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形意拳虎形     
张世杰 《精武》2007,(6):26-27
形意拳在五行拳之外,还有十二形的套路拳及杂式捶等适合于表演和技击的打法。我所写的虎形就是其中一套,它是由李存义老先生所传。尚云祥和傅剑秋这两支的传人所练基本差不多,其练法动作较复杂,式子比山西、河北派所练的多,不单单是虎扑和虎撑两个动作。老虎是森林之王,非常威猛,扑食之劲霸道之极,尾巴打扫之力可将人或一般的动物扫个跟头或打昏。古书曾写过,虎有一扑、二掀、三剪尾(摆尾)之功。虎扑之凶猛,可将任何被食动物扑倒,使其无反抗能力。如果扑击落空,随后便用后腿或胯的掀撞;掀再未果,虎便用摆尾之法扫打,将被食者打倒击昏。老虎剪尾之力可将树杈击断,何况人怎能接得住。另外,虎之跳跃速度和距离也比其它动物强出很多。我们所练的虎形就是根据它的生活习性,扑食之规律编排的套路。  相似文献   

2.
连洋 《精武》2006,(1):20-21
龙形取意取虎之气势威猛:虎为百兽之王,故虎拳须练就一股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拳法姿态讲的是威仪,动作要威猛雄浑,有种猛虎下山的气势。取虎之力实沉着:“虎背熊腰”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力气。虎拳是以力量的厚实雄浑为本,拳法招招势势有沉着之力,所以该拳对于爆发力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少林拳虎形为单把练习的象形功夫,通过左右式反复练习,有强腰健肾、通达督脉的养生作用。用于实战以猛虎扑食之勇制敌于刹那!虎扑即前扑后翘,阴阳平衡。前扑是以钩脚、提膝、拧身盘肘、捣肘加前蹬脚、劈把发劲攻击对方,翘尾以尾骶骨上翘,刺激肾脏及督脉以达内壮之效。少林拳虎形的  相似文献   

4.
“十大形”是戴氏心意拳的基本拳法。内容是“龙、虎、蛇、猴、马、鹰、燕、鹞、鸡、熊”,是模仿动物搏斗动作,取其锐击之意创编而成。十大形如同五行拳,也是单练拳势;左、右势式。同是母型拳法,依附母型还有诸多子型拳势。所不同的是,五行拳是遵循自然规律产生内在的变化;十大形是“像形取意”呈外沿  相似文献   

5.
虎扑,是大成拳一种极为常用且十分有效的攻击方法,在大成拳搏击训练和搏击实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虎扑,是模仿猛虎扑食的动作创造出来的一种攻击方式。为了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练好  相似文献   

6.
形意拳经典拳论有“四象”之 说,四象者,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也。 关于“虎抱头”,有些人认为是 “虎豹头”“抱”是“豹”同音相误,并 指出只有“虎豹头”,才能与“鸡腿。 龙身、熊膀”相提并论,且振振有词: 形意拳象形会意,模仿动物,腿模仿 鸡的腿,身模仿龙的身(龙并不存 在,取其升降起伏、左右旋转),膀模 仿熊的膀,头模仿虎豹的头。此论表 面看来,似乎 正确,其实并 不懂“四象” 之真义,不知 “虎抱头”的 真正含义。 “虎抱 头”是一种动 作形态,即老 虎扑食时的 双爪前伸头前,合围抱头之态。 武术就是仿虎豹…  相似文献   

7.
虎鹤双形拳     
虎,以勇猛刚烈而闻名;鹤,又灵巧轻盈为其特长。虎鹤双形拳是模仿虎鹤之动作及其特长的一种拳。它是广东南拳五大流派中洪家源中的一种,目前,此拳不但在全国广泛传播,而且不少海外武术爱好者也对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武术团到国外访问中表演的南拳,被外国人誉为防身健体,内壮外强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岳拳”,又名“岳家拳”或“岳家教”。传说,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传授下来的一种虎形拳。“岳拳”的特点是:集虎之威,取虎之式,刚柔相济,攻守兼备。在套路中,有一只虎、下山虎、落地虎、双飞虎、二虎斗、五虎落山等等。在  相似文献   

9.
石雷石 《武当》2003,(8):21-24
鹰形概说 “鹰形”为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之六。鹰是自然界中的猛禽,心意拳取其捉拿、扑食、钻天,居高临下,藏爪扑击之势,蹬枝展翅之劲,翻身之灵,以达到手心实的目的。心意门五指挓开,手伸有力。因为心意拳是短打,所以,捉拿实战价值极大。鹰之捉拿,抓敌打一合劲,双手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如同扯物,有恨天无把之意。  相似文献   

10.
孙保才  周美良 《精武》2007,(4):20-20
十大真形归定把中的鹞形钻天把,是继虎形双把式之后的第四个单练归定把式。一、动作要领1.定步鹞形钻天把:南轻扑站,屈身下沉,塌肩坠肘,双掌根下按(图1),以腰腹带动双掌在下沉中向右翻转(下蹲  相似文献   

11.
马鸿斌 《收藏》2010,(5):150-150
今年是庚寅虎年,在此向大家展示我收藏的几方虎形石。 “虎首”一石,我一直将其作为横卧着的彩陶山形石欣赏。一次无意间的凝望,我突然发现这件山形石立起来形似虎头,于是定名为“虎首”。该彩陶石经过红水河亿万年的冲刷,质地坚硬,光滑细腻,是早期出产的质量最好的金黄釉彩陶石品种。天然形成的石皮好像斑斓的黄色虎皮,石纹像根根虎毛,突出的“眼睛”“鼻子”、张大的“嘴巴”、凶狠的“虎牙”以及脸部的褶皱,将虎首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相似文献   

12.
李洳波 《精武》2006,(1):11-13
十大形,龙、虎、猴、马、鸡、鹞、燕、蛇、熊、鹰,又谓十大真形。其意是取其十种动物的特长特技之真意,仿其灵法,取法为拳,即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捉之勇,猴有纵身之灵,马有奔腾之功,鸡有争斗之精,燕有取水之能,鹞有侧身入林之术,蛇有拔草之功,熊有沉稳之态, 鹰有捉拿之精。  相似文献   

13.
宋学玉 《武当》2010,(7):10-11
龙门十三形是武当全真龙门派(简称武当龙门派)拳法的灵魂,始终贯穿于每一个拳术套路之中,且以身手步法协作的应用形式出现,是形成龙门派拳法特征的关键。诸如狼形取其奔之意,坐腰而出,身步相欺,蹿闯扑杀,名曰“狼奔”;猿形取其灵,身严步灵,手惊心灵,身手之快,迅捷异常,名曰“猿灵”。  相似文献   

14.
王忠海 《武当》2005,(11):23-24
“野马盘草”是洛阳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中的马形拳把,主要练习耐力与爆发力,是“拳功一体”的拳法。由于“野马盘草”拳把发力刚猛、爆烈,负荷极大。所以规定只有年满18岁之后方可学练。年龄未满十八周岁者,由于骨骼、脏腑机能脆弱,难以承受发力时产生的震荡,很容易受伤。  相似文献   

15.
四把乃河南派心意拳经典拳路之一,是马三元的隔代弟子、河南新野人马剑章与师弟徐志喜在荆沙传授的,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师爷杨家兴在荆州西门外龙山寺内(当时练心意拳的教场)随马、徐二位师祖专习八年,我父亲徐学海是其大弟子,同时学艺的还有蒋天德等老前辈,现都已故。这套四把是依据杨家兴师祖之原式演练创编而成,也称为虎形四把。  相似文献   

16.
连洋 《精武》2006,(3):24-27
鹤之象形取意鹤之形态鹤拳是五形拳中惟一以飞禽为模仿素材的拳法,所以鹤拳相较其它拳法而言,表现为拳意轻灵,动作舒展, 动静相间,刚柔相济。鹤拳之精“鹤之精在足”讲的是鹤拳对于足功的要求。鹤拳之精始于足下,故练鹤拳时,须在单腿独立的足功上多下功夫。鹤拳之神“鹤之神在静”讲的是鹤拳对于神意的要求。其拳法神意要独立静止,以得其神。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变静,静变动,对动静呼吸一气间的体悟是该拳神意练习的重点。刚柔鹤拳鹤拳拳法以动静相间为旨,以刚柔相济为功,以急缓适中  相似文献   

17.
马雷石 《精武》2005,(12):19-21
心意六合拳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是用来练内外三合及浑身六面(上下、前后、左右)整体内劲的,始终贯穿于心意六合拳的每一把艺中。不明六艺,就无法盘出心意拳的整体爆发劲来,盘会十大真形、四把捶、十二大势也只是做做体操而已。六艺在此拳法中非常重要。六艺中每一艺以“十字手”起势,而以按把、虎扑、雷声收势,下不赘述。  相似文献   

18.
马琳璋 《武当》2011,(12):23-24
心意拳有十大真形,即鸡、马、燕、蛇、猴、龙、虎、鹰、鹞、熊,拳术取喻这十种动物的本性和灵意作为拳术的技击之术,其中鸡的奋勇,马的疾踢,燕的灵巧,猴的灵活,龙的舒展,虎的勇猛,鹰爪的锐利,鹞的穿钻疾快,熊的沉稳和力大无穷。《心意拳谱》中对于熊形的说  相似文献   

19.
虎鹤双形拳是岭南洪拳的著名套路,而它的对练套路更被珍为不传之秘。现在本人将它整理公开,使大家全面理解虎鹤双形拳。图中甲方穿白衣者为本人,乙方穿黑衣者为陈志明。  相似文献   

20.
鮀,水上漂游之虫。身长约寸,长有六只长腿,呈灰褐色。常于雨后浮于河沟水面上。鮀行走时靠长腿的划撑,在水面上自由地作“之”字形曲折前进。因其动作快速,身法敏捷,又有“水上游客”、“小水车”等雅称。 先人把鮀所具有的“浮水之精”之特性,通过变化,以拳术的形式存在下来,即形意拳之鮀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