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姜新 《历史教学问题》2012,(1):87-91,79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与中国史学界分别提出建立公共史学与应用史学新学科,其共同的动因是为了寻求摆脱危机、发挥功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新途径。然而,美国公共史学建立了学科,取得了丰硕成绩,得到社会赞誉;中国的应用史学却未能形成独立学科,反而遭到学术界的批评。不同命运的原因在于内部的不同指向,公共史学力争运用史学方法,培养史学人才以扩大服务公众的范围;应用史学则侧重成果,侧重教化以发挥资治功能。不同命运的原因还在于外部的不同环境,美国的成熟市场、实用理念促使公共史学发展;中国的转型社会、"资治"传统与学术摇摆,限制了应用史学生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史学十分注重从历史中总结前人的活动和思想,在统治阶级和史官学者的大力提倡下,中华民族形成了取鉴于史的文化特质。史学垂鉴思想主要以三种形式表现,垂鉴功能的形成有其特定原因,正视中国传统史学垂鉴功能对史学自身的影响,于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学的社会功能涉及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是关于史学如何为现实服务的问题。任何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都在于它的现实社会功能。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历史对现实政治的作用,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方式,所以古代史学的地位比较高。当代中国一度由于政治的原因,史学也被提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而今天,却出现了史学的学术地位下降的形势,就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从重新认识史学的社会功能入手提出一孔之见以供大家批评。 首先,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借鉴功能必须重新认识。 中国古代的许多政治…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史学是新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 ,使新时期史学体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其一 ,旧有的极左的教条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研究范式被解构 ,新的历史理论与研究范式尚在形成之中 ;其二 ,史学由中心走向边缘 ,其学术功能逐渐彰显 ;其三 ,社会史、文化史研究大行其道 ,史学研究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愈趋愈新 ,研究的方法论与学术旨趣将趋于多元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对促进中国传统史学现代化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大钊史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逻辑理路,他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历史观以及史学与人生、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等作出了精辟论述,强调要以"新"历史观指导史学研究,重视史学的理论基础,把"活历史"放入整个历史进程之中,以"民众"为基础建构"平民"的新历史,最终本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于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原创性贡献,确立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价值意义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迎来了多途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即为传统史学之外的杂史极为发达,佛教史学居其一。此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生长,与此相生的是佛教史学的大发展。佛教史家僧俗皆有,佛教史籍大量涌现,佛教史观兼具追求宗教信仰和史家如实著述的二重性,佛教史学承前启后。南北朝时的佛教史学同样兼具宗教功能和史学功能,对于该时期的佛教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迎来了多途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即为传统史学之外的杂史极为发达,佛教史学居其一。此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生长,与此相生的是佛教史学的大发展。佛教史家僧俗皆有,佛教史籍大量涌现,佛教史观兼具追求宗教信仰和史家如实著述的二重性,佛教史学承前启后。南北朝时的佛教史学同样兼具宗教功能和史学功能,对于该时期的佛教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重视史学的社会功能北京大学梁柱教授中国是非常重视史学的,有很好的史学传统,、特别重视史学的社会功能。这首先是因为史学本身就有很强的社会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出现了一些奇谈怪论不好说都是对过去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惩罚。一些奇谈怪论虽然是打着淡化理论...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是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主旨、以清史为主体、以杂史为副体,既区别于西方史学又区别于中国古代史学而具有近现代中国民族显著特色的中国史学.“大一统”国家观是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隔代修史”正统论、“纪传国史”统领论和“鉴戒史观”经世论是近现代民族特色史学的三大支柱.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不但具有自身独立的发展阶段,而且具有自身的特色体裁、特色体例、特色笔法、特色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释2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上的三个问题:中国史学与20世纪苏东剧变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西方史学两支史学潮流的相关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与西方新史学的关联;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的关系。任何形式的文化交流,其前提与基础在于相互了解,史学交流尤甚。当下,为了进一步开拓中西史学交流,不断地加深相互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唯此,才能使中国史学在与西方史学交流中出彩,在与国际史学互动中前行。  相似文献   

11.
瞿林东:男,汉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以及《史学导论》(合著)等书,主编《历史·现实·人生》系列(七种),发表《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略论中国古代历…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时下的中国史学实践活动,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偏重史料、学术性和专家史学,已经成为影响史学安身立命的一大问题。因此,需要动态地分析和鲜明地主张史学理论、历史社会功能和大众史学,明确方向,形成史学整体的和谐格局,推进史学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所欢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史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对本世纪中国史、断代史、专门史及专题研究进行了总体回顾 ,同时深入探讨了关于史学的功能、史学的危机和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夙研史学” ,造诣很深 ,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教育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阐述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教育功能 ,指出要通过史学教育帮助人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担当起改造中国旧史学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期的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史学思想的角度考察宋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史学出现义理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史学趋势的盛行,促使两宋史家对史学的内涵、性质与功能等问题重新加以思考,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前代的史学范畴.如何评价宋代义理史学的利弊得失,不仅对于正确认识宋代史学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全面估量传统史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代史学的最大特点是私家史学的兴盛,明代的私人史学家们创作了大量的史学著作,并在史料采撰、史文表达以及修史的具体步骤上总结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成果.受经世思想、黜虚征实思想的影响,史家治史态度得到端正,史学地位有所提高,史学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深化.明代私人史学家的史学思想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87):25-26
中国史学有一个传统,就是一种惩劝功能,它肇始于孔子作《春秋》而形成的"春秋笔法",其后史家对其因循损益,逐渐内化为史家的一种责任,即作史必要"惩恶扬善"。到唐代,史学批评家刘知几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把它提高升华,惩劝宗旨变成了史学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对社会影响深远。中国史学的批评传统使作史者不断努力提高史籍的水准,这使得惩劝功能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18.
2018年,国内学界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学者们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研究,进一步从资料、视角方面进行深化,并继续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近代史学史上的著名史学家及其著作、史学史的具体问题也都进行了考察;对口述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中国公众史学的建设,学者们也讨论较多;学者们还对全球史、概念史、大数据史学等史学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学界还对40年来的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他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他将进化论引入史学并重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传统史学结束和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理论上的初步确立。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梁启超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