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有个像张炘扬一样的孩子,十岁考入大学,十二岁成为硕士,十五岁博士毕业。相信世上没有比拥有神童更令父母骄傲的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他十二岁那年对父母如是说:"如果你们不给我在北京买房,我就拒绝论文答辩。"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印度有一个叫布提亚·辛格的小男孩,在四岁半时就完成了42.195公里的马拉松长跑,此举震惊了印度,人们称他为马拉松神童。2007年,五岁半的辛格计划用10天时间跑完500公里行程。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始自己的漫漫征程时,大量警察封锁了辛格的长跑路线。原来,警方接到政府的指令,严禁辛格参加这项长跑活动。印度政府的理由是:辛格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而500公里的路程,对他的体力和情绪都是一个负担。让一个孩子去尝试不属于他年龄的生活,是一种极大的残忍。国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责任保护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要孩子,不要神童",这是多么振聋发聩的呼唤。看看我们的家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有多么迫切,不惜牺牲孩子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陶斌 《教育艺术》2006,(7):66-66
三国群雄中,教育子弟最有成效的,当首推曹操。他的几个孩子中,曹丕、曹植文武全才,而且都是著名的诗人;曹彰刚毅威猛,是一员名将;曹冲虽然13岁就死了,却是历史上罕见的神童。曹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虽然历史记载过于简略,但仍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4.
神童教育从古演变到今,人们对它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和界定。现代心理学家及教育家一般把神童界定为:一个孩子在10岁时就表现出某一领域有着突出成绩,而这通常是只有成人才能做到的。在本文中,把神童教育界定为:神童即为超常儿童,指的是孩子在幼年时便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超乎常人,与同龄儿童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与特点。基于这一定义,应该说大部分勤奋聪敏的孩子并不能称为神童。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公众对神童教育给予了太多的关注,当时关于神童的宣传报道甚嚣尘上。后来,由于许多神童的后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神童教育也常常被人诟病,这些宣传也就慢慢淡了。这几年,“神童现象”似乎又热了起来。不同的是,以前宣传的那些神童基本上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科学技术型的神童,如大学少年班的学生,而现在则多数是文艺界的,如:上海的初中生韩寒、广东9岁的张蒙蒙、江苏7岁的窦蔻,还有天津的“著名小孩”———5岁的刘小源。毋庸置疑,这些孩子都是神童,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才艺。对于这些…  相似文献   

6.
神童妙对     
明朝江西吉水,有个孩子叫解缙。他家境贫穷,但七八岁时就能吟诗答对,邻居们都称他为"神童"。一年中秋,知府大人来到吉水,他想亲  相似文献   

7.
椰壳效应     
正中国家长有一个普遍的教育误区就是更多地注重揪出孩子的错误而并非肯定孩子的成绩。有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这让他的家长苦恼不已。一次,他的爸爸从外地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见了爱不释手。这件事情让父亲突发奇想,就用锯开的椰壳给孩子盛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饭量也大增。这一现象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椰壳效应"。"椰壳效应"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面对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的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盛饭,孩子竟然能愉快地吃下去。同样的道理,与孩子沟通时,把批评包装一下,给它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亲子  相似文献   

8.
赞扬孩子吧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找到了教孩子学说活、学走路的最佳教育方法后,每年能培养700个与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地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相似文献   

9.
阿友 《中华家教》2014,(Z1):108-109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家庭:35年前,15岁的父亲王永成为中国科技大学首届少年班学生;15岁的母亲考入浙江大学;在父母双双头顶"神童"光环的35年后,他们的儿子王嘉骝也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于今年9月远赴全球顶尖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一个家庭能出一个科大少年班"神童"已属罕见,父子能同时成为少年班学友,全国独此一家。在震撼世人的教育奇迹背后,父亲却坦诚地告白世人: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育儿经",若要说心得,那就是放手不管,尽早让孩子学会自立!  相似文献   

10.
《家教世界》2013,(9):8
这是一名年仅14岁的孩子,一名来自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的海南大学新生,他叫张曈曈。14岁少年海南吐心声年仅14岁就考上大学,让人不由得往神童方面去想。可是,这名身高1.78米的少年却这样告诉你——"我不是神童,我也不比别人聪明,我只是比别人更努力、更独立罢了。"在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的男生宿舍里,张曈曈扶了扶眼镜,面带微  相似文献   

