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清代,两淮盐商参与修葺扬州寺观的活动颇多。一方面,盐商为祈求家财平安,以寺观作为社交空间,逐步融入扬州,实现“在地化”。另一方面,一些佛寺为驻跸之处,是特殊背景下两淮盐商“奉宸”的产物,体现清代帝王和盐商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被称为晚清一代名臣的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对两淮盐务进行了整顿。在淮北,他停止饷盐,裁减厘卡,大力推行票盐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对淮南盐务的整顿,则体现了其"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希冀规复淮南引地,从而增加盐税收入。曾国藩晚年曾数次来扬州。据《清宫扬州御档》相关记载和分析推断,位于今康山街20号的曾公祠,就是当年两淮盐商集资建造——为了祭祀曾国藩,由刚建好一年的盐宗庙改建而成的。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地主  相似文献   

3.
正盐税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两淮盐税更是一度占清代税收的1/4,清史中有"盐道一官,尤关国课"、"两淮行盐,国课攸关"的说法,因此对两淮盐官的选拔任命,清朝历代统治者均十分重视。两淮盐官任在扬州,这个肥缺自康熙朝起,向来是内务府的家奴如曹寅、李煦等任职,几乎是无官不贪,鲜有廉洁者。据《清宫扬州御档》记载,康熙朝末年在扬州的盐官任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以操守闻名而获举荐,经过晚年康熙的几番秘密调查,不见容于贪官而遭诬陷,最终又获昭雪,在告老还乡之时还留下一段佳话。他就是张应诏。清人吴振棫在《养吉斋丛录》中写道:"雍正间鸿少张应诏字图  相似文献   

4.
两淮盐政是清朝经济命脉,然而自从康熙帝以来,两淮盐政一直弊端丛生。魏源所提出的盐务改革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两淮盐弊。因此,从两淮盐政的改革过程,最能够体现出魏源经济管理思想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王草 《兰台世界》2013,(10):124-125
两淮盐政是清朝经济命脉,然而自从康熙帝以来,两淮盐政一直弊端丛生.魏源所提出的盐务改革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两淮盐弊.因此,从两淮盐政的改革过程,最能够体现出魏源经济管理思想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江都县位于长江北岸,南临长江,西滨大运河。东南与泰兴县、泰县、泰州市毗邻,北与高邮接壤。江都县历史悠久,得名于秦末,因长江在这里汇合而得名。旧治的江都县属扬州府管辖,包括今天的扬州、邗江、江都等地。现在的江都镇,早年叫菜家庄,后改名为仙女庙。清康熙  相似文献   

7.
正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贪污案件。两淮盐政官员与盐商相互勾结,鲸吞预提纲引余息银两,数额高达1000多万两。由于这一案件涉及钱数之多、时间之长、涉案人员之多,故两淮盐引案被称为"乾隆朝三大贪污案"之一。该案发生在"康乾盛世"的乾隆朝中期,正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乾隆帝对此案极其重视,从案情的发生、审理到定案,连下多道谕旨,亲自参与和直接掌控。笔者借助《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8.
《清宫扬州御档》中的“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事”奏折涉及“扬州中学”早期历史,反映了清末新政“办学堂、废科举”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江苏地方官员对新式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从鸦片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中国共发生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教案1600余起,其中较大教案400余起。江苏是教案多发区之一,仅在扬州一地就先后发生了三起影响较大的教案。笔者曾长期在历史档案里寻觅,试图勾勒出这一历史事件的轮廓。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依仗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入内地自由传教”特权,重返“江南”,疯狂向该地区扩张教会势力。扬州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法国天主教士急于在此处寻找立足点建教堂。1866年传教士雷?骏不顾扬州知府“不准私相租赁”的禁令,偷偷在辕门桥三义阁租屋建教堂。次年,传教士金…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中前期两淮盐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在盐区业盐的商人和从事食盐生产的灶户及其子弟,提供了读书的机会,普及了教育,提高了商人和灶户及其子弟的整体素质;盐区的盐商、灶户及其子弟读书风气日浓,为其成才、入仕、门第升迁创造了条件;大批知名学者或硕学鸿儒来此聚众讲学,促进了两淮盐区学术的辉煌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孙玉平 《兰台世界》2014,(12):19-20
清代中前期两淮盐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在盐区业盐的商人和从事食盐生产的灶户及其子弟,提供了读书的机会,普及了教育,提高了商人和灶户及其子弟的整体素质;盐区的盐商、灶户及其子弟读书风气日浓,为其成才、入仕、门第升迁创造了条件;大批知名学者或硕学鸿儒来此聚众讲学,促进了两淮盐区学术的辉煌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明代隆庆年间两淮盐务题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刊布的有关隆庆年间两淮盐务等方面的题本和奏疏,是从馆藏明代档案中庞尚鹏所著未刊《淮扬杂录》里选出的。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除授江西乐平知县。隆庆二年(1568年)春,明廷议九边屯盐,擢为总理江北等处盐屯右佥都御史,与副都御史邹应龙、唐继禄分理。庞尚鹏辖两淮、长芦、山东三运司,兼理畿辅、河南、山东、江北、辽东屯务。是年秋,召邹应龙还京都,命庞尚鹏兼理九边屯务。河东巡盐部劾其行事乖违,而吏部尚书杨博认为议留。后因太监厌恶杨博,杨博被革职,庞尚鹏亦随之去职,时为三年十二月。庞尚鹏在任职期间,治理盐务有方,鹾利大兴。《淮扬杂录》中的这些题本及奏疏,均无具题时间及批红,从其内容考定,均为隆庆二三年间形成,其标题为编选者所拟。  相似文献   

