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举重、摔跤运动员心室及肺动脉内径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以无氧供能为主的举重、摔跤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实验测定分析了10名举重运动员、10名摔跤运动员和10名无训练者安静时左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及肺动脉内径。结果发现举重运动员的LVIDd、RVIDd和肺动脉内径与对照组比较,指数值增大并有显著性意义;摔跤运动员仅LVIDd较举重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举重运动的缺氧程度比摔跤运动高,体现了专项特点。  相似文献   

2.
杜晖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2):9-10,32
血红素加氧酶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体系,它的生成物广泛参与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本文拟对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系统的生理作用,以及运动与该系统的联系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红素加氧酶系统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系统,该系统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另外,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导致运动能力下降与自由基增多密切相关,故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血红素加氧酶系统与运动能力方面的文献进行归纳与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红素加氧酶系统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体系,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运动可对血红素加氧酶系统产生影响。此研究拟对运动与骨骼肌血红素加氧酶系统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有氧运动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方法:8周大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常氧不运动组(N)、常氧运动组(EX)、肺动脉高压不运动组(H)、肺动脉高压运动组(HE)。将大鼠每天暴露在氧浓度为15.6%~16.1%的环境中8小时,每周7次,制作肺动脉高压模型。运动组分别进行8周每天1小时5天/周游泳训练,第9周分离出大鼠肺动脉,检测4组动脉环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和硝普钠(SNP)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大鼠的肺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动脉环经NO途径的最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有氧运动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的舒张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肺动脉高压对照组及常氧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证实有氧运动对NO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有益调节作用,部分被低氧效应所抵消。长期低氧效应超过有氧运动对肺动脉血管的作用这个现象,很可能与NO途径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灵芝多糖对小鼠机体抗疲劳影响,全面探讨灵芝多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对小鼠灌胃灵芝多糖(2.502mg/Kg/d),20天后测定耐缺氧时间、力竭游泳时间、血红蛋白(Hb)、肝糖原、定量负荷运动后血乳酸及血尿氮。结果表明:灵芝多糖可明显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耐缺氧时间,提高肝糖原水平,降低大强度定量负荷运动后血乳酸及血尿氮水平。因此灵芝多糖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运动能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有氧运动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方法:8周大的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常氧不运动组(N)、常氧运动组(EX)、肺动脉高压不运动组(H)、肺动脉高压运动组(HE)。将大鼠每天暴露在氧浓度为15.6~16.1%的环境中8小时,每周7次制作肺动脉高压模型。运动组分别进行8周,每天1小时,5天/周游泳训练,第9周分离出大鼠肺动脉,检测4组动脉环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和硝普钠(SNP)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大鼠的肺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动脉环经NO途径的最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有氧运动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的舒张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肺动脉高压对照组及常氧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证实有氧运动对NO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有益调节作用,部分被低氧效应所抵消。长期低氧效应超过有氧运动对肺动脉血管的作用这个现象,很可能是与NO途径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8.
复方红景天制剂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CRM 灌胃后的小鼠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体重、BLA、BUN 指标的变化和常压缺氧能力及力竭游泳时间。目的在于:探讨红景天复方制剂(CRM) 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RM 可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延长力竭游泳时间、降低BLA、BUN 水平、减缓小负荷运动组小鼠体重增长趋势、增加较大负荷量运动组小鼠体重增长趋势。从而说明,CRM 可通过调节代谢平衡提高小鼠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缺氧诱导因子-1与低氧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1是在特定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它能够与相应的靶基因相结合,通过转录及转录后的调控,使机体对缺氧、缺血产生适应。作为近年来低氧适应研究的关注焦点,缺氧诱导因子-1可用于运动训练中机体对缺氧反应及耐受状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氧暴露情况下运动对中动脉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压低氧屋模拟2500m高原急性缺氧,测试了6名世居平原的男子在常氧和急性缺氧情况下,中等强度运动前后中动脉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缺氧暴露情况下,安静时平均脑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p)和舒张期血流速度(Vd)从第5min到第20min都持续上升,且Vd增加幅度最大。常氧和急性缺氧运动后即刻,Vm和Vp均显著增加,常氧运动后Vm、Vp的增加幅度均高于急性缺氧运动后;常氧运动后Vd增加,而急性缺氧运动后Vd略有降低。提示,急性缺氧主要通过调节脑血管阻力增加舒张期血流速度,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来满足动脉氧含量下降时大脑的供氧需求;急性缺氧运动与常氧运动一样,都是通过增加收缩期血流速度来满足大脑供氧需求,但急性缺氧暴露抑制了运动对脑血流速度的增加效应;与常氧运动、急性缺氧相比,急性缺氧运动对舒张期血流速度的影响比对平均脑血流速度和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1.
运动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水平的发挥,而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尤其肺又有一定的反作用。通过运动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综述,为体育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Physical training is beneficial and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all patients with COPD independently of disease severity. Different rehabilitative strategies and training modalit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optimize exercise tolerance. Interval exercise training has been used a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modality to continuous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COPD.Although in healthy elderly individuals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is training modality is superior to continuous exercise in terms of physiological training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COPD, there is not such evidence. Nevertheless, in patients with COPD application of interval training has been shown to be equally effective to continuous exercise as it induces equivalent physiological training effects but with less symptoms of dyspnea and leg discomfort during training.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al training in COPD and also to provide arguments in support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al training to overcome the respiratory and peripheral muscle limiting factors of exercise capacity. To this end we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best to implement interval training in the COPD popul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setting so as to maximize training effects.Key Words: interval exercise training,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ercise toleranc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大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的实效性,探讨不同强度有氧健身跑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选择北京林业大学60名大二健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了16周不同强度组别健身跑实验。结果发现:中、小强度健身跑锻炼对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显著,在脂肪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指标均值改变的幅度最大,差异最显著(p0.01);高强度健身跑锻炼对身体成分的影响较小;通过对不同强度组学生两项肺功能指标测试,三种强度的健身跑使学生的肺功能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中等强度健身跑对学生肺功能影响最大,提高幅度最明显,两项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类以肺动脉渐进性闭塞导致肺血管阻力逐渐升高继而诱发右心室衰竭的一种恶性肺血管疾病。PAH病理发生、发展的机制包括炎症反应诱发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继而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和迁移;以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和Parkin以及LC3的表达增加,使血管平滑肌呈现抗凋亡表型,并伴随有氧氧化功能损伤,无氧酵解依赖性增加等问题。PAH进一步发展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肺纤维化以及右心肥大,可直接引起肺动脉压增加,继而增加心脏压力导致心力衰竭,这是病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可能治疗PAH的手段之一,有氧运动可从调控ERS、线粒体自噬、改善机体代谢3个方面抑制PAH病理进程。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关于PAH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论述了有氧运动对PAH改善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RPE评分、运动成绩测试、心肺功能测试及心脏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等方法对运动员心脏功能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1)穴位离子导入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主观感觉,提高专项成绩,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无氧闲心率,提高有氧耐力,推迟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2)穴位离子导入可改善运动员心脏神经肽ET和CGRP的分泌,使之向更有利于适应运动负荷的方向发展。结论是:(1)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2)穴位离子导入能多环节、多层面地保护心肌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延缓疲劳产生和促进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16.
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与调控程序及实施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心理训练是散打训练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的运动成绩的心理保证.赛前心理训练与调控到底先练什么、后练什么,先提高什么、后提高什么都应该有一定的顺序性.只有把程序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训练的经济性、实效性达到最优化组合,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