文先生曾经把这些众多的歧见概括和总结为具有代表性的五大类(每一类中仍至少还有3种~5种不同的理解和说法,详见邵益文所著《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1页~27页)。第一类是“过程说”,即认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编辑过程”。第二类是“原稿说”即认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