13.
王静雅 《兰台世界》2013,(19):124-125
<正>盐业是清政府的重要财源,而两淮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产盐区,其所产食盐不仅供应本省,还配销到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六省。自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楚岸引地一直为川盐所占,淮盐滞销,积引累累,盐商疲积,税课减少。前两江督臣曾国藩虽多次奏复淮南引地,但未完全收复。1875年沈葆祯升任两江总督,十月(农历),场商、运商联名公  相似文献   

14.
近来笔者闲暇之余,研读了《百年来引岸制度束缚自贡盐业的史实纪略》、《自贡市盐业志》、《四川盐政史》、《两淮盐法志》、《民国时期自贡报业的盐文化特色》、《“嘉惠士林”的清代扬州盐商》等档案史志,对历史上的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政策运作初步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福建巡抚庞尚鹏凭借着对两淮盐政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被历史研究者广为赞扬,本文通过对其具体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全面地展现出了这位明朝中期改革家的政治魄力以及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后,江苏宣告独立,张謇受邀担任两淮盐政总理,意图整顿弊病丛生的清末盐政。针对当时盐政混乱的状况,张謇力主进行盐政的事权统一改革,旨在集中盐税支持中央政府施政。但由于民国初年社会秩序未复,各省各自为政,张謇的盐政改革最终只在江苏地区得到实施,其最终不得不无奈辞职。张謇盐政改革的失败,既是民国初年两淮盐政困境的客观反映,也是当时中国政局动荡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福建巡抚庞尚鹏凭借着对两淮盐政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被历史研究者广为赞扬,本文通过对其具体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全面地展现出了这位明朝中期改革家的政治魄力以及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8.
扬州地处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之交汇点上,自古以来即为江淮名邑。扬州之所以赫赫有名,在于其文化形态之丰富与文化创造之活跃,在于其文化成果之丰硕与文化影响之深远。扬州文化丰富,体现在琳琅满目的工艺珍品、独树一帜的园林胜迹、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争奇斗艳的服饰民居等多姿多彩的物化形态上,呈现于千姿百态的扬州戏曲、博大精深的扬州学派、蜚声中外的扬州画派等门类齐全的人文形态上,还表现在其文化创造的活跃、文化氛围的浓厚与文化心理的成熟,等等。自古以来,扬州作为一个文化重镇,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这…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它起源于唐而形成于宋,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扬州书院创建较早,自宋代开始,历代均有兴废,而以清代书院最具规模。柳诒征《江苏书院志初稿》称:“江宁布政使所属各府之文化,以扬州称首”,“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者,有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这三所书院所以能闻名遐迩,主要得益于“两淮鹾利甲天下”。清代扬州为两淮盐运中心所在,书院划归盐务,“谕商捐修,并定每年经费,更新其制”。所以扬州书院的“廪之给,视他郡为优”。名师硕儒纷纷…  相似文献   

20.
1757年,清代乾隆帝第二次南巡,两淮盐政高恒为了让这位钟情于山水的皇帝感受到扬州的新变化,一边忙着开挖整治瘦西湖,一边修建了一座风格独特的石桥——五亭桥.后因两淮盐引弊案告发,高恒获罪被诛.查阅《清宫扬州御档》的多份奏折及相关清代史料,可知高恒所在家族可谓名门望族,其上辈、同辈以及晚辈中,不乏朝廷达官贵人.了解他们不同的官宦之路和人生轨迹,抑或可以引发人们对这段清史的更多了解和更深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