11.
自己的孩子总看到好的一面,可不是呗。儿子小时候,我怎么看他怎么像个神童。一堆碎瓦片他能鼓捣半个多小时,《365个成语故事》听了N遍,我们快听吐了,他却全背下来了。哪知道,一上小学,他竟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听写生字时,他不停地问:"这是第几个字?"原来他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消费的时代里,"神童心算"不仅仅是一个运算方法的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最近几年,"神童心算"作为一种新的运算方法颇为流行。无论是在一些幼儿学校、培训机构,还是在电视、网络上,都能看到"神童心算"的影子。许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了"神童心算"后变成电视上的小"神童"。"神童心算"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所谓"神童心算","主要是直接凭大脑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又称快速心算、快速  相似文献   

13.
“神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谈到神童的故事,一些人就眉飞色舞、神情激昂。被称为神童孩子的智商超过140,在法国大约有40万,在美国大约有150万。这些宝贝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太聪明了,有的2岁开始读笛卡尔的著作,3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不到5岁就开始对欧几里德的公理刨根问底了。中国的孩子也不比洋娃娃差,有的9岁读完了高中,12岁就大学毕业了,有的两三岁能识千字。这些孩子对知识理解得快,掌握得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优秀作文》2008,(Z1):129-129
本书用大量的例子讲述了在赫爸爸的教育经验,他成功地把孩子培养成了"神童"。由此告诉人们:父亲在孩子身上投资10分钟,能得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神童”盛行的时代,似乎也是一个造就“神童”的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关于“神童”的报道和消息:13岁“神童”以674的高分被清华录取,15岁即放弃学业全心练球的台球“神童”破格读上海交大,接着还有走钢丝的杂技“神童”、横渡海峡的游泳“神童”,甚至还有在父母的“指导”下去参加内衣模特大赛的模特“神童”……不知从何时起,形形色色的“神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呈现出一种迅速向低龄化发展的态势。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使其朝着“神童”的方向发展。有人对这种超常教育乐此不疲,就有人持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神童”教育是到了该瘦身的时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永飞 《教育》2011,(31):44-45
孩子的学习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虽然一些"神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但终究他不只是"神",而且更是一个"童",我们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在"童"字上面,而不能被"神"迷惑了头脑。今年9月,一个"神童"诞生了。"神童"名叫许恒瑞,自他去中国人民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开始,便成为了众多媒体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个神童,你会怎么办呢?是带着孩子四处炫耀,让孩子在美丽的光环中虚度时光;还是让孩子从此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在前行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导师美国科学家西尔多·冯·卡门就曾是一位神童。在他6岁的时候他就能用心算速算多位数乘法。当时,有人说让小西尔多登台表演,这样就可以赚很多的钱。但是,他的父母并没有被唾手可得的金钱迷惑。他们没有让孩子成为一个畸形发展的神童,而是让小西尔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他们让小西尔多由学习数学转为学习历史、地理和文学,还坚持让小西尔多…  相似文献   

18.
在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出了一个"神童",许多大人一时难以解答的数学问题,他一下子就能算出来。相传当时的宰相为了弄清"神童"的真假,就把"神童"的父亲叫了去,给了他100文钱,让他第二天带100只鸡来,并规定公鸡、母鸡和小鸡都要有。当时,买1只公鸡5文钱,买1只母鸡3文钱,买3  相似文献   

19.
表扬和批评是教育孩子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如何运用却大有学问。 宋朝曾出了一个神童叫仲永,8岁便能诗会文出口成章,朝野称奇。其父携子到处炫耀。可几年后,这位神童却销声匿迹,不见有大的出  相似文献   

20.
娱乐     
神童的回答一位5岁的儿童秉赋聪明,受到良好教育,因而知识渊博,素有"神童"之称。有人不相信,便去考问他:"你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是什么人吗?"神童毫不客气地说:"不知道……"那人一听,鄙视一笑,说:"你们看,神童不是让我问住了吗?"先生别忙,"神童神态自若,稍带责备的口吻说,"阁下对我提这样的问题是不应该的,因为一般像我这样小的孩子,是不会去读莎士比亚的